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并分析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外科治疗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200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54例(27.0%), 主要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住院时间5~129 d, 平均住院时间(57.3±2.8)d;死亡22例, 死亡率11.0%, 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心脏骤停;手术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手术治疗前(P<0.05)。结论 重症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较多, 致死率较高, 应在恰当时机合理选取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以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 重症瓣膜病;外科治疗;生命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3.028
重症瓣膜病患者由于其心脏的生理病理变化, 使得病情已经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 尽管选取了合理的心肌保护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 但术后并发症及致死率仍较高[1]。本文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外科治疗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胸外科住院的200例重症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符合下列两项者诊断为重症瓣膜病:心功能分级均为Ⅳ级、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70 mm、心胸比>0.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急症换瓣、重度肺动脉高压、予以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200例患者中男130例, 女70例, 年龄30~78岁, 平均年龄(46.2±11.9)岁。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和低体温循环下实施手术治疗, 手术类型包括主动脉置换术55例、二尖瓣置换术52例、三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二尖瓣置换术50例、主动脉瓣成型术10例、升主动脉成型术13例、冠脉旁路移植术7例、左房折叠成型术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4例、室壁瘤切除术4例。体外循环时间为65~590 min, 心脏电击后复跳60例、心脏自动复跳140例、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101.0±25.9)min, 在复温开始时予以超滤, 并根据患者红细胞压积、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对超滤滤出的量和速度进行选取, 停机后予以改良超滤。
1. 3 生命质量评估标准 采取SF-46量表对所有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分析, 表格内容共包括九个维度, 36个条目, 第1~8维度为量表的主要内容, 测量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指标, 总分为各个维度条目的分数之和, 根据公式再次转换为标准评分, 评分分值0~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越健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发生并发症54例(27.0%), 其中恶性心律失常9例、术后低心排13例、呼吸功能不全14例、
肾功能不全11例、肝功能不全7例;住院时间5~129 d, 平均住院时间(57.3±2.8)d;死亡22例, 死亡率11.0%, 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心脏骤停。手术治疗后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82.4±3.1)、(85.7±2.8)、(79.8±3.3)、(62.3±2.5)、(73.4±3.1)、(80.1±3.2)、(81.0±2.9)分, 均高于治疗前的(79.5±3.6)、(79.0±3.1)、(69.9±
2.3)、(52.0±2.8)、(68.8±3.5)、(69.8±3.8)、(69.5±2.8)分(P<0.05)。
3 讨论
重症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且致死率较高, 所以合理选取手术术式和予以术后处理是目前治疗重症瓣膜病患者的关键, 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生活质量[2]。大多数重症瓣膜病患者发病时长均较长, 其心肌细胞均处于“高负荷状态”, 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应重视患者的心功能和全身症状的改善。心功能的因素关系到患者手术的成败以及预后生活质量, 心功能Ⅳ级是重症瓣膜病术后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围手术期患者心功能的调整十分重要[3]。
临床上通常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对心肌细胞进行保护:
①对冠状静脉窦进行插管采用逆行灌注;②在心肌表面上放置冰屑进行浸浴;③予以充分的辅助循环, 以便更好的偿还氧债。对心脏瓣膜病变并发冠状动脉患者应特别予以心肌保护。冠状动脉血管疾病会导致常规灌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降低, 即使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辅助血管桥灌注也不会对心肌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本文对心肌采取间断性的灌注或持续性的逆行灌注, 发现其心肌保护效果较好。对重症瓣膜病患者常并发巨大左心房采取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实施左心房折叠术有助于恢复心肺功能、降低低心排发生率并预防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减少死亡率[4]。
重症瓣膜病患者予以麻醉、体外循环及手术治疗后, 患者体内血液动力学以及生理病理过程均出现显著变化, 所以重症瓣膜疾病患者术后应密切监护和有效处理, 处理措施包括调节患者心脏前后负荷, 提高心肌收缩力, 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同时加强利尿、强心, 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 使患者可以安全度过手术后的恢复期。
综上所述, 重症瓣膜病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较多, 致死率较高, 应在恰当时机合理选取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以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现普, 杨康, 廖克龙, 等.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分析. 重庆医学, 2011, 40(12):1177-1178.
[2] 胡玲. 改良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 重庆医学, 2014, 43(12):151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