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英语论文范文,中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中英语“同堂异步”教学探析

  • 投稿仁言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00次
  • 评分4
  • 37
  • 0

闽侯县第二中学 何春景

一、实行同堂异步教学的前期工作

(一)需要对个体进行正确的基础研判

因为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不同,有的认知早,有的接触多,有的阅历广,所以学生在英语认知水平上参差不齐。我们只有在全面了解他们所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计划好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教学计划,抓准、抓实、抓牢每个关键环节,承认差异,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如果搞“大锅饭”式共享,势必造成嚼不烂,咽不下,消化不良等现象。在教学中,只有同堂异步,允许他们“奇思妙想”,学生才能各取所需,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需要对整体进行全面的深度了解

同堂异步就是真正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管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我们是在承认差异,又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环境中活动共同体的相互影响作用,认为学生个体发展是在沟通中实现,共同体大发展,又依仗个体成员的发展[1]。所以,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想他们所想,给他们所需。在课堂中让他们去亲身感受、思考,让他们有机会去讲,去议、去练,去体现自已,这样有利于他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爱好去探索、去构建自已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做到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就要有“异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肯定优秀生,指导中等生,激励学困生,构建和谐、进取的良好班级教学氛围。

二、实行同堂异步教学的片段展示

在学习强调句型时,我们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6人(优秀生1人、中等生3人、学困生2人)分成若干组进行合作学习,形成传、帮、带的作用。

任务一 基本结构分析

目标要求:全体学生理解并掌握强调句型的基本结构,中等生及学困生进行操练,优秀生作为评判者。

基本句式:①it is/was+强调部分+that/who+其他成分。②Is/Was it+强调部分+that/who+其他成分。③疑问词+is/was it+强调部分+that/who+其他成分。

这是本节课的基本环节。当基本环节巩固后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并自觉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

任务二 拓展知识分析

目标要求:全体学生理解该语言的易错现象,中等生及优秀生要求完全掌握。优秀生领跑,中等生紧随,学困生感知或跟进。

题型1 not until 强调句型

It is/was not until+被强调部分+that+其他部分

It was not until her son came back that she went to bed.

易错原因:until 后所接的内容不当,that后的谓语动词没有恢复原来时态。

题型2 强调句与定语从句区别

It is this street where happened to meet him.(定语从句)

It is in this street that I happened to meet him.(强调句)

易错原因:没有将先行词与从句一起还原。

题型3 插入语现象

When do you think it was that she met Mr.Smith?

易错分析:宾语从句没有用陈述语序。

题型4 强调 only修饰的状语不倒装

It is only in this way that we can achieve what we want.

易错分析:对only用法形成了固定思维——only 修饰状语放在句首要用倒装。

这是本课的中间环节。教师在该环节这个要注意引导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督查中等生要当堂掌握、领悟相关知识,优秀生还要完成对知识的深度、广度加以钻研与领悟,引导并鼓励学困生要及时请教,及时消除知识障碍。

任务三 复杂结构分析

目标要求:优秀生理解和掌握,中等生及学困生感知或跟进。该语言主要是满足一小部分“吃不饱”的优秀生。

题型1 It is not who is right but what is right that is of important.

题型2 It was in Beihai Park where they made a d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old couple told us their love story.

这两类题型的句子在基本句型的基础上结构复杂化,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分析辩解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项任务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任务二、三都基于任务一去完成。通过层递式提问法来为学生解决难题搭台阶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前后的问题要有坡度,彼此相互关联,在逻辑上又层次分明[2]。所以,教师在进行二、三项任务时,要将剖析到的基础结构任务再交给中等生和学困生,让他们参与到任务二、三活动中来,使得他们也从任务二、三中获得成就感。中等生对任务三与学困生对任务二、三主要还是感知,但在复习时还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程度再次进行具体指导。

总之,同堂异步关键在于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准备不同的案例,它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方.过程教育研究在中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可庆.提问得好即教得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