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森 马桂玲 李 丹 崔 凯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介入科,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
[摘要] 目的 探究单纯肝动脉灌注术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两种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胃癌肝转移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6例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照组),另一组34例患者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实验组),比较两种不同介入疗法疗效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中,乏血供者31例,富血供者29例,富血供者中除3例弥漫性病灶外,26例均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照组),其余34例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显著不良反应,但实验组患者肿瘤有效率(76.92%)和控制率(88.46%)均显著好于对照组(35.29%与64.7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富血供胃癌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安全性高,可把此疗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胃癌;肝转移瘤;介入疗法
[中图分类号] R73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078-02
[作者简介] 刘彦森(1964.12-),男,内蒙古牙克石人,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介入方面。
胃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几年来,此病的发生率已出现了一定上升,据相关研究可知,使用手术对进展期胃癌进行治疗时,治疗效果通常较差,此外,腹膜播散、肝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都会对患者预后产生比较严重的作用[1]。因此,为了保证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治疗。该研究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胃癌肝转移瘤患者,对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疗效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胃癌肝转移瘤患者,60例胃癌肝转移瘤患者,全部患者的原发病灶均经病理证实。全部患者中,未分化癌 1例,黏液腺癌 4例,腺鳞癌 2例,印戒细胞癌 4例,乳头状腺癌2例,腺癌 47 例。将所有患者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26例,实验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7±8.3),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对照组34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8±6.3),行单纯肝动脉灌注术(TAI)(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使用患者的各种资料时,均经过患者的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胃镜病理或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癌,预计生存期为3个月或3个月以上;②患者拒绝外科手术或无外科手术适应证;③经MR或 CT检查,均确诊为肝出现转移现象,此外,还可清楚测量到肝内转移病灶的直径为1 cm或1 cm以上;④经皮动脉刺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方面没有明显的禁忌证[2]。
1.3 治疗方法
行经股动脉改良 Seldinger 穿刺,术前对患者肝转移灶的多少进行详细评估,接着根据术中腹腔干动脉或肝动脉的DSA造影情况对病灶中的主要供血动脉以及有无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等情况进行分析,接着结合转移灶的多少与DSA表现选择合适的介入方式。全部患者中,富血供病灶者(局限于肝内一叶结节数≤5个或总结节数≤3个)29例,除3例弥漫性病灶外,26例均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实验组);乏血供结节和肝内弥散多发病灶者31例及富血供中的3例弥漫性病灶者,均行肝动脉灌注术(TAI)(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在氟尿嘧啶(联合国编号:UN2811)的基础上给予灌注化疗药物化疗,对照组经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灌注500 mg/m2氟尿密啶、130 mg/m2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040817)以及300 mg亚叶酸钙(国药准字H20073593),并病灶供血动脉所在位置对病灶进行栓塞,栓塞剂为5~15 mL的超液态碘油乳化剂+250 mg氟尿嘧啶,根据肿瘤的完全充填情况选择相应的用量,术后第2天起,连续4 d从静脉给患者滴注500 mg/m2氟尿嘧啶和300 mg亚叶酸钙[3-4]。实验组则仅经肝动脉对化疗药物进行灌注,具体用量为500 mg/m2氟尿嘧啶、130 mg/m2奥沙利铂以及300 mg亚叶酸钙,术后第2天起,持续4 d给患者静脉滴注500 mg/m2奥沙利铂和300 mg亚叶酸钙[5]。全部患者的治疗方案均每3周重复1次,两周期间隔的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血常规以及肝功能等方面的复查情况而定,治疗期间,若患者发生比较明显的的不良反应或者病情出现进展现象,则暂停原治疗方案,否则均持续给予6周治疗。
1.4 疗效评定标准
对全部患者 进行3~30个月的随访,比较其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每2周期后使用MR或CT进行肝脏检查,并对可评价的病灶进行详细测量,对于多发性病灶,至少要测量3 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病灶,由放射学专业中的两名医师分析全部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下为具体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标准):(1)目标病灶:①完全缓解(CR):全部目标病灶均消失,且维持时间至少为4周;②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为30%或30%以上,维持在4周以上,病灶没有任何进展,也没有出现新病灶;③进展(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增加为20%或20%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④稳定(SD):介于疾病进展及部分缓解之间[8]。(2)非目标病灶:①CR:肿瘤标记物恢复到正常水平或全部非靶病灶消失;②SD:肿瘤标记物持续比正常值高或存在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③PD:非目标病灶有所进展或存在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参考NCI-CTC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的肿瘤有效率(ORR=CR+PR)、控制率(DCR=CR+PR+SD)、6、12、24 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计算,远期疗效主要以总生存时间(OS)为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全部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做详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和肿瘤血供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肝转移瘤DSA 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可知,血供情况主要分为乏血供和富血供。该研究的60例患者中,富血供和乏血供分别为29例、31例,其中富血供者中有3例为弥漫性病灶。表1为全部患者血供特点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了肝功能不全、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经保肝治疗及对症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对照组中,18例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发热及疼痛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减轻,其中1例出现腹水现象,但在利尿治疗后,腹水得到了有效控制。全部患者中,均没有出现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情况。
2.3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肿瘤有效率与控制有效率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胃癌细胞一般都是由原发灶经门静脉向肝发生转移,接着会在肝窦着床,然后再逐渐生长、繁殖,最后逐渐形成肝转移灶。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虽然胃癌主要是通过门静脉血向肝脏发生转移,但是在肝内,转移灶通常需依靠富氧的肝动脉供血才能得以不断生长并发展[6-7]。一般而言,肿瘤转移与复发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即使使用根治性手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仍然会有约50%的患者都会在术后因各种转移及复发而出现治疗失败现象,而肝转移则是使晚期胃癌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关研究及该研究显示[10-11],原发病灶的病理类型和血供特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胃癌患者出现肝转移后,其原发肿瘤的血供特点仍会和原来保持一致,但是如果原发灶的类型不同,其肝转移瘤造影的具体表现有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情况。王可武等[12]人研究中显示,患者病理类型与血供特点有一定关系,与该研究结果基本相当。在其研究中,采用经皮肝动脉介入疗法患者的ORR和DCR比率分别为76%和92%,显著高于肝动脉灌注术组患者,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合DSN表现及相关研究分析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碘油的沉积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病灶血供情况产生影响,富血供肿瘤中,化疗药乳剂和碘油的沉积情况都较好,化疗药物对病灶的作用时间较长,栓塞后,肿瘤的缺血情况会持续较长时间,从而可使肿瘤出现比较明显的缩小及坏死症状[12]。常规手术方法及在术后静脉化疗方法对单纯胃癌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当患者出现胃癌及肝脏转移后,手术疗法并不占据优势,此外,传统的静脉化疗还会很比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这样患者通常都难以耐受,此外,经静脉把抗癌药物注射到患者器官的过程中,药物中的大多数成分就会和血浆蛋白发生反应,从而会使药效有所降低。从理论方面分析,和静脉给药相比,经经导管肝动脉把药物直接灌注到肝脏肿瘤所在位置,药效所起到的作用可提高10~30倍,这主要是因为当药物进入到外周血的时候,其浓度会出现一定降低,从而可使毒副作用得到很大程度的减少[13]。结合该研究中的结果可知,介入治疗在胃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中,不良反应较小,因此,其在胃癌肝转移的临床治疗比较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经皮肝动脉介入疗法在胃癌肝转移瘤的治疗中,具有不良反应轻等优点,使用此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注意的是,弥漫性或乏血供病灶,最好使用单纯行静脉化疗,对于富血供病灶,则最好使用化疗栓塞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宗登伟,郭晨阳,黎海亮,等.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治疗胃癌肝转移疗效评价[J]. 河北医药,2011(15):114-115.
[2] 卜庆海,尹国文,徐士斌,等.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动脉灌注治疗老年胃癌肝转移[J].现代肿瘤医学,2011(5):102-103.
[3] 陆进,王卫东,徐平,等.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探讨与疗效比较[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0):163-165.
[4] 王立金,刘冲,刘经选,等.肝动脉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7):118-119.
[5] 丁苇,朱陈,付守忠,等.原发性肝癌患者服用索拉非尼前后血清bFGF浓度变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8):161-162.
[6] 古善智,李国文,黄满平,等.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临床应用[J].肿瘤药学,2011(2):132-133.
[7] 芦海滨,张鉴颖,陈福来,等.肝转移癌介入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124-125.
[8] 李立,陈新国,王兴华.贲门癌肝转移的血供特点及其与经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121-122.
[9] 徐宝国,李涛,于霞,等.胃癌肝转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0(4):154-156.
[10] 杨光,于友涛,杨奕,等.480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不同血供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7):171-172.
[11] 李立,顾洪,陈新国,等.介入治疗贲门癌肝转移42例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0(3):157-158.
[12] 王可武,樊娟,王秀明,等.不同介入疗法对胃癌肝转移瘤疗效的分析[J].肿瘤学杂志,安徽医药,2012,12(8):114-116.
[13] 康旭,范翠君,曹斌校,等.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0(3):130-131.
(收稿日期: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