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英语论文范文,中学英语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 投稿ze r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993次
  • 评分4
  • 22
  • 0

江苏省扬州市邵伯高级中学 田龙妹

一、英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文字是信息的载体,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地途径,也是学生与文字作者的一种思想交流。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拓展他们的视野,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甚至思维等内容的理解。

根据语言学家Krashen 的输入假说理论,“能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学得的必要条件,而我国的高中生由于缺乏自然的社会和家庭语言环境,因此阅读能带给学生的可理解语言输入量远大于听。阅读在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生成语言规则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阅读是学生扩大语言输入量的最主要途径,而大量的语言输入是今后进行语言输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二、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三、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的主体由学生、教师和阅读材料三方面组成。

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这一新的学习阶段时,他们还停在以前的积累单词、巩固语法的做法上,在阅读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由于对课文阅读没有兴趣,更谈不上阅读课外材料,这样高中三年下来,他们的阅读总量偏少,阅读能力较差也就不足奇了。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难取得理想效果,其原因首先在于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没有注意到材料难度的阶梯性,而从对学生提出合适的阅读要求。其次,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贪图省事,照搬现成的材料,使学生读后似懂非懂,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丧失,致使一些阅读水平不高的学生对阅读望而生畏。再者,阅读训练没有计划性,传统课堂上师生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知识点的传授、掌握、复习和操练上,造成以语篇理解、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因此,运用英语阅读理论有效地指导英语阅读教学显得非常必要。

四、英语阅读理论依据

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Gough(1972)等学者提出“自下而上”阅读教学模式。此模式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解码过程,即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到篇章进行理解,但此理论对篇章的重视不足。而Goodman(1967)和Smith(1982)提出“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Goodman认为阅读过程就是一个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的认知过程。但是这种模式由于过分强调文化背景知识等技巧,忽视了诸如快速辨认词汇、句子结构等低层次技能,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同样不利。

许多教师还尝试运用Rumelhart (1977)提出的图式阅读理论学说中的相互作用阅读模式指导教学,此模式认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运作方式在阅读的各个层次应同时发生。由于这一模式具备了前两种模式的优点,在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教师面临词汇记忆和阅读策略培养的双重压力,加上缺乏系统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中下水平学生难以奏效。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摈弃阅读训练中急功近利的思想,其次不能全盘否定或者夸大某种阅读模式的作用。事实上,这是一个多种模式综合运用的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五、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高一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摆脱初中的阅读方式,往往会侧重于直接获取信息的阅读方式,重理性的感悟,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一开始可进行句式辨认强化训练,每天几分钟。当学生熟练了以后,再改为词汇识别能力训练和段落略读训练,扩大视幅。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基础和句式识别能力后,教师选择一些与课文同步、难度适中的材料进行整篇阅读训练,帮助巩固基本句式,提高阅读兴趣,树立阅读信心。

在阅读策略方面建议先使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为主,辅以“自下而上”的模式,以略读为主。如在看到文章标题、黑体字等时能够预测文章大意、背景情况和文章风格。阅读时,能够关注文章开头的段落、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等,理清文章的脉络。快速浏览并找出给出的词汇,做上记号,将其作关键信号去识别。在阅读后的题目设计上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形式检测理解。

第二阶段:阅读理解综合能力强化

进入高二年级以后,学生已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也逐渐摆脱了初中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此时,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学生对已掌握的阅读方式慢慢厌烦,对简单的检测题和阅读题材不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调整运用新的阅读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

这时要充分运用相互作用模式理论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教师可通过简单句与复杂句限时训练,语篇连贯训练,阅读问题类型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深刻理解。而相互作用模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中的信息不仅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传递的过程,而且高层次同样可以影响力到低层次。因而,学生阅读文章的活动和学生自己的背景知识储备相结合之后,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文章,而且能巩固深化句式和提高高频词汇的识别能力。这样,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深化。

第三阶段:知识综合拓展能力

到了高三年级,学生已有了较好的文章理解能力,经过两年的阅读训练,在阅读速度上也应有了不小的进步。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学生对语篇的综合运用是教师要着重培养的能力。此时,教师才可运用自下而上模式结合语法教学,例如让学生在含有高考英语阅读高频难词的长句或段落中找出主干和大意、进行文体结构训练等。

当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及时地介绍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新颖的英语读物。让学生了解写作特点,扩展知识并尝到阅读的喜悦。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逐步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同步,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呈阶梯式上升的过程,此过程的各个阶段并没有绝对明确的分界线,且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还存在着学生个体的差异。因而,教师应根据自已的教学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地运用相关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能自如地运用各种策略,阅读能力才得到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