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术前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病人影响的临床观察

  • 投稿江湖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921次
  • 评分4
  • 63
  • 0

张为民 申伟林 张 帅 靳 菲 赵 君 王志旗 王聚民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南焦作 454003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病人的影响。方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手术日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压(MAP)、心率,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观察心理学干预效果。结果 心理干预组手术日晨SAS评分、SDS评分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日晨MAP、心率对照组较基础值有显著增加(P<0.05),心理干预组较基础值有显著降低(P<0.05);心理干预组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能减轻心理因素造成的围术期心率及血压波动,降低围术期风险,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心理干预;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 R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73-02

[作者简介] 张为民(1977-),男,河南叶县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远较其它手术高,研究发现60岁以上患者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是年轻人的4倍以上[1],该并发症不同程度的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病死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干扰治疗[2]。如何缓解因手术而产生的心理应激,降低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受到关注。为研究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病人的影响,该研究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对60例60岁以上心脏手术病人随机选择其中30例进行术前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60岁以上欲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随机抽取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29例,二尖瓣置换术1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左房血栓取出4例。患者均为清醒状态,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1.2 准备与评估

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如生命体征监测、称体重、量身高、术区备皮、术前禁食水、抽血化验等。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入院时、手术日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压(MAP)、心率,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进行比较,观察心理学干预效果。

1.3 心理干预方法

对心理干预组,由有经验的护理人员于病人入院后采用心理支持方法,缓解焦虑和不良影响。

1.3.1 心理咨询 主动自我介绍,介绍医院的环境、技术力量,亲近病人,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取得信任,委婉的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治疗过程、可能产生的痛苦,告诉患者缓解痛苦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3.2 认知疗法 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结构,避免不良思想因素的影响。使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和麻醉及在ICU的必要性,ICU的环境、治疗方式;术后会有哪些不适,医生有什么应对办法,病人应如何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1.3.3 示范作用 请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交流,帮助病人了解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和感受,进一步减少顾虑,增强信心。

1.3.4 放松训练 指导病人如何进行放松训练,如转移注意力、深呼吸。腹式呼吸是最简便、常用的方法。通过放松训练能抵消生理和心理应激的不良影响,降低焦虑程度。

1.4 精神障碍评分标准

依据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3]:①不能唤醒;②非常镇静;③ 镇静;④安静合作;⑤躁动;⑥非常躁动;⑦危险躁动。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5分认为有术后精神障碍。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心理干预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60);心理干预组平均年龄(66.2±5.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4.3±7.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P=0.27)。两组间患者文化程度,既往有手术史患者例数及所患疾病种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病人入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手术日晨SAS评分、SDS评分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病人入院时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日晨MAP、心率对照组较基础值有显著增加(P<0.05),心理干预组较基础值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心理干预组6.67%,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43);在ICU停留时间干预组(1.8±0.6)d,对照组(3.3±0.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P=0.00)。

3 讨论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已成熟用于治疗多种心脏病,效果显著,然而术后精神障碍等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降低生活质量,并最终可影响患者预后。精神障碍是人类脑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达或表现出来[4]。

研究表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是包体外循环、生理功能、环境、心理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高龄是产生术后精神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6]。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60岁以上、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对照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符,可能由于所选病材有限,干预组术后没有出现精神障碍。

两组病人入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手术日晨SAS评分、SDS评分明显减少,对照组明显增高,心理干预组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在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性格内向的患者,与医护人员及患者与患者之间交流少,医患沟通障碍,患者从进手术室到出手术室再入ICU,这些陌生环境对患者的精神刺激,也是诱发术后精神障碍的因素[7]。由于疾病本身所带来的各种不适,以及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对医院环境医疗经过的不熟悉,多数病人入院后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术前干预使病人对手术室环境、手术医师、麻醉医师、麻醉及手术方式、术中配合、术后疼痛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可减轻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放松,不仅能减少患者SAS、SDS计分,而且能减轻心理因素造成的围术期心率及血压波动,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分析,做好 术前、术后护理,降解疾病知识,解答患者疑问,降解麻醉方式、手术目的、术后配合注意事项及监护室有效交流沟,能有效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8]。术前心理干预操作简单,实施方便,密切了医患关系,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降低围术期风险,对警惕术后精神障碍有重要意义。

可见术前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能减轻心理因素造成的围术期心率及血压波动,降低围术期风险,降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Johnson T, M onk T, Rasumussen LS, et al.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middle-aged patients[J].Anesthesiology, 2002,96(6):1351.

[2] 啜俊波,蒋树林.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5):354-356.

[3] 邱海波.ICU主治医师手册[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41-743.

[4] 张向立,李少珂,王立成,等.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54-55.

[5] 田立群,程兆云,李晓慧,等.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2):3-5.

[6] 乔丽,徐凌忠.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研究进展及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41-43.

[7] 冉成华,刘玉兰,王新桂. 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94-95.

[8] 葛晓芬. 体外循环术后ICU患者并发精神障碍2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社区医学杂志,2010,8(6):42-44.

(收稿日期: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