摘 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1月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科室诊疗的20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参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研究组在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包块直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药物安全性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宫外孕;
宫外孕主要是指女性在受孕之后受精卵无法正常在宫腔内着床,受精卵在宫腔体外进行着床发育。宫外孕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如输卵管破裂、休克及晕厥等,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上多使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如甲氨蝶呤、米非司酮[1]。鉴于此,本研究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科室诊疗的20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参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32.85±4.01)岁;停经时间31~61 d,平均(41.02±3.11)d;包块1.54~4.85 cm,平均(3.52±1.81)cm;初产妇69例,经产妇31例。研究组年龄22~39岁,平均(33.23±5.14)岁;停经时间32~60 d,平均(42.45±2.72)d;包块1.52~4.91 cm,平均(3.46±1.92)cm;初产妇65例,经产妇35例。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检查临床确诊为宫外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3 000 IU·L-1;(2)包块直径≤5 cm;(3)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存在禁忌证;(2)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疾病;(3)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
方法:参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生产企业:Pfizer(Perth) Limited Technology Park 15 Brodie Hall Drive Bentley WA 6102 Australia;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205;规格:50 mg/2 mL]肌内注射,药物使用剂量50 mg,1次/d,若患者β-HCG浓度大于前一天的数值,则增加1次甲氨蝶呤的使用,治疗持续5 d[2]。研究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与参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片(生产企业: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511;规格:25 mg×1片)口服50 mg,2次/d,治疗持续5 d[3]。
观察指标[4]:(1)治疗前后血β-HCG水平、包块直径变化情况;(2)临床指标,包括阴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3)临床治疗效果:a.显效,患者腹痛、阴道流血等临床体征均消失,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血β-HCG值降低幅度>50%;b.有效,临床体征明显改善,盆腔包块有效缩小,内部积液未增多,血β-HCG值降低幅度为30%~50%;c.无效,临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剧,与治疗前相比包块增大、积液增多,血β-HCG值降低幅度<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呕吐、腹泻、口腔溃疡及白细胞减少。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包块直径比较:治疗前,两组血β-HCG水平、包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β-HCG水平、包块直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包块直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阴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n(%)]
讨论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被植入子宫腔外并直接发育。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很容易流产或输卵管破裂。严重的患者可能直接导致休克,对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输卵管阻塞或狭窄[5,6]。
甲氨蝶呤是叶酸类抗癌药物,其可以通过抑制患者身体中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从抑制肿瘤细胞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但也能抑制患者DNA的生物合成和胸腺核苷酸合成酶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不宜过多使用。
临床实践证明[7],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其疗效可抑制患者孕激素活性,维持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和卵巢正常下降,减少患者绝经前出血,对子宫内膜起到有效作用。米非司酮联合孕酮治疗可减少患者绝经前出血,降低孕酮水平,使蜕膜变性,甚至坏死,脱离绒毛膜板,终止妊娠等[8,9]。
米非司酮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与孕酮受体亲和力高,具有抗孕酮作用。药物进入人体后,可直接作用于绒毛组织,阻碍绒毛细胞的有丝分裂,诱导细胞凋亡,引起蜕膜细胞坏死,破坏受精卵的着床和生长环境,从而起到抑制受孕的作用,有避孕和终止早孕的目的[10,11,12]。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有利于充分发挥药物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异位病灶的吸收和血β-HCG水平的恢复[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β-HCG水平、包块直径均低于参照组,可以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佳。研究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阴道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联合用药可直接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联合用药无配伍禁忌;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结果与文献[15]相似。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使用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药物安全性佳,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