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老年医学论文范文,老年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老年医学人才培养以及应用论文(共3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16
  • 阅读量227次
  • 评分0
  • 0
  • 0

  老年医学它主要都是针对老年人的人体机制出现的一些疾病的研究,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方便老年人在出现这种疾病之后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就整理了关于老年医学的相关论文来供大家借鉴参考。


  第1篇:军队老年医学中心建设设想


  翟晓红,崔刘强;北部战区总医院保健科,辽宁沈阳110016


  [关键词]老年医学;建设;保健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国家密集、连续出台提倡大力发展老年健康服务、医养服务设施、机构的政策及实施意见,各级政府对老年医疗服务机构也配套出台优惠政策,老年医疗机构快速发展,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为发挥北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及老年病相关专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017年以来,我院经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和评估,拟成立老年医学中心,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有关管理组织、运行模式、发展方向的设想。


  1建设依据


  “十二五”期间,重点强调了军队保障工作的发展目标:加强综合性预防保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保健机构自身建设、促进保健医学科技快速发展、提升保健服务管理效益、加强保健人才队伍建设。军队老年专业委员会在指导、完成干部预防保健、医疗保健、服务管理、保健机构建设、学科技术建设的基础上,前瞻性设计建立老年医学中心是老年病学科发展的必然。我院干部病房及老年病相关专科有着非常丰富的老年病救治经验,在为部队服务、战时卫勤保障方面发挥了有效的技术保障作用。我院有全军心血管病、神经内外科研究所、呼吸内科、麻醉科等,在临床医疗、管理、科研、教学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将多年来积淀的老年病管理经验对外开放符合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


  2主要设想


  2.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明确职责任务由主管副院长担任中心主任,由相关科室领导担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专家组。制定“军区老年医学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成员分工和职责,以军队医院技术平台为支撑,以提高老年干部人群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健康需求为牵引,以增强综合性保障服务能力为核心,完善工作体系,发展老年保障技术,提高队伍素质,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信息化决策指导,使老年医学中心建设平稳发展。


  2.2建立科学的运行模式,整合医疗技术资源老年医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具有4个特点[1]:(1)老年医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2)老年病诊疗的连续性;(3)老年病诊疗需多学科协作;(4)老年医学更需要社区医疗与社会服务体系。有效发挥老年医学的专业性,根据医院床位规模、人员配置、服务对象、运营模式等情况,设计建立在管理运行上相对独立,专业技术上以老年病专科为主,同时融合全院优势学科的老年医学中心运行模式。


  2.3强化制度信息管理,提高科研教学能力建立和完善老年医学中心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立足以制度保障为前提的医疗安全,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制度,针对老年患者特点,积极改善医疗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同时加快推进老年医学信息化进程。积极组织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专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开展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开展学术交流、课题申请,关注老年患者心理健康,重视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2],形成与相关学科同步的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局面。


  3小结


  正确定位,把握好中心建设的方向性。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有规范标准的建立老年医学中心是一项新的尝试。老年医学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拘泥于眼前的短期效果,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和实施,准确把握中心建设的方向,有利于老年医学中心的长远发展。全员参与,保证各项计划落实的有效性。机关科室要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各相关部门和科室明确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中心建设方案要求各尽其责。紧跟前沿,确保专科技术水平的先进性。老年医学中心建设的基础是医院在老年医学专科技术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中心运行过程中,只有保持专科技术的强劲势头,保证中心技术的权威性,才能更好的发挥老年医学中心在区域内的专科带动和辐射作用,才能保持老年医学中心的生命力。


  第2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研究


  王涛,张晓,袁天由,王绪伦,伍兴阶(成都医学院教务处,成都610500)


  据国家统计局报道,201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6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四川省是全国最快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从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可知,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65岁及以上人口已为880.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95%,比全国8.87%的老龄人口比例高2.08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仅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我国老年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银发浪潮”对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建立适合我国养老事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足够数量的高素质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严峻课题。


  1老年医学人才需求现状


  1.1老年医学人才岗位需求现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每千名老人平均拥有的养老床位达30张。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立一所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也提到: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据统计,目前国内从事老年科工作的医师有1000余名,且均分别来自其他专科,尚无人获得老年医学专科医师资质。相对于我国2亿老年人健康与医疗的巨大需求,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养老护理员约需近1000万,目前不足30万人,缺口巨大[1]。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老年健康服务及其相关行业对医护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需求量相当大。


  1.2老年医学科设置现状为了摸清四川地区老年医学人才的现实状况,笔者于2014年10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川省内相关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及其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06所医院中:三甲医院37所,二甲及以下医院69所。调查结果显示:在设有老年医学科的医院中,三甲及其以上医院仅有12%,而三甲以下的医院占88%。在2013年,市级及其以上的医院共收治患者1706049例,其中老年患者占22.31%;市级以下医院共收治患者654339例,其中老年患者占19.65%。从调查情况来看,老年人就医与整体就医人员的比例,皆高于四川人口结构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10.95%)。从人口老龄化趋势来看,老年人就医的比例将会逐年增加,医院的医疗保障压力会越来越大,医疗的保障能力需求会不断增加,医院的老年医疗资源需要及时扩展和补充。


  1.3老年医学科医师和护士的结构现状调查中发现,在设有老年医学科的医院中,老年医学科主任学历为研究生及其以上的占28%,本科学历占70%,大专学历占2%。在老年医学科主任中,取得博士学位的占6%,拥有硕士学位的占19%,获得学士学位的占75%。老年医学科临床科室中,内科医师占70%,外科医师占5%,中西医结合的医师占10%,有老年医学背景的医师占13%,其他医师占2%。各医院老年医学科护士学历最高为本科,占20%,大专学历占56%,中专及以下占24%。在接受调查的老年医学科室,实习护士占8%,护士占56%,护师占24%,主管护师占10%,副主任护师为2%,没有主任护师。笔者还针对老年医学科医师和护士的能力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对老年病相关医学知识、能力和技能的需求相当迫切(见表1、表2)。


  另外,从调查中还了解到,部分医院设置的老年医学科,其医护人员多数是从内科等其他科室临时选调而来,没有经过系统的老年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缺乏针对老年病患者特定的系统评估技术和医疗服务技能,老年医学的学科意识还不够强。


  2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2.1老年医学科建设滞后中国的老年医学起源于干部保健,近年来虽然有少数单位成立面对普通人群的老年医学科,但多数综合医院的老年科仍停留在单病诊治的传统医疗模式上[2],且老年医学科医师也多来自相关的内科或专科,与老年病防治所必需的多学科性、综合性以及整合团队工作模式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老年医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系统化,以患者为中心,全面管理,综合考虑患者功能与疾病的互相影响,多学科协助[3]。


  2.2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滞后2010年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222所医学院校中,只有59所(27%)医学院校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或亚专业[4]。本课题组调查获知,截至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均尚未开设老年医学本科专业。与老年医学相关的本科专业主要为临床医学(老年医学方向)和护理学(老年护理方向),其他专业还包括社会工作专业(老年福祉方向、社会养老服务管理方向)等。而在非老年医学专业中,开展老年医学教学和临床实习的就更少;有的也只是在课程设置中开设有时数很少的专业选修课,且没有老年医学临床实习课。尽管现在我国少数开设有老年医学专业方向的医学院校,已经可以招收老年医学科学学位型和专业学位型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但研究生在校期间并没有系统学习老年医学理论,且老年医学研究生也没有统编教材,老年医学临床实习时间很不足。而老年医学专业学位型的研究生接触临床时间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因其科研培养时间有限,科研能力又相对薄弱。另外,我国在非老年医学专业的医学研究生中根本没有开展老年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5]。


  2.3老年医学专科医师资格认证工作滞后国家尚未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专科职称考评标准,因此不利于规范现代老年医学的内容和提高老年医学执业人员的水平,不利于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投身到老年医学的工作中来[6]。


  3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3.1国外先进做法目前,国际提倡的几种老年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1)成立多学科合作团队;(2)建立现代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养基地;(3)建立导师制,采用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模式;(4)加强社区医师培训;(5)加强病例讨论和科研培训[7]。美国是老年医学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通常老年医学科医师需要经过医学院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3年住院医师培训取得行医执照之后,才能进行为期1~3年的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其中包括门诊诊疗、住院会诊、老年心理学、老年康复、护理院、临终关怀、家庭访视、连续医疗服务和老年技术),并通过资格认证考核才能从事老年医学科的执业[8]。


  3.2借助“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打好人才培养基础结合国家和四川老龄事业和养老健康产业的重大需求,由成都医学院牵头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合佳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被批准为四川省第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以国家和四川省老龄事业重大急需为牵引,定位区域发展,为养老与老年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在政府主导下,整合协同单位的创新资源,突破单位内部机制障碍和外部体制壁垒,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管理运作体系。通过协同创新中心汇聚国内外专家,开展各个层次的老年医学教育、临床培训和科学研究,以教育促进临床及科研的进步,以临床及科研促进教育的发展[9],实现提升人才、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该中心不仅能为老年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也可为老年医学专业的开办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3开设老年医学学历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向相关政府部门呼吁,将老年医学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批准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老年医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老年医学专业人才,从源头上解决老年医学人才匮乏的问题。2014年3月5日“两会”期间,来自山东的全国政协委员杨文也建议教育部设置“老年事业”相关专业,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统筹老年事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将老年医学专业教育纳入学历教育范畴,统一标准、统一计划、统一考试,帮助其最终取得老年医学专科医师资格证书。成都医学院正在积极探索老年医学教育,拟在已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老年医学专业方向,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和老年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且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老年服务机构为老年群体开展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疾病治疗、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拟开设的核心课程是:老年医学(老年基础医学和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学、老年康复医学、老年预防医学、老年社会医学、老年保健学、老年健康管理、循证医学和交流与沟通学等。学校准备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中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遴选30名学生加入老年医学专业方向的学习。教学方法上应根据老年医学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多学科等特点,积极推行PBL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接受新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4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老年医学专业订单定向免费教育有资料显示,我国接受过老年医学培训的社区医师人数仅有1.4万人,其中41%为大专学历,59%为中专学历,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代老年医学的要求相差甚远[10]。为了尽快弥补这一缺陷,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家为解决基层医学人才匮乏而开展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订单定向免费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订单定向免费教育的政策支持,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针对基层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定向生。


  3.5开展老年医学继续教育,提升现有老年医疗服务人才的业务能力一方面,可借鉴北京协和医院的做法,医院将老年医学培训计划纳入住院医师培训内容,对有志于老年医学工作的临床医师开展老年医学继续教育,讲授老年医学相关课程,帮助其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老年医学理念,增强受训人员开展老年医疗服务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对目前正在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社区医师,进行学历或非学历教育培训,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使之能够更好地为老年医学服务。


  3.6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据调查显示,在老年医学科工作的医疗人员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有工作经验,有爱心、耐心,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定沟通与交流能力,有老年心理辅导能力”等。调查对象在针对开展老年医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建议中,对老年心理学、老年健康照护、老年护理学、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呼声均很高;对老年病学、老年病康复(含康复基础)、老年营养、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保健、中医学基础、心理护理基础等专业课程也表现出较高的支持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接受调查的人员对老年医学学生开设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课程也表示出极大的期待。为此,在课程设置上,笔者认为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3.6.1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德才兼备,能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老年医疗中心、疗养院、保健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老年医学诊断、老年照护和治疗工作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目标导向育人”、“规范引领育人”和“科教融合育人”为抓手,围绕“更加注重实践,更加注重应用,更加注重素质”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目标导向,培养动手能力强、素质全面的老年医学人才。


  3.6.2根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于一体的整体概念。课程设置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将老年医学本科课程分为三个模块:(1)通识教育和医学人文课,包括“两课”、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医学人文类包括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文化概论,并科学地楔入入学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和创新、就业指导等;(2)专业基础课,包括涵盖人体形态和功能组织的系列基础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机能学实验、药理学等。(3)专业课程群,包括培养老年照护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相关课程,如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精神卫生学、临床营养学、社区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运动音乐康复学等。


  3.6.3课程设置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包括:(1)让学生认同和接受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解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对健康、疾病和老年照护行为的影响,将职业态度和情感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使学生在自觉遵守伦理、道德、法律的框架内开展职业实践;(2)注重解决老年医学的特点,注重疾病的预防和非药物治疗,开设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开设运动音乐康复学,将健康教育和疾病的预防始终贯穿于教育培养的全过程;(3)专业类课程依照临床医学分科设置。


  4小结


  老龄化社会已成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必然趋势,社会对老年医学及其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必然增大,供需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突出,对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也更高。本文在获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老年医学专业人才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局限于对未来发展的全面把握及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的缺失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有待商榷,作者也期待与相关学者和专家在相关领域进行交流。


  第3篇: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教学工作中的探索


  岳雅丽


  【摘要】目的探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测试,对考试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题成绩分析比较,同时采用问卷调查队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学生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医学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整合医学;教学模式;老年医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患者数量显著增加[1],面对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医疗需求,不仅要提升老年医学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及临床研究,同时需要完善医学生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因症状不同而就诊于各个专科,同时此类患者病程进展快,几乎全身各个重要脏器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显然,以专科为主、单器官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快速增加的老年患者群体。因此,有专家建议患有3种及以上疾病的老年患者应该到老年病专科就诊[2],这是老年疾病诊疗模式的整合。整合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3],樊代明院士指出整合医学要发展,教育要先行[4]。但在目前的老年医学教学中,人为地对老年疾病按照系统进行分类,使得学生在分析病例时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及养成。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疾病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老年医学的教学效果显得十分重要。结合老年疾病的临床特点,本文旨在探讨整合医学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8年3—6月,以我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10)与对照组(n=122)。两组学生入组前内科学成绩分别为(76.2±1.8)分、(75.8±2.0)分,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122人)采用传统的非整合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观察组(110人)采用整合后的课程设置,将整合医学思维融入到教学中。两组学生的授课教师、教学大纲相同,教材均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1.2.1非整合课程教学实施。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目录编排顺序借助多媒体技术集中讲授,课后小结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布置相关思考题对本次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下次课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评。


  1.2.2整合课程教学实施[5]。整合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老年医学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基础与专业课开设的实际情况。实施步骤如下:用3/4的学时数按照整合后课程的设置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围绕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重复的内容采用快速串讲的形式完成。授课结束后,用1/4学时数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选择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且具有代表性的与本章节授课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学生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发言,讨论过程中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围绕“考虑什么病”“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需完善的相关检查”及“治疗原则”展开讨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后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所学知识。


  1.3效果评价


  1.3.1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测试,试卷题型为选择题及病例分析题,各占50%,选择题参考执业医师考试以理解应用题型为主,对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题成绩进行分析。


  1.3.2问卷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自制问卷表格[6-7],从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满意度等方面评估。问卷调查总分为100分,≥85分为满意,70~84分为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课程整合前后对比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老年医学所讲述章节进行整合,将原来的10个章节共计20学时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衰老机体的结构与功能”“老年感染相关性疾病”“老年营养相关性疾病”3个课程板块共计20学时进行授课。


  2.2考试成绩分析


  观察组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发出问卷232份,回收232份,回收率100%。在知识点掌握情况相比,两组学生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在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综合运用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新型教学模式满意度明显提高(见表2)。


  3讨论


  老年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临床上同一老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极为常见,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变,同一疾病也可累及多个脏器,所以常常因为某一种疾病急性发作或掩盖或干扰另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而使老年病的诊断变得困难。这就需要一定能在各系统疾病横向发展的老年医学科医师,使更多的老年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某个系统、某种疾病授课的纵向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主要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面依次讲授,教学模式教条化,学生参与度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老年医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


  整合医学是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整合,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型医学体系[8]。在整合医学大环境的需求下,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整合不是盲目的,而是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将原来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进行顺序调整及合并,增加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及融合[9]。课程整合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此,我们在老年医学教学工作中探索性的开展了课程整合模式,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传统的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点掌握情况,题型主要包括以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及简答题。本研究依然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但在题型方面做了调整,包括选择题及病例分析题,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综合分析才能给出正确答案,重点考察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对学生考试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题成绩均有明显的提升。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整合医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临床思维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本次整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授课方式虽然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依赖性,难以适应整合医学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病例讨论环节部分学生不愿公开发言,致使教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其次,目前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与新型教学模式不相匹配,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再者,整合的力度不够,本次整合仅限于老年常见内科疾病及内科治疗方法,并未涉及外科、康复、心理等方面。


  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得到学生认可,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临床综合思维的养成,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