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临床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第5掌骨基底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

  • 投稿笨笨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737次
  • 评分4
  • 67
  • 0

宫 臣 唐婷婷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骨科,吉林吉林 132001

[摘要]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第5掌骨基底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给予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3.5 min,平均治疗费用为2 73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5 min、4 087元,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临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骨折效果令人满意,临床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第5掌骨基底;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b)-0073-02

第5掌骨基底骨折多数是由握拳打斗作用在掌骨头的纵向暴力引起的,临床多表现为短缩骨折或粉碎骨折,并合并腕掌关节脱位等[1]。目前,临床多利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闭合复位石膏固定,但上述治疗方法不仅手术操作复杂,手术费用较高,还存在较大可能性的并发症,临床效果令人不甚满意[2]。为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效果,2010年9月—2013年9月,该院对收治的80例第5掌骨基底骨折患者给予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第5掌骨基底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27.5岁;左手12例,右手28例;摔伤10例,握拳击中硬物受伤9例,钝器打击伤21例;OTA骨折分型[3]:A1 11例,B1 20例,C1 9例。治疗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27.9岁;左手18例,右手22例;摔伤15例,握拳击中硬物受伤10例,钝器打击伤15例;OTA骨折分型:A1 15例,B1 15例,C1 10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治疗方法如下:臂丛阻滞麻醉,取伤肢外展位,于第5掌骨折2/1小指伸肌腱尺侧处行弧形或纵行切口,切开皮下组织,牵拉保护小指伸肌腱,切开第5掌骨折近端骨膜,牵拉小指恢复维持第5掌骨长度,同时,按压第5掌骨背侧和尺侧复位腕掌关节脱位,克氏针交叉固定骨折端,利用X线片检查骨折复位情况,满意后,缝合切口[4]。治疗组40例给予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治疗方法如下:肘管尺神经组织麻醉,取伤外肢外展位,牵拉小指复位骨折端,纠正脱位或成角畸形,恢复第5掌骨长度,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满意后,从第5掌骨颈尺侧水平向第4掌骨颈部钻入1.5 mm克氏针,穿透第5掌骨双侧骨皮质,另外,于第5掌骨基底骨折线远端1 cm由尺侧向第4掌骨钻入1.5 mm克氏针,两枚克氏针要平行穿入,穿透双侧皮质。摄X线片,检查克氏针固定及骨折复位情况,满意后,折弯剪短克氏针,并更合切口[5]。

对照组术后采用石膏固定3周~5周,拆除石膏后活动指间关节,屈伸掌指,观察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之后拔出克氏针,加强指间关节屈伸及掌指屈伸功能,至恢复正常。治疗组术后采用石膏固定3周,之后可以活动指间关节、屈伸掌指,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之后,拔出克氏针,并加强指间关节屈伸以及掌指功能训练,至恢复正常[6]。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总活动度评价术后功能[7]。活动度250°~270°为优;190°~245°为良;135°~185°为可,不大于130°为差。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3~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56.5±12.4) min,治疗费用为3 907~4 899元,平均治疗费用(4 087±320.8)元。对患者进行为期20个月的随访,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骨折解剖复位正常,愈合时间5~8周,平均愈合时间(6.3±1.1)周,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评价手指总活动度,其中,优16例,良18例,可1例,差5例,优良率为85%。治疗手术时间为13~31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3.5±10.1)min,治疗费用为2 055~2 899元,平均治疗费用(2 732±330.1)元。对患者进行为期20个月的随访,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骨折解剖复位正常,愈合时间4~7周,平均愈合时间(5.1±1.3)周,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评价手指总活动度,其中,优18例,良1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两组对比可得,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临床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临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目前,第5掌骨基底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为有效治疗第5掌骨基底骨折,临床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或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切开复位固定和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在直视下进行复位,能直观地观察到骨折和内固定的位置;骨折端能牢固地固定;能避免X射线的辐射。但该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大,且治疗费用较高。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方法相比,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8],同时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可将临指掌骨作为支架,确保骨折可靠复位;2枚克氏针能防止骨折远端发生旋转;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能确保周围韧带和骨膜的完整性,并能有效避免骨折端血运被破坏;克氏针不通过骨折端,能较快促进骨折愈合;该手术对腕掌关节和掌指关节的干扰较小,不影响伸指肌腱的活动以及侧副韧带,不影响掌指关节活动[9];取出固定物较为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内固定治疗方法唯一缺点是要接受X射线辐射。

相关文献资料指出,临床在行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手术要点:闭合复位要持续2~3 min牵拉小指,以有效恢复第5掌骨长度,之后,在基底周围韧带怀抱作用下,要按压第5掌骨基底背侧和尺侧,从而恢复第5掌骨基底宽度。手术完成后,要利用石膏将前臂固定在腕关节背伸尺偏位,过3周后,骨折进入软骨痂期,可除去石膏进行功能锻炼。治疗经验表明,断端重复微动能促进软骨痂的形成,且不影响骨折的愈合,有助于促进手功能的早日康复,Debnath 等[10]指出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方法。

该研究结果显示,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所需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临床优良率均优于切开复位固定,尤其是对于伴有腕掌关节脱位或掌骨缩短的患者,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能极大地促进患者手功能的早日康复,临床意义重大,因此,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第5掌骨基底骨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文龙,高顺红,陈超,等.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1,27(4):247-249.

[2] 巨积辉,李雷,李建宁,等.Spin 微型螺钉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12):1117-1120.

[3] 吴石奇,方冠毅,石小勇,等.经皮横向克氏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1):38.

[4] 明立功,明立山,明立阳,等.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1,25(1):75-77.

[5] 张文龙,王玉峰,王良,等.闭合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治疗第5掌骨基底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3,3(7):1022-1023.

[6] 刘霄,郑旭.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5(10):1134-1135.

[7] 金辉,籍建飞,陆建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纵行骨折12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8(7):587-588.

[8] 李启朝,张双喜,崔浩杰,等.克氏针张力带法治疗植骨踝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4):375-377.

[9] Marsh JL, Slongo TF, Agel J, et al.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classification compendium-2007: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 clsaasification, database and outcomes. J Orthop Trauma,2007,21(10):S1-133.

[10] Debnath UK, Nassab RS, Oni JA,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s of the little finger metacarpal shaft with a short hand cast. J Hand Surg Br,2008,4(12):54-55.

(收稿日期:201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