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可来福接头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

  • 投稿吉田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396次
  • 评分4
  • 90
  • 0

周 莉

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深圳 518081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来福输液接头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 方法 将该院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实验组:输液前用0.5%聚维酮碘纱块消毒可来福输液接头;对照组:输液前将棉签蘸0.5%聚维酮碘消毒可来福输液接头。 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血细菌培养阳性:置管后7 d,实验组0例,对照组5例;置管后14 d,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可来福输液接头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中心静脉置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进的可来福接头消毒方法可减少细菌从接头处侵入导管并定植,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可来福输液接头;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07-02

[作者简介] 周莉(1960-),女,江苏建湖人,大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临床上,血管通路的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补液及静脉营养等支持治疗中,中心静脉置管被广泛应用,因此产生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CVC- RI)是置管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CVC- RI的发生与穿刺部位皮肤的清洁、置管的部位、输液接头是否污染等有关。该研究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患者探讨可来福输液接头不同的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首次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00例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参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50例患者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9~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岁。对照组50例患者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在18~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岁。实验组50例患者有颈内静脉11例、锁骨下静脉24例、股静脉15例,对照组50例患者有颈内静脉14例、锁骨下静脉21例、股静脉15例。

1.2 纳入标准

置管前无全身感染;穿刺点局部皮肤正常无感染;血培养阴性。排除标准:中心静脉置管次数≥2次。

1.3 方法

1.3.1 实验组 输液前将纱块蘸取0.5%聚维酮碘消毒可来福阴性端,由内向外弧形擦拭1 min后待干。

1.3.2 对照组 输液前棉签蘸取0.5%聚维酮碘消毒可来福阴性端,由内向外弧形擦拭1 min后待干。

1.3.3 标本采集方法 ①由专人操作,用消毒后可来福接头连接含5 mL无菌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再以逆时针方式取下可来福接头,阳性端朝下,立即用脉冲式冲洗可来福接头,将冲洗液体留置在无菌容器内,30 min内送检。②中心静脉置管处抽血进行血培养。③将中心静脉导管处前端减去3~5 cm留置在无菌容器内送检。

1.4 材料

可来福输液接头输液接头:CLC 2000型(美国ICU医疗公司生产);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扬州市亚华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生产);Bact/AlertSA瓶、GNI+卡、GPI卡、血琼脂培养皿及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1.5 统计方法

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知,中心静脉导管血细菌培养阳性:置管后7 d,实验组0例,对照组5例;置管后14 d,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可来福输液接头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中心静脉置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两组置管后7、14 d中心静脉血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3,5.983,P<0.05)。两组置管后14 d可来福输液接头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中心静脉置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5.316,5.983,P<0.05)。

3 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有较多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较常见,已成为临床上关注的护理问题。美国医院每年20万例血液感染病例中90.0%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3]。Rupp[4]研究认为普通导管在留置≤10 d时感染率为8.3%;11~20 d为27.8%;≥21 d为66.7%。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者由于多次使用接头,易发生细菌从接头处侵入导管并定植。因此,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置管部位、留置时间相关,亦与中心静脉导管接头是否污染密切相关。

可来福接头是无针接头,避免了微小颗粒进入血液循环,且结构设计独特,几乎无死角,残余体积仅为0.006 mL,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性,避免浪费药液影响治疗。但可来福接头因经常连接输液管导致连接口被细菌污染,Widmer研究认为,输液管接头污染是CVC- RI重要的感染源[5]。因此,对可来福输液接头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该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置管后14 d可来福输液接头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5)。分析其原因:与传统采用0.5%聚维酮碘棉签消毒相比较,实验组采用0.5%聚维酮碘纱块,消毒时砂块面积比棉签大,且纱块表面粗糙具有摩擦力,通过一定的机械力去除一部分细菌,达到更好的消毒目的。

作为中心静脉输液中一部分,可来福输液接头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与CVC- RI密切相关[6]。中心静脉导管的管腔内数天后血中纤维蛋白原逐渐沉积,导管表面形成一层纤维膜,成为微生物良好的寄生场所,促进穿刺点局部微生物沿导管表面向体内迁移,并进入血液不断繁殖,最终导致局部感染,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感染[7]。据统计,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一周,由于输液接口导致的血液相关感染占51%[8]。该组研究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血细菌培养阳性:置管后7 d,实验组0例,对照组5例;置管后14 d,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随着置管时间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增高,表明中心静脉导管与置管时间呈正性相关。两组置管后7、14 d中心静脉血细菌培养、中心静脉置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组可来福输液接头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一致。表明改进后的可来福接头消毒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可来福接头细菌,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因此,建立严格的管理与预防措施体系,制定严密的可来福输液接头消毒方法,是减少导管病原菌定植,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综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可来福输液接头是否污染是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这对指导我们临床护理工作,尤其是加强重点制定严密的可来福输液接头消毒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该课题样本量较小,护理操作中人为影响因素较多,今后若能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其结果将对临床更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Daisy Kosa S, Lok CE. The economics of hemodialysi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prophylaxis[J]. Semin Dial, 2013, 26(4): 482-93.

[2] Edward JR, Pete KD, Andrus ML, et al. 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 (NHSN) report, data summary for 2006, is-sued June 2007[J]. Am J Intect Control, 2007, 35(5): 2009-301.

[3] Eggimann P, Sax H , Pit tet D.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J]. Microb Infect, 2004, 6(11): 1033-1042.

[4] Rupp ME, Lisco SJ, Lipsett PA, et al. Effect of a second-generation venous catheter impregnated with chlorhexidine and silver sulfadiazine on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nn Intern Med, 2005, 143(8): 136.

[5] Widmer AF. Infection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the ICU[J]. Intensive Care Med, 1994, 20: 57.

[6] Bouza E, Muāoz P, López-Rodríguez J, et al. A needleless closed system device (CLAVE) protects from intravascular catheter tip and hub coloniza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 J Hosp Infect, 2003, 54(4): 279-87.

[7] Aguilella MJ, Valero MA, Gastalver MC, et al.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J]. Nutr Hosp, 2012, 27(3): 889-93.

[8] Goudet V, Timsit JF, Lucet JC, et al. Comparison of four skin preparation strategies to prevent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CLEAN trial): a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Trials, 2013, 27(14): 114.

(收稿日期:201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