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玉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通辽市复原退伍军人精神病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的效果。 方法 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5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后,PANSS、ADL和IPROS各项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总分(49.0±7.6)分,ADL评分为(23.4±0.5)、(26.3±0.2)分,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各精神症状,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生活能力;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31-02
[作者简介] 敖玉霞(1980.2-),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是指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基本个性的分裂,以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精神病[1]。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根治的方法,由于病程迁延,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住院接受治疗,种种原因造成其精神活动会出现全面衰退,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明显下降,很难重新融入社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康复训练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也得到很大发展,可有效解决患者疾病痊愈后回归社会的问题[2]。2010年9月—2013年10月该研究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临床康复训练,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其社会功能,取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病程均≥5年,且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影响脑功能的躯体疾病、智力障碍及药物滥用史等。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6.42±6.11)岁,病程4.5~16年,平均病程(8.53±7.04)年,住院时间2.5~11年,平均住院时间(6.62±3.21)年;观察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7.34±6.12)岁,病程5~17年,平均病程(8.32±6.83)年,住院时间3~10年,平均住院时间(6.37±3.03)年。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商品名:维思通,批号:国药准字H20010310)口服,剂量为2mg/d;联合应用阿立哌唑片(商品名:安律凡,批号:国药准字H20061304)口服,剂量为5 mg/d。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调整剂量,利培酮片最大剂量为4 mg/d,阿立哌唑片最大剂量为25 mg/d。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加强病房秩序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密切注意患者表现,表现异常者应进行隔离处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时间为1年。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素质训练 通过讲座、讨论会等形式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用药原则、注意事项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鼓励大家积极提问,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4]。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应以热切、诚恳的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鼓励、安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2.2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要求患者自主生活,能做到整理床铺、换洗衣物、妥善摆放日常用品、按时服药等。安排人员定时检查患者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表现优秀者可给予一定奖励,帮助患者纠正不良习性,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5]。
1.2.3 文娱活动训练 组织患者定期进行文体娱乐活动,如跑步、广播操、下棋、打扑克、看电影等,一方面有助于患者增强体质,达到锻炼意志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丰富生活情趣,帮助患者从娱乐活动中找寻到自信,以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为回归社会做准备[6]。
1.2.4 社交技能训练 帮助患者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传授其沟通交流技巧,定期组织集体活动,鼓励患者之间交朋友,提高其社交能力,避免患者过于孤独而加重病情。引导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向医护人员提问题和要求。
1.2.5 劳动技能训练 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及身体状况,分配简单的劳动任务,如烧饭、扫地、洗衣服、修剪花草等。并安排专人进行审核评定工作,设定奖励机制,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患者劳动能力,改善衰退状态的目的[7]。
1.2.6 社会适应训练 社会适应训练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角色定位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医护人员可以引导患者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详细分析研讨,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帮助其纠正,以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促进社会适应[8]。对于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安排家属协助进行社会适应性锻炼,训练前应向家属详细讲解锻炼期间的一些应对技巧及注意事项,嘱咐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做好监护工作,避免患者发生应激行为。
1.3 疗效评定
康复训练结束后,评定两组疗效:选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分别于治疗前、后对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评定分析,将两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PR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迁延,需要在相对封闭的医院内接受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是在医护人员的管理安排下进行的,长此以往,患者的主动性会降低、兴趣缺乏、社会功能逐渐减退,这大大增加了他们回归社会的困难。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及传统护理模式,疗效并不理想,只能一定程度缓解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并无作用。诸多研究表明[9],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增强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提高社会兴趣,改善其缺损的社会功能。
该研究中,56例观察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PANSS、ADL和IPROS各项因子分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可改善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提升其对抗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本着劳逸结合的宗旨,合理安排劳动及文娱活动,有助于患者扫除病态,从中体会到了快乐和喜悦,激发其对于回归社会的渴求;系统的社交技能训练,可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能力,结识好友,避免患者治疗期间过分孤单而加重病情;最后,综合的社会适应训练有效促进了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为其重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文结论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0]。
综上,给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训练,在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重建,取得疗效显著,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孙薇,常余善,于侠,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6):486-488.
[2] 程亮.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3):212-213,242.
[3] 刘钦,刘良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医疗研究[J].健康之路,2013, 12(2):37-38.
[4] 李拉珂,张建芳,黄晓华.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55-256.
[5] 于常湘.浅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3):83,88.
[6] 乔玉荣,王淑荣,姜亚民.阳性强化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31(35):34-35.
[7] 朱巧玲,汪富军,郗小玲,等.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5):93-95.
[8] 丁振江,蒋健昌,杨宇,等.社区康复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6):537-538,541.
[9] 弓剑.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5):560.
[10] 刘欣,刘良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医疗研究[J].健康之路,2013, 12(2):37-38.
(收稿日期: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