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宝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治疗前后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加快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其机体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老年结直肠癌;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胃肠功能;
结直肠手术为临床普外科常用治疗术式,其在结直肠肿瘤治疗中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体检意识加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逐渐升高,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率也不断上升[1]。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少对机体造成的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逐渐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式[2]。关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有研究报道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开展可使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加快[3]。但也有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4]。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5.20±5.63)岁;肿瘤位置:结肠22例,直肠19例;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32例,Ⅲ期4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4.85±5.22)岁;肿瘤位置:结肠21例,直肠20例;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31例,Ⅲ期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5],且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具备手术治疗适应证[6];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肠梗阻患者;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病灶远处转移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根据病变部位取合适体位,全身麻醉后,下腹正中开切口,入腹清除肿瘤,并开展淋巴结清扫,对切口逐层缝合,采用双J管留置。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用Trocar穿孔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探查腹腔,提拉乙状结肠,确定病灶位置,游离肠系膜血管,并采用钛夹对血管开展夹闭后离断。采用超声刀对结肠外侧腹膜实施分离,并参考肠管长度,确定脾曲的游离长度,使促吻合口保持松弛状态,应用切割闭合器将肿瘤病灶远端切断,并根据肿瘤位置,在腹壁开5 cm左右切口,将近端肿瘤的附着肠段取出,行体外切除,在近端肠段固定吻合器,并将近端肠管回纳入腹腔。将吻合器通过肛门放入,并借助腹腔镜实施吻合操作。手术操作完成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冲洗腹腔,常规抗感染,留置双J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的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取3 m L空腹静脉血,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饮食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肠梗阻、深静脉血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1 d的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术后1 d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后1 d的IL-6、IL-1β与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ng/L)
注:与对照组术后1 d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的易发人群为老年人,目前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手术为最佳方式,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根治术。开腹手术可在直视下开展病灶切除,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但会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手术治疗后需要较长的康复时间,同时易导致多种并发症[7]。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可减轻患者机体受到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机体康复[8]。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d的胃泌素[(135.44±10.20)pg/m L]与胃动素[(305.20±24.12)pg/m 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 d的胃泌素[(115.69±8.52)pg/m L]和胃动素[(285.52±26.95)pg/m L]水平,与相关研究报道的30例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24 h的血清胃动素水平为[(320.26±38.62)pg/m L],胃泌素水平为[(142.85±16.52)pg/m L],均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胃动素水平[(280.44±22.35)pg/m L]与胃泌素水平[(112.85±7.50)pg/m L]基本相符[9]。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使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加快。胃动素与胃泌素是影响机体胃肠蠕动的主要内分泌激素,胃泌素可使胃肠组织的分泌功能有效增强,胃体收缩和消化道运动速度加快,同时可使机体幽门括约肌收缩加快[10];胃动素可使胃运动与胃电运动得到促进,加快肠内容物排出。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实施过程中,可减小消化道受到的牵拉作用,从而使胃肠道激素异常分泌减少[11];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小手术创口,从而减轻手术创口导致的应激性反应,削弱消化道功能受到的抑制作用,使胃动素与胃泌素的分泌抑制作用减弱[1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也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加快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是影响患者康复质量的重要因素,手术创伤会增加TNF-α分泌,并依靠诱导PGE2合成,或通过白介素细胞级联反应,使前列腺素E2(PGE2)生成速度加快,炎症区域出现痛敏与感觉过敏[13]。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 d的IL-6、IL-1β与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降低患者机体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是因为腹腔镜手术可减轻手术创伤。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1.95%,与相关研究报道中观察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0%,低于对照组(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4.00%基本相符[14]。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少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备更高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加快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其机体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