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探讨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

  • 投稿尚诚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829次
  • 评分4
  • 32
  • 0

王跃斌 孙广运 何常佑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5月60例在该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麻醉准备、麻醉诱导维持及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麻醉语言唤醒。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的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为30%(9/30),对照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为50%(15/30)。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语言唤醒能够缩短全身麻醉苏醒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其躁动的发生次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言唤醒;全身麻醉;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097-02

[作者简介] 王跃斌(1974.11-),男,四川宜宾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麻醉学。

腹部手术常采取的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患者能够从全身麻醉状态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则需要医护工作者的积极护理,患者的苏醒时间越长,相继也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把提高全麻苏醒期的苏醒时间和躁动的发生程度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1-2]。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缩短麻醉苏醒期时间,让患者安全的度过麻醉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人数是广大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分析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5月60例在该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在该院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所有无智力障碍、听力无障碍、神经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等疾病史。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15例,占50%,女15例,占50%,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58.8±3.0)岁,手术时间1.5~4,0 h,平均手术时间(2.5±1.0)h,麻醉时间2.3~4.0 h,平均麻醉时间(2.2±0.9)h;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占60%,女12例,占40%,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7.9±2.5)岁,手术时间1.7~4.3 h,平均手术时间(3.0±0.5)h,麻醉时间2.5~4.2 h,平均麻醉时间(2.8±0.5)h。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麻醉准备、麻醉诱导维持及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麻醉语言唤醒。

1.2.1 麻醉准备 麻醉准备麻醉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充分做好准备,并积极配合。此外,麻醉前要反复训练患者,如图片的认知、简单的数学计算等。

1.2.2 麻醉诱导及维持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静脉通路的开放,并采取心电图、心率、动脉压记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检查。并给予患者咪唑安定和万可松药物的注射治疗,咪唑安定的注射剂量为0.04~0.07 mg/kg,万可松的注射剂量为0.1~0.5 mg/kg,给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治疗,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为3~61 μg/mL,瑞芬太尼的的效应室浓度为3~4 μg/mL。当患者的意识逐消失后,则可将PROSEL喉罩置入,进行适度的充气,通过听诊、观察后对喉罩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保证正确后,将麻醉机接入进行同步的间歇通气。上头架时用0.375%的罗哌卡因4~5 mL浸润,放置头架固定体位。在进行切皮前的10 min,对患者进行舒芬太尼的静脉推注,推注剂量为0.2~0.4 mg/kg,患者被唤醒之前可不再追加。于手术开始,给予患者罗哌卡因(0.375%,30~40 mL)局部浸润麻醉。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丙泊酚(3~6 ng/mL)、瑞芬太尼(3~4 ng/mL)进行联合靶控输注。在进行钻颅骨手术前,给予患者甘露醇(20%,250 mL)、地塞米松5 rag的静脉输注。

1.2.3 麻醉语言唤醒 预唤醒患者时,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情况调整丙泊酚的靶浓度及瑞芬太尼的靶浓度等,并在清醒前10~15 min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于唤醒存在问题的患者给予氟马西尼0.1~0.3 mg,针对呼吸幅度不足时给予新斯的明1 mg和阿托品0.5 mg拮抗。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后开始间断呼唤患者姓名,每15 s后呼唤患者的姓名,同时以鼓励、询问、暗示、安抚性的语气向患者讲述熟悉的人和事,当患者对语言呼唤发生反应后,恢复意识时,并让其活动双手指、双脚趾,然后拔除气管导管,密切观察和记录各生理反应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躁动发生的程度。

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为苏醒评价指标。0级患者表现较安静,且针对医患人员的示意、语言唤醒等操作可进行配合。1级患者针对吸痰导管等相关刺激性行为肢体有一定的反应活动,医护人员采用安慰、语言环形及解释等护理措施安慰后得以改善。2级患者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存在间断性的肢体挣扎或烦躁不安等表现。3级患者则存在强烈的挣扎表现,或存在持续性的不安、烦躁等情绪。0、1级属于无躁动,2、3级属于重度躁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自主呼吸时间为(14.44±5.73)min,呼之眨眼时间为(7.20±3.25)min,呼之握拳时间(7.27±3.53)min,拔管时间(10.47±4.47)min;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自主呼吸时间为(14.57±8.50)min,呼之眨眼时间为(9.63±1.35)min,呼之握拳时间(10.23±4.03)min,拔管时间(15.46±5.97)min。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为30%(9/30),对照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为50%(15/30)。观察组患者的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药物在全麻麻醉患者苏醒期会有一定的残留,因此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躁动情况可作为反映麻醉苏醒状况的一个观察指标。患者多表现为情绪烦躁、四肢不安等,但是给予患者一定的语言唤醒,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躁动情况,同时连续性的语言唤醒可对患者产生听觉刺激,通过外周传至中枢,继而各类运动中枢受到影响[3-4]。该研究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语言唤醒,自主呼吸时间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其呼之眨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及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躁动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为优秀,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语言唤醒能够缩短全身麻醉苏醒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其躁动的发生次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勤,戴琳峰,薛滢,等. 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0(10):889-891.

[2] 张萍. 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J]. 江苏医药,2011(18):2226.

[3] 邹春兰.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安徽医药,2011(11):1457-1458.

[4] 周晓清,冯慧,肖峰,等.音乐配合语言唤醒在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2012(3):26-28.

(收稿日期:201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