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分析

  • 投稿共青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757次
  • 评分4
  • 33
  • 0

史润霞 黄 梅

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广东广州 510850

[摘要] 目的 探究脑血栓患者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予以阿司匹林作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作研究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和颈动脉斑块的面积情况。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78.57%高,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两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均比治疗前低,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栓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疗效显著,且颈动脉斑块改善明显,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脑血栓;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颈动脉斑块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22-02

脑血栓疾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的硬化及斑块,患者的临床发病率、病死率比较高,且复发率和后遗症比较高,属于严重脑血管的疾病。脑血栓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的肢力偏瘫、乏力,活动的不便,伴明显中枢神经相关系统的功能缺损等症状,会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42例脑血栓患者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1±6.28)岁,病程1~6 h,平均病程(2.9±1.6)h;对照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1±6.67)岁,病程1~7 h,平均病程(3.0±1.8)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与相关《各类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标准中脑血栓的诊断标准,并且均经过头颅CT等辅助检查的确诊[1]。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脑血栓者;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相关药物的禁忌症[2]。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慢性炎症等疾病;近期手术者;应激、外伤患者;心肌梗死者;治疗前1个月应用抗血小板和调脂药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者;资料不完整者;中途退出者。

1.4 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脑血栓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2例,予以阿司匹林作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作研究组。两组均予以休息、吸氧、限盐、利尿、强心等,以及神经营养相关药物。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41024955,生产企业: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口服,每次75~100 mg,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他汀类药,予以普伐他汀钠(国药准字H20050456,生产厂家: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次10 mg,1次/d。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合理的血脂药物服用。

1.5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情况。

1.6 疗效标准

依据相关临床标准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3]。痊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消失,病残的程度为0级,且神经功能的缺损比治疗前减低大于90%;显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出现明显改善,病残的程度为1~3级,且神经功能的缺损比治疗前降低大于60%;有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神经功能的缺损比治疗前降低大于30%;无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没有明显变化,且神经功能的缺损比治疗前降低小于30%。

1.7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18.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完成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完成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78.57%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如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和颈动脉的斑块面积情况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两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均比治疗前低,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脑血栓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病。脑血栓主要表现是一侧的肢力偏瘫、乏力,活动的不便,会严重威胁到患者正常生活。脑血栓的形成初期,血小板会被激活,进而释放出血栓素,形成为固体的质块存于动脉粥样的硬化及斑块上,进而形成为血栓[4]。本研究主要对象为经过严格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的脑血栓患者84例,年龄为44~76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资料与相关研究相符合。对于脑血栓患者而言,临床通常选择抗血小板和调脂方案,且效果良好[5]。本研究中主要对患者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方案,得出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78.57%高差异显著,表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脑血栓的颈动脉斑块症状具有临床可行性。

近年来,临床相关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脑血栓疾病治疗研究文献比较多。在周经霞研究中通过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分别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得出患者的临床疗效提升明显,表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方案用于脑血栓具有临床有效性[6]。在本研究中得出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均比治疗前低;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11.23±2.18)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1.12±0.31)m2,均比对照组低(15.24±3.92)分、(1.58±0.44)m2,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孟传萍等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进而有效证实了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脑血栓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与颈动脉的斑块面积,具有重要效果[7]。关于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疾病中的深入应用价值,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和验证。

综上所述,针对脑血栓患者予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患者的疗效显著,且颈动脉斑块改善明显,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宋耀宗,孔芳.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3,24(3):257-259.

[2] 邓智勇.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24(25):267-269.

[3] 谢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1(26):268-230.

[4] 李丽,鹿育萨.颈动脉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不伴糖脂血压异常一例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9(3):521-523.

[5] 马晨.脑血栓片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18(15):253-255.

[6] 周经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28(7):453-455.

[7] 孟传萍.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2):314-316.

(收稿日期: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