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学教育论文范文,医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践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9-16
  • 阅读量8次
  • 评分0

摘要: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形式与手段进行合理优化与安排,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作为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重要任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它综合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及相关的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基本的科学素养非常必要[1,2]。我们在近几年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整合现有的实验内容、引入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改革实践考核环节等手段,不断完善与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3-6]。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项目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实验课堂教学的质量。


1整合现有相关实验项目,构建系列鉴定实验


以往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项目一般彼此独立,虽有交叉,但之间联系不强。以粪便标本中痢疾杆菌检验为例,它涉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消毒与灭菌,分离与培养技术等)、生化检验技术(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及免疫学检验技术(抗原抗体,ELISA等)。如果单独进行这些实验项目,易造成知识的碎片化,导致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因此,整合现有的相关实验内容,构建系列实验,是深化学科间联系、构建有效知识链接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践中,我们将内容相关的不同实验项目进行有机组合,打造成系列实验。例如将上面提到的以粪便标本中致病菌检验涉及的实验内容整合成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标本的采集与分离培养,碳、氮生化代谢反应,抗体的制备(视频教学内容)与血清学反应等系列实验,改变了单一零碎实验项目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及其检验相关知识的整体理解,加强了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对实验内容及实验操作的兴趣,同时也对教师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2理论联系实践,围绕病例讨论,开展设计性实验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仅要丰富与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来承载教学项目。大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且是维系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如何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构建系列实验进行教学外,在具体的授课形式方面,我们尝试开放性实验这一教学形式,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开设设计性实验。病例:章某,男,24岁,某饭店餐饮部经理,因高烧,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并伴随全身乏力一周入院。一周前开始发热,午后高达40℃-41℃,伴随腹痛腹胀以及便秘,无恶心、呕吐,茶饭不思,乏力,曾判断呼吸道感染,用药不祥。入院检查:T:40.5℃,P:88次/分,神清,消瘦,右胸前皮肤有数个淡红色皮疹,压之退色。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质软有轻度触痛,脾肋下2cm。血常规:WBC(3000/mm3),中性粒细胞占56%,淋巴占38%,入院时血培养阴性,肥大氏反应结果:TO1:320,TH1:160,PA1:20,PB1:20,入院后第八天再复查肥达氏反应,结果:TO1:1280,TH1:640,PA1:20,PB1:20。根据上述病例内容请设计如何开展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实验检验结果判断选用何种抗菌药物来治疗?我们在实验前往往提前一周将实验主要内容和病例材料提供给学生。每班根据实验分成7-8组,每组3-4人,将已有的病例材料作为基础,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这类实验由系列基础性实验组成,设计操作较多。在具体实施前,汇总每组学生讨论的实验方案,结合教研室现有的实验条件,整理出可以实施的详细方案,并在课前进行反馈给学生。该病例主要是沙门菌引起的感染。可根据这一主题,整理一套可实施的方案,并且以一个系列实验形式开展: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动力学实验,双塘铁生化代谢实验,染色显微观察技术,血清学反应,药敏实验等。整个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利用示教、虚拟仿真实验网络教学资源指导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实验技能,辅助监督实施并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实验的开展对学生搜索、整合知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无形中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实验过程中组员之间还可以相互沟通、学习、协作,共同提高。开放性实验中,每组学生提交的初期实验方案可能不完善。通过集中讲解、分析及整合,不断完善,从而促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细致、全面,有助于锻炼科学思维。


3引入优秀数字网络视频教学资源,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涉及很多形态学方面的内容(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菌落特征、动力学结果等)以及基本操作的技能(如接种环的使用、细菌标本的涂抹与制备、细菌染色、显微镜的使用等)。如果不进行示教而只靠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教师进行课上示教又很难保证全部学生都能清晰观看。基于此,结合教室的多媒体系统,可以购买现有的视频教学材料,也可自行录制视频,并利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多途径提供丰富的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在实验课前播放这些视频,对提高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丰富实验教学手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充实课下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也是对课堂实践操作的有益补充。


4完善实验考核内容与形式,加大考核力度


有效的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最直观的评价。虽然强调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考核机制,就很难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建立合理考核内容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形式,要全面、多形式地考核和评价教学效果。同时,根据考核内容和形式,合理设置分数比例,既要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促进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能实现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我们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核:一方面授课教师到实验操作现场进行操作考核,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基础的实验知识掌握情况,如接种环操作动作要领是否标准,仪器设备能否使用,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制备与染色及各种相关实验结果的识别等;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验理论知识,进行书面考核,这主要从实验报告来反映,如实验后有无完整、详细的实验数据、图片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资料。


5关于提高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体会


5.1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这种兴趣又能作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内在驱动力。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起到了一定作用。它能刺激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相关的资料,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药敏实验中,实验指导书上采用的是滤纸片法。学生通过前期对相关知识的搜集,选用玻璃打孔器直接在琼脂板上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同样也能获得的实验效果,培养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涌现出许多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并获得了多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如2014年、2019年,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直接以微生物培养与生理代谢活性有关为研究内容申报了大创项目,并成功获批。与此同时,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也提高了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


5.2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种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新的实验教学方式下,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需要授课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讨论,加之指导教师少、而学生相对较多,在讨论实施方案耗时过多。同时受实验经费、时间、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有了好的设计思路,如何保障其顺利开展?单凭有限的实验课时间无法完成设计性实验。此外,对于实验技能考核环节,虽然采用现场考核,但是由于考试内容及参与考试人数等各方面原因,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实施。因此,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如何更好地将这一教学模式持续下去,还需继续探索。


5.3体会


一项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何能兼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及新教学手段的使用,这对培养学生整体能力非常重要。基础性实验着重强调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综合性实验往往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初步培养了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为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作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它们之间的有机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授课体系的完善,丰富了授课手段,使实验课的内容进一步贴近了临床与科研实际,既满足了班级内学生不同类型的要求,也达到了培养不同类型实用人才的需求。同样,在教研室人员、时间以及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实施改革,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挑战和锻炼。


参考文献:


[1]李端,郭利伟,邓保国,等.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4):277-280.


[2]葛新,屈野,毛立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93-94.


[3]杨成,刘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改及其考核制度的构建[J].生物学杂志,2016,33(4):124-125,129.


[4]杨成,刘辉,董群.病原性球菌鉴定系列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80-381.


[5]厉荣玉,董群,刘辉,等.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2393-2394.


[6]熊延靖,刘辉,董群,等.基于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5):69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