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晓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术前、术后7 d以及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术前以及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心功能测定的7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和术前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以及E峰与A峰的比值有显著的改善。术后6个月和术后7 d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显著。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93-02
心力衰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于冠心病的治疗,现在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心脏介入治疗[1]。本次研究选择7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支架植入术,对支架植入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74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9例,平均年龄为(62±9.4)岁。按照合并症分类,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9例,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21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7例,具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7例。74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如强心、扩管和利尿等,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不显著,结合NYHA分级,心功能停留在IV级。
1.2方法
在手术前3 d,口服0.1~0.3g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次;在手术之前,首先是300mg负荷量氯比格雷,然后为75mg,每天1次。处于手术中的患者选择半卧位,置于导管床,30~50°,吸氧。首先选择治疗的患者具备的条件是桡动脉搏动较好,进行Allen试验为阳性即手掌和五指能够在10~15s内供血恢复,进行桡动脉介入治疗,如果患者不能进行桡动脉介入治疗,选择经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置于动脉鞘管后,注射8000~10000U肝素,当延迟1 h需要追加2000U肝素。进行接入手术时,需要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
在手术之后,注射4000~6000U低分子肝素,每12 h注射一次,持续5~7d。在术后,服用氯比格雷,75mg/d,连续服用一年,服用阿司匹林,0.1g/d,进行长期的服用。进行PCI手术,成功的标准是球囊扩展以后,支架植入后,支架能够将靶病变完全的覆盖,扩张充分,官腔残余狭窄低于20%,前向的血流为TIMI-3级,不会伴有急性心肌梗和猝死,没有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3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
7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术前、术后的7 d以及术后的6个月进行测定,测定的项目包括: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②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③震室短轴缩短率(FS);④左室射血分数(LVEF);⑤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速度(E);⑥舒张晚期的血流峰值速度(A);⑦E峰与A峰的比值(E/A)。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软件,所有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冠状病变以及介入治疗
其中三支病变病例为23例,两支病变为44例,单支病变为7例。病变累及的部位:左冠状动脉主干为7例,前降支为60例,回旋支为20例,右冠状动脉为42例。
2.2介入治疗前后的心功能以及房室结构的变化
术后6个月,心功能测定的7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和术前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以及E峰与A峰的比值有显著的改善。术后6个月和术后7 d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显著。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较为严重的阶段,对于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导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因素较多,它和梗死后的瘢痕组织有一定的关系,严重的贫血会导致心肌冬眠和心肌顿抑,心肌收缩的功能受到影响,引发心力衰竭[2]。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液供应恢复对于心肌的收缩功能具有改善或者是恢复的作用。冠心病主要是冠脉供血的能力降低,导致心肌缺血、心肌冬眠以及心肌顿抑,心肌缺血会引发心室产生病理性的重构,心肌产生低动力收缩、反常运动或者是运动不能的情况,最终导致心力衰竭[3]。综合考虑,对于心力衰竭症状的纠正重点在于进行血运重建,存活心肌的判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再血管化后心功能能否改善的测试。现阶段,进行介入治疗是血运重建最为重要的方法,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伴有心脏收缩不全,进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的高于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桡动脉径路以及经股动脉径路。相关的报道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进行经桡动脉治疗,优势更多。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的是通过心导管技术,将狭窄或者是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疏通,心肌血流灌注得以改善的方法。本组7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主要是把网状并且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较窄的阶段,对血管壁进行支撑,保持血流的通畅,能够降低血管弹性的回缩,将在PTCA中可能出现的夹层封闭,降低急性血管闭塞的发生率。但是,支架植入后,内膜的增生性发生改变,术后支架内的再狭窄是最为关键的问题[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介入路径分为两种:股动脉路径以及桡动脉路径。股动脉较为粗大,穿刺的成功率比较高,缺点是手术之后,卧床的时间比较长,穿刺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如血肿等。桡动脉路径,手术之后,压迫的时间比较短,不用卧床,与股动脉路径相比,患者的不适感相对较轻,并发症比较少,在现阶段的PCI治疗中成为首选的介入路径[5]。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后,心脏收缩以及舒张的功能得以改善,左室的射血分数以及E/A增加较为明显,与手术之前相比,心脏的房室大小缩小较为明显。它的机制可能和心肌顿抑、心肌冬眠以及心肌功能的恢复有关,进行血运重建后,心室的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因素是冠心病,对于患者,应当较早的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便于掌握冠脉病变的情况,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尽早的将血管开通,进行血运恢复,对缺血的心肌进行挽救,患者的心功能得到及时的保护。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雅锋.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80-81.
[2] 王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46例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407-408,427.
[3] 王安伟,罗素新,向睿. 266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2010,39(12):1582-1583.
[4] 孙召金,李胜友,钱福东,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价[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6):575-576.
[5] 胡尔西旦,那斯尔,热依拉.亚合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68例临床观察及分析[J].医药前沿,2012,12(1):39.
(收稿日期: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