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艳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 目的 对60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60例,给予手术治疗,并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位置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术前癌胚抗原状况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明显关系,若在早期出现便血、大便变形等症状时,应及早入院诊治,以免延误到大肠癌中后期,导致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升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肠癌;淋巴结;病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b)-0043-02
临床上对大肠癌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但在术后也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这也是目前手术治疗无法攻克的难关。而大肠癌术后一旦发生转移,将会对患者的预后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诸多,为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该研究选择2010年4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 的大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因素对大肠癌的治疗也有着积极的意义[1],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在2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28)岁;直肠癌33例,结肠癌27例;根据TNM分期表示:Ⅰ期4例,Ⅱ期23例,Ⅲ期28例,Ⅳ期5例。经临床病理学证实,60例患者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3例(38.33%)。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①性别分组:男性组38例,女性组22例。②年龄分组:中青年组(<60岁)34例,老年组(≥60岁)26例。③肿瘤大小:肿瘤直径≤2 cm组有25例,直径>2 cm组有35例。④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组(未分化癌、黏液腺癌、黏液细胞癌)27例,中分化组(黏液腺癌、中分化腺癌)15例,高分化组(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18例。⑤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浸润深肌层及全层组17例,浸润浅肌层及下黏膜下层组43例。⑥术前癌胚抗原状况:术前癌胚抗原升高组26例,术前癌胚抗原正常组34例。
1.2.2 评价与判断标准 大肠癌的分级标准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枚数和转移距离来决定,并根据此制定出了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5个级别:1级:无转移;2级:Ⅰ站少数淋巴结转移; 3级:Ⅱ站少数淋巴结转移或Ⅰ站多数淋巴结转移;4级:Ⅲ站少数淋巴结转移或Ⅱ站多数淋巴结转移;5级:Ⅳ站少数淋巴结转移可Ⅲ站多数淋巴结转移。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组间分析与比较。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找出导致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2]。
2 结果
2.1 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性别比较。男性共38例,淋巴结转移15例,占39.47%;女性22例,淋巴结转移8例,占36.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年龄比较。中青年组(<60岁)共34例,淋巴结转移16例,占47.06%;老年组(≥60岁)其26例,淋巴结转移7例,占26.92%。中青年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老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肿瘤大小比较。60例大肠癌中,肿瘤直径≤2 cm的有25例,淋巴结转移者6例,占24.00%;肿瘤直径> 2cm有35例,淋巴结转移者17例,48.57%;肿瘤直径>2 cm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直径≤2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肿瘤分化程度比较。肿瘤低分化者27例,淋巴结转移14例,占51.85%;中分化者15例,淋巴结转移5例,占33.33%;高分化者18例,淋巴结转移4例,22.22%;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⑤肿瘤浸润深度比较。肿瘤浸润深肌层及全层组1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11例,占64.71%;浸润浅肌层及下黏膜下层组43例,淋巴结转移者12例,占27.91%;肿瘤浸润深肌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浸润浅肌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⑥术前癌胚抗原状况比较。术前癌胚抗原升高者26例,淋巴结转移15例,占57.69%;术前癌胚抗原正常者34例,淋巴结转移8例,占23.53%;术前癌胚抗原升高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术前癌胚抗原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采取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将60例大肠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设置为因变量,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术前癌胚抗原状况等情况设置成为自变量。并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提取出来,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被选入回归模型的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而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次为肿瘤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3 讨论
大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便属于淋巴结转移,其也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诸多,多数研究资料表明,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有: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及患者在术前癌胚抗原的状况等[3]。基于这诸多的影响因素,该院将目前行手术治疗的6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临床病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
60例大肠癌患者中,于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共有23例,占38.33%。通过研究表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性别、肿瘤位置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术前癌胚抗原状况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因素最终被选入回归模型当中,由此可见,以上两点因素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又对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针对性分析:①年龄。60岁以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的患者,可见患者的年龄越小,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便会越大。由于中青年患者容易将大肠癌前期的表现症状忽略,或者是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忽视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则会导致患者病情发展致中晚期,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使得肿瘤的体积越来越大,浸润肠壁较深,易在大肠癌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
②肿瘤大小。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目前在临床上有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些专家认为[4-6],患者肿瘤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这间无太大的关系,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7-9],患者肿瘤的直径越大,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也会越高。在该研究中,也表明了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因此,本院认为,由于肿瘤生长时间越长,使得肿瘤直径不断增大,进而会导致浸润度越深,累及范围越广,会使淋巴结转移的机率加大。
③肿瘤分化。该研究还发现,大肠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其DCCmRNA 及nm23-H1蛋白的表达也会越低,但是PCNA及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明显升高,进而也会促使淋巴结转移率升高,可见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与DCCmRNA、nm23-H1、PCNA、CerbB-2的异常表达有着十分明显的关系。当肿瘤恶性程度高时,自然会造成术后易复发、预后效果差等不良现象,容易造成淋巴结转移[10-11]。
④肿瘤浸润深度。该研究证明肿瘤浸润深肌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肿瘤浸润浅肌层组,表示当肿瘤的浸润度越深时,癌细胞容易突破浆膜层,对周围组织、淋巴管及血管等造成侵犯,这也会导致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率升高。
⑤术前癌胚抗原。虽然术前癌胚抗原的升高与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关系,但术前癌胚抗原状况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属于非特异性指标,在早期的诊断中,其应用价值不是很大[12]。
综上所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等有明显关系,因此,患者若在早期出现便血、大便变形等症状,应及早入院诊治,以避免延误到大肠癌中后期,导致术后淋巴结转移率的升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佟琳琳.大肠癌Pt2亚分期临床意义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1.
[2] Uribarrena-Amezaga R,Ortego J.Fuentes J Prognostic value of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 Dukes stages A and B (T1-T4,N0,M0) 2010(3).
[3] 密文静.78例IV期大肠癌预后因素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1.
[4] 宁日旭.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0.
[5] 包向东.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回归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6):965-967.
[6] Shinji S,Naito Z,Ishiwata T.Clinical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es of colorectalcancer[J].Nippon Medical School,Journd,2007,74(1):74-78.
[7] 徐燕平.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3):786-789.
[8] 李恩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62-63.
[9] Davies M,Arumugam PJ,Shah VI.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 in stage Ⅰ and stage Ⅱcolorectal cancer[J].Clinical and Transl ational Vncdogy, 2008(3):175-179.
[10] 王淑强.COX-2基因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0):1638-1639.
[11] 刘伟杰.大肠癌中CerbB-2、P53、PCN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0(16):2928-2930.
[12] 赵渊博.血清S1OOA11及癌胚抗原水平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12(12):1671.
(收稿日期: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