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昱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成人内科,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 探析ERCP技术在治疗老年与非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胰胆疾病患者,男性54例、女性46例,实施ERCP治疗。 结果 100例胰胆疾病患者中,ERCP技术条件下内镜手术治疗成功例数为96例,成功率为96%。结论 ERCP技术在胰胆疾病临床治疗中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ERCP技术;胰胆疾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12-0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逐渐成为胰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诊治手段相比,ERCP能够清楚地显示胆管形态以及结石位置、形状和数量,并可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行内镜治疗[1]。ERCP是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的痛苦较少、恢复快、易耐受,在胰胆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由于老年人是胰胆疾病的高发人群,临床研究也多围绕ERCP技术诊治老年胰胆疾病的疗效等方面进行探讨,如姚谦、黄强等[2]学者通过将ERCP应用于556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获得了97.8%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7.7%,无病例死亡,疗效良好,但未对治疗的远期疗效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和评估。该研究旨在探析ERCP技术在治疗囊括老年和非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半年的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现分析2011年1月—2014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胰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00例胰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20~85岁,平均(54±2.5)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黄疸、乏力、发热、腰背放散痛,经CT、MRI、彩超检查以及肝功能、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等检查证实为胰胆疾病,其中胆总管结石48例,胆总管末段或乳头良性狭窄16例,恶性胆道梗阻22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所使用仪器设备包括十二指肠镜、高频发生器、造影管、胆道内支架、黄斑马导丝、括约肌开刀、取石网、取石球囊、机械碎石器等[3]。
行ERCP技术检查前给予患者10 mg疾灵活东莨菪碱、25 mg异丙嗪或10 mg地西泮、50 mg盐酸哌替啶;行ERCP检查时,患者取左前俯卧位,行心电监护;患者术前6 h禁食。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造影管造影或括约肌切开刀、黄斑马导丝选择性插管造影,明确病变性质、原因,确定内镜治疗方法和治疗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结石直径选择碎石网、取石球囊、引流支架,结石直径≤1 cm可采用网篮或球囊取石,直径>1 cm的混合型结石或色素型结石先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再以网篮或球囊取石,且一般行常规鼻胆管引流,如果结石过大可行手术治疗[4]。
胆总管末段或乳头良性狭窄患者根据狭窄状况决定治疗方法,如果狭窄处直径<1.5 cm,可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常规胆道引流,必要时可置入胆道内支架引流;术中行常规活检,避免漏诊恶性肿瘤[5]。
恶性肠道梗阻引流时一般采用金属或塑料支架,如果患者为肝门胆管癌行双支架引流,如果患者疑为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肿瘤,经活检和病理学诊断后行手术或置入内支架治疗。
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确定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或柱状气囊扩张,行胰管支架引流或胰管内网篮取石。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造影前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后注入造影剂动态观察胆胰管显影,根据显影结果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法。病情危重的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定期排脓,争取进一步治疗;结石体积小、数量少的患者可考虑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一次性取石,结石较大的患者如果同时碎石取石的难度较大,不必强求一次性取石,可先部分取出,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采用ERCP治疗[6]。
患者术后禁食2 d左右,后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病情变化和引流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 d对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ERCP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术后6个月的疾病复发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的内容[7],每个方面的分值均在0~100分之间,分值越大说明生活质量越高,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个方面的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一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n(%)]表示,分别采用t、χ2检验[8]。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00例胰胆疾病患者中,ERCP技术条件下内镜手术治疗成功例数为96例,成功率为96%。其中胆总管结石47例,成功率97.92%,胆总管末段或乳头良性狭窄16例,成功率100%,恶性胆道梗阻21例,成功率95.45%,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3例,成功率75%,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9例,成功率90%;胆总管结石一次性取石成功45例,占比93.75%。操作时间10~75 min,平均(24.8±3.4)min。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高淀粉酶血症、重症胰腺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患者经对症治疗病情均好转,无穿孔和死亡情况发生。
2.2 生活质量
患者接受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方面的平均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术后6个月的疾病复发情况
术后6个月通过电话或患者返院复查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有效率达100%。随访发现,5例患者术后仍残留少量结石,残石率为5%,1例患者检查出胆管结石,即复发率为1%。
3 讨论
ERCP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指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9-10]。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该技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得以较广泛地应用于胰胆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11]。
在该研究中,有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CT、彩超检查时均为发现结石,但采用ERCP技术检查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且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后证实为胆总管结石;有3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胆总管扩张,但采用ERCP技术则诊断为乳头良性狭窄,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得到证实且患者恢复良好[12]。由此可见,ERCP技术在胰胆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可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此外,研究中的患者均在ERCP技术条件下行相关治疗,获得了96%的治疗成功,且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达93.75%,操作平均时间为(24.8±3.4)min,患者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重症胰腺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为7%,且经对症治疗病情均好转,无穿孔和死亡情况发生。可见ERCP技术条件下胰胆疾病的治疗成功率较高,与部分学者指出的ERCP诊治胰胆疾病的成功率约为90%的结论一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13]。
目前对ERCP技术治疗胰胆疾病的长期疗效尚未有大量报道,该研究中患者术后半年的残石率为5%,复发率为1%,低于王炳生等人提出的常规外科手术9.4%~30.7%的总胆道术后残石率以及李哲夫等人提出的常规外科手术10%左右的结石复发率[14-15]。
综上所述,ERCP技术在胰胆疾病临床治疗中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许永华,查文章,黄卫,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6):43-44,47.
[2] 姚谦,黄强.ERCP技术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J].肝胆外科杂志,2012(3):176-178.
[3] 邵晓冬,郭晓钟.高龄患者进行治疗性逆行胆管造影的经验体会[J].安徽医药,2013(3):455-457.
[4] 洪慧玲.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疾病的治疗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21):116-117.
[5] 刘远光.ERCP技术在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附120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9):1169-1171.
[6] 万炳年,王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 在胆胰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1):77-78.
[7] 黄建敏.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内镜诊断与治疗[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3:3-28.
[8] 王永,杜超.腹腔镜联合ERCP治疗胆结石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3):39-40.
[9] 姚建龙,刘韬.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胰胆管合流异常相关疾病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36):68-69.
[10] 郑权,贾超.ERCP相关技术诊治胰胆道疾病51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25):125-127.
[11] 常圆,杨甜,关景明.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4):302-303.
[12] 余小忠,方金洲,李岳兴.ERCP在胆系结石中的应用价值及与CT、B超对比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3):367-369.
[13] Dana C Moffatt, Yichun Wei, B Nancy Yu, et al.Mo1458 The Incidence of Post ERCP Pancreatitis, Bleeding, Perforation and ERCP Related Mortality, and Clinical Risk Factors for Post ERCP Pancreatitis: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13,77 (5):AB390.
[14] Jai Eun Lee, Jennifer a. Luke, Sunil Dacha, et al. Willingham, Saurabh Chawla. Su1678 ERCP With Ampullary Biopsy Versus ERCP Alone, a Matched Case-Control Evaluation of Post ERCP Complications and Post-ERCP Pancreatitis[J].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4,79(5):15-19.
[15] 郝余庆,李恒.Value of ERCP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after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J].Hans Journal of Surgery, 2014(3):30-33.
(收稿日期: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