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肝胆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该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干预前,12 704例)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干预后,12 679例)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师干预后基药比提高了6.6%,微生物送检率提升了13.93%。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比例均大大增加。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肝胆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有效且可行的,在促进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的同时遏制了细菌耐药性进展。
关键词:临床药师 干预 肝胆外科 抗菌药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遏制细菌耐药,根据《关于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的通知》(国卫医发[2016]4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要求,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仍存在的薄弱环节[1]。为落实以上通知及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本院临床药师采取多项措施,加强了对抗菌药物的干预,并分析了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了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过程中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干预前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12 704例患者(包括分析抗生素使用效率的6 806例、分析常见6种抗生素使用情况的5 898例)和干预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12 679例患者(包括分析抗生素使用效率的7 062例、分析常见6种抗生素使用情况的5 617例)多项指标变化情况。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2-4]
在肝胆外科采取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1 开展抗菌药物专题培训
通过培训使临床医师深入了解此类药物在使用及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性、国内外应用指南、耐药趋势、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等。
1.2.1. 2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前会诊制度
在会诊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向医师提供药物应用指征、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方案设计、药学监护等方面的建议。
1.2.1. 3 实施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临床药师每月对此类药物的品种选择情况、合理应用情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进行分析,并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反馈。
1.2.2 观察指标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内容包括使用率、使用强度、使用量占抗菌药物百分率、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以平均每天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值表示[5]。药敏试验结果依照每年更新的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进行判断[6]。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一般资料比较
干预前后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一般资料比较
2.2 干预前后相关数据变化
干预前后全院住院治愈率有所提升,平均总费用、次均药品费用均无明显变化。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基药比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相关数据变化
2.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由干预前的54.25%下降至49.6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也明显降低,由干预前的72.55%下降至58.81%。非限制级、限制级也明显下降,抗菌药物占使用总药物比例也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送检率提升了13.93%。见表3。干预后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比例均大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比较
干预后二、三、四联用药及特殊使用级别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大大减少,一种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大大增加,由干预前的41.13%上升至57.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微生物送检情况比较[n(%)]
表4 干预前后常用6种药品使用情况比较
表5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联用情况比较[n(%)]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预防和治疗人类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关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和抗生素两大类[7]。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的不断增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使临床疗效下降,因此,临床药师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干预至关重要[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本院肝胆外科微生物病原学送检率,以及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使用占比明显增加,说明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医师对感染部位病原学检验的重视及对感染部位从经验治疗到目标治疗中临床药师抗菌药物优化方案的认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而言,肝胆外科临床使用频次虽然进行干预后有了明显下降,但整体使用量仍较高,基于本院肝胆外科接诊患者多为地方医院转诊者,前期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肠杆菌科、非发酵菌等致病菌耐药及发生重症感染,因此,依据桑福德热病、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9-10]等推荐和患者病原学与药敏检验结果,临床药师会诊后优化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使用比列有一定程度降低的基础上使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并避免了耐药菌的发生,促进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本院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积极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务人员培训与考核。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查房,并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针对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具体的反馈,并及时给予干预。在发现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出现时临床药师要与临床医师进行有效沟通,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改善临床医师在长期医疗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合理用药习惯[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基药比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也明显下降,药物联用情况也有所减少,抗菌药物(包括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也明显下降,而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比例大大增加,说明临床药师干预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对住院患者而言,临床药师的干预大大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药师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利用自己扎实的临床药学知识,在配合临床医师工作的同时进行适度的干预,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出现[12]。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干预肝胆外科抗菌药物是切实、可行的,对促使该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缓细菌的耐药进程意义重大,同时还可减少患者医疗负担,节约医疗卫生资源。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工作[J].中国应急管理,2017(3):38-39.
[2]盛雪鹤,许锦英,王幼林,等.某三级医院常见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9,24(7):778-785.
[3]李彦,李岩,张建勇,等.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相关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13):1185-1189.
[4]井智勇,赵瑞.我院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的措施与成效[J].中国药业,2014,23(1):38-40.
[5]干铁儿,占伟江,蒋旭宏,等.信息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3):2041-2047.
[6]曾琳,李凤玉.医养结合机构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5):335-337.
[7]刘雪梅,吕艳春,霍嘉慧,等.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4):97-99.
[8]侯江涛,吴木兰.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综合干预管理中的作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5):30-31.
[9]DAVID N,GILBERT M D.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48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89-90.
[10]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3-106.
[11]王爱英.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普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对比研究[J].药品评价,2015,12(20):33-36.
[12]吴永红,叶立新,林勤剑,等.临床药师对普外科医师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分析[J].今日药学,2014,24(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