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乔红 毛胜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安全性、适应性。 方法 以神经外科收治并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取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344例,年龄19~89岁,部分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Hunt-Hess分级:0级55例,Ⅳ-Ⅴ级28例;动脉瘤大小2~29 cm;致密栓塞170例、部分栓塞72例;动脉瘤破裂11例,术中血栓形成20例,器械所致不良事件12例;短期死亡率4.94%,0~2分76.45%;随访时间1个月~3年,随访时间≥5个月者288例,其中稳定212例,随访时间≥12个月者241例,预后不佳15例,死亡6例;预后不佳与死亡患者Hunt-Hess等级、瘤体大小与预后较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治疗适用于各年龄段、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短期预后、长远预后均较好,死亡患者多为病情较重、出现破裂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介入治疗;疗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062-02
[作者简介] 袁乔红(1976.9-),男,云南曲靖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颅内肿瘤。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普通人群发病率约为3.6%~6.0%,仅次于脑血栓、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率约为1%~2%,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死亡例约占脑血管病总死亡例22%~25%,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动脉瘤破裂未及时救治2年内死亡率高达80%,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内死亡率高达41.7%,7 d内死亡率达75%,存活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血管内治疗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方法,经证实有助于降低患者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不同患者获益存在较大差异,该次研究就该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既往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治疗安全性、适用性、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某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行血管内治疗,如支架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③初次发病,入院前未进行血管病手术治疗;④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
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包括诊断情况、影像学资料、门诊随访资料,若有联系方式,逐一联系,获得数据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合并症、血管病变、颅内血管评估情况;临床表现:发病至送院时间、症状、基本资料、体征、Hunt-Hess分级(0-Ⅴ级);诊断与治疗情况:影像学评估结果(动脉瘤大小、部位、动脉瘤颈大小)、治疗方案(时间、材料、方案)、手术情况(破裂、血栓形成、器械伤害等);预后:改良Rankin,0~6分,0分表示无任何不适症状,6分表示死亡。
1.3统计方法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纳入患者344例,其中男155例,女189例,年龄19~89岁,评价(51.0±8.2)岁。合并症:高血压61例,糖尿病29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30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Hunt-Hess分级:0级55例,Ⅰ~Ⅲ级261例,Ⅳ~Ⅴ级28例。动脉瘤分布:颈内动脉120例,大脑前动脉123例,大脑中动脉55例,椎基底动脉46例;动脉瘤大小:2~29 cm,其中微小型29例、小型255例、大型/巨大型60例。治疗:单纯弹簧圈栓塞27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8例,其它25例。治疗效果:①术中即刻栓塞结果,致密栓塞170例、瘤颈残留102例、部分栓塞72例;②术中不良事件:动脉瘤破裂11例,其中Ⅳ~Ⅴ级3例,0级1例,Ⅰ~Ⅲ级7例,死亡3例均为Ⅳ~Ⅴ级患者,直接致残5例;术中血栓形成20例,其中0级2例,Ⅰ~Ⅲ级15例,Ⅳ~Ⅴ级3例,其中直接致残4例,未见死亡者;器械所致不良事件:共发生12例,其中弹簧圈突出4例、弹簧圈逃离4例、穿刺损伤2例、动脉夹层形成2例。
2.2预后
2.2.1短期预后不同Hunt-Hess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长远期预后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18±5)个月。随访时间≥5个月者288例,其中稳定212例,血栓形成26例,再通30例。随访时间≥12个月者241例,预后较好者220例,预后不佳15例,死亡6例。预后不佳与死亡患者:Hunt-Hess等级,0级1例、Ⅰ~Ⅲ级19例、Ⅳ~Ⅴ级1例;有合并症22例;瘤体直径大小5~17 cm,平均(7.1±4.0)cm;治疗效果:瘤颈残留10例,部分栓塞3例,与预后较好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有血栓形成2例;器械所致不良事件1例,与预后较好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内动脉瘤重症患者短期预后、长远预后均较差,短期预后还可直接影响长远预后,故早期正确诊断与积极治疗有助于延长颅内动脉瘤生存几率,降低复发风险[2]。该次研究纳入患者,均经详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瘤体大小、分布部位、类型等均获得明确诊断,为治疗奠定了基础。既往颅内动脉瘤常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但手术存在诸多局限性,适应证狭窄,围手术期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3]。
血管内治疗几乎适用于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该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患者年龄、瘤体大小与分布跨度广,有合并症者比重较高,术中动脉瘤破裂紧为3.20%(11/344),远低于动脉夹闭术10%~30%[4],考虑到动脉瘤破裂是致患者死亡、长远预后不佳的关键因素(动脉瘤破裂死亡11例,短期预后死亡17例)血管内治疗优势明显。
关于血管瘤破裂因素研究较多,血管瘤大小、分布与类型与破裂显著相关,囊状动脉瘤易破裂出血,情绪激动、剧烈活动也可能诱使动脉瘤破裂,此类患者送院时多有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表现,瘤体脆性增强,开展介入治疗应慎重[5]。目前关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主要争论集中在Ⅳ、Ⅴ类重症治疗,考虑到此类患者耐受差,死亡率、致残率较高,多考虑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若有转机再行血管介入治疗[5]。该组Ⅳ、Ⅴ级患者死亡率高达39.29%,致残率高达60%。颅内动脉瘤死亡集中在发病内1个月,远期死亡率相对较低,该次研究中随访时间≥12个月者死亡率为2.49%,预后较好者高达241例,预后较好者91.29%,提示血管内治疗对患者长远影响较小。关于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长远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较多,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短期预后、合并症情况等,死亡多与颅内动脉瘤无直接相关[6]。
综上所述,除有出血倾向、破裂风险较高、细小血管、复杂类型、合并颅内血肿等类型外,血管内治疗适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患者,疗效较好,近期预后不佳者多为术中发生破裂、病情较重者,长远预后与患者身体健康状态、年龄、合并症等情况有关;应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症,积极预防破裂,做好术后短期随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英文.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3):17-18.
[2]李治纲,周东,舒航,等.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4(7):305-306.
[3]付锋,杨杰,王娜.血管内介入和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9):904-906.
[4]吴京,吴中学,刘爱华,等.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1(5):391-393.
[5]王芫,李铁男,黄山,等.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急诊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24-25.
[6]范士春,王勇,迟砚军,等.颅内动脉瘤栓塞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8):1497-1498.
(收稿日期: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