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桂英 柳德峰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医院 吉林省通榆县 1372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情况,分析其发病机理与治疗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变应性鼻炎虽然可通知药物治疗,但是要注意过敏反应;结论:变应性鼻炎临床上要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鼻腔通气、免疫治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治疗;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过敏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包括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即花粉症,是耳鼻咽喉常见病之一。此病常与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并存。
1 临床特点
(1)主要表现:①鼻痒、打喷嚏。鼻痒多为每次发作的首发症状,可有眼、腭、咽部发痒,继而连续打喷嚏。可能由组胺刺激神经反射所致。②流涕。急性发作时常有大量水样清涕流出,缓解时涕少而稠。流涕可能为浆液腺和黏液腺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活性介质所起的反应。③鼻塞。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为鼻黏膜静脉郁滞和黏膜水肿所致。
(2)次要表现:可出现嗅觉减退或消失,但多为暂时性。还可出现眼部症状,如流泪、结膜充血等。有的患者可伴有哮喘发作。
(3)误诊分析:①血管运动性鼻炎。一般认为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环境温度变化、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疲劳、内分泌失调可诱发本病。临床表现与变应性鼻炎类似,但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查通常为阴性。②高反应鼻炎。病因不明,可能与鼻黏膜感觉神经C 类纤维功能亢进有关。鼻黏膜高度敏感,温觉、触觉、味觉的变化均可作为诱因,临床症状以发作性喷嚏为主,各项检查一般无典型发现。
2 辅助检查
2.1 鼻内镜检查
鼻部检查常无特征性,发作期鼻黏膜苍白水肿,也可呈浅蓝色,以下鼻甲改变明显;非发作期黏膜可为暗红色充血。鼻腔内可有多量稀薄水样或黏性分泌物。局部应用1% 麻黄碱生理盐水后,可使肿胀的鼻甲明显缩小。严重者可有息肉形成。
2.2 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
变应性鼻炎时,分泌物中可出现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杯状细胞。鼻黏膜表面刮取物中可查到较多肥大细胞。
2.3 确定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查
(1)体内检查。采用变应原激发人体,观察所出现的变态反应,以判明致病的变应原。诊断时采用变应原皮肤试验、鼻内激发试验和被动转移试验(用口服激发和基础饮食检测对食物的变态反应)等,临床上常用前两法。①变应原皮肤试验:将变应原注入皮内,使其与皮内肥大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局部出现丘疹或风团等荨麻疹样变态反应。临床上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皮内法,将一定浓度(1:100 或1:1000)的变应原溶液0.01-0.02ml注入皮内,观察15-20 分钟。若注射局部出现风团样反应,直径0.5cm 以上即为阳性;二是挑刺法,将一定浓度(1:10)的变应原溶液滴在皮肤表面,然后在滴液处用针尖挑刺,挑破表皮但不出血。观察15-20 分钟局部隆起并有红晕为阳性。此两法均应分别以变应原溶媒和组胺溶液(1:1000)作对照试验。皮肤试验快速、简便、特异性强,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全身反应,偶尔有高度敏感者可出现面部潮红、掌心发痒、眼睑水肿、胸闷、咳嗽、气喘等,严重者可发生喉水肿,须及时按青霉素过敏反应处理,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危险。②变应原鼻内激发试验:它是一种既灵敏又特异的方法。近年提倡用滤纸或棉片法,较以往用粉剂或浸剂作鼻内喷雾或黏膜下注射为安全、简便,并且阳性率高。该法系将变应原溶液(1:1000)滴于直径0.5cm的圆滤纸片上,约200ml,然后将其放置于下鼻甲黏膜表面。若对该种变应原过敏者,放置3 分钟后即可诱发出典型变应原,故只在皮试阴性又疑为变应原或在某种特殊情况下须对皮试结果进一步验证时采用。但与皮肤一样应设对照,以排除假阳性。
(2)体外检查。此法是在实验室检测患者血清或鼻分泌物中存在的对某种变应原的特异性lgE,多用于病理、临床药理学研究。①测定总lgE 和特异性lgE,采用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总lgE 正常高低不一,缺乏特异性,诊断价值不大。②组胺释放试验。③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3 治疗要点
3.1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鼻腔通气、免疫治疗。
3.2 具体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对已经明确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减少外出,对动物皮屑、羽毛过敏者避免接触动物、体禽鸟等。
(2)药物治疗及用药选择。①抗组胺药:给药方式包括鼻腔局部应用和口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竞争性拮抗组胺受体,缓解鼻痒等临床症状。②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包括喷鼻、滴鼻、注射和口服,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抑制炎症。③减充血剂:主要用于缓解鼻塞症状,给药方式为鼻内局部应用。④抗胆碱药:作用原理为抑制亢进胆碱能神经的分泌。⑤肥大细胞稳定剂:作用原理为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给药方式包括鼻内局部应用和口服。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主要起预防作用。
(3)免疫治疗。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4)外科手术:仅对极少数精心选择的对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适用,治疗手段包括鼻中隔偏曲的矫正、肥大下鼻甲的部分切除及合并鼻窦炎或鼻息肉患者的相应手术。
3.3 治疗注意事项
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主要有上述五类药,这些药物能有效地控制就应性鼻炎的症状,但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药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以喷鼻和口服给药为主。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及用法,并推荐合用药和交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