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1、2、4、7 d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QOL评分、barthel指数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可逐渐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效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大剂量尿激酶 溶栓治疗 脑梗死 临床疗效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死亡人口中脑梗死致死率位居首位[1]。脑梗死属于慢性疾病,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机制是脑部受影响而产生的局部供血不足致使脑组织缺氧、缺血而造成损伤[2]。该疾病中急性脑梗死占比较大,为60%~80%,患者发病时会表现出头痛、耳鸣、眩晕等症状,同时伴随肢体及语言等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 h内即可达到高峰,危及生命安全,故尽早采取治疗对预后恢复意义重大[4]。临床通常采取减压及溶栓治疗,查阅相关文献得知,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疗效较好,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试验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5~80岁,平均(63.12±3.49)岁。参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6~79岁,平均(62.42±3.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检查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患者家属拒绝签订知情同意书;(2)严重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治疗。
方法:(1)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患者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脉络宁注射液及250 m L浓度为25%的甘露醇,1次/d,并给予阿莫西林配合治疗,300 mg/d。(2)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尿激酶静脉注射:将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与100万U尿激酶混合后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控制在30 min完成注射,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指标:⑴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⑵通过生活质量(QOL)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别从社会功能、睡眠质量、躯体功能及精神状态四个维度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⑶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⑷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HISS评分<10分,经颅多普勒(TCD)显示血流明显增加;(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HISS评分10~20分,TCD显示狭窄血管的血流有所提升;(3)无效:不满足以上要求。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4、7 d后NIH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QOL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试验组QOL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QOL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讨论
脑梗死发病机制较复杂,糖尿病、心律失常、肥胖症及高血压等疾病均会引发脑梗死,其中急性发病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其致死率较高,主要是血栓会引发脑动脉血流中断,导致脑组织受损而产生头痛及眩晕等症状,故在脑组织坏死前应给予溶栓治疗,恢复正常血液动力是治疗的根本目的[5-6]。尿激酶属于肾脏分泌的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是临床首选药物,因其可直接在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溶解作用,将纤溶酶原催化裂解呈纤溶酶,最终降解成碎片从体内排出,致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7]。本文研究的治疗方式是基于常规治疗应用大剂量尿激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大剂量尿激酶用于溶栓治疗可行性较高,可尽早使闭塞血管再通,提高血流量,重新建立梗死血流[8]。对比传统溶栓治疗,早期给予大剂量尿激酶能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证,可有效避免缺血区持续缺血,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可能出现脑出血等不良现象,故应采用CT低密度影实施监测,为避免脑出血发生或提前准备预防措施[9]。另外,尿激酶溶栓治疗形成的产物及残留的药物均会会由肾脏过滤直接排出体外,不会长期残留,对机体伤害较小,基本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保障[10]。本研究数据表明,试验组治疗1、2、4、7 d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且ADL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给予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用于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应用推广。
[1]黄平,叶红.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56.
[2]冯素霞.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智慧健康,2019,5(19):137-138.
[3]高云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1):9-10.
[4]帕尔曼·阿布都许库.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7):78.
[5]薛婷婷.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超早期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170.
[6]王敏文.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14):77.
[7]李艳.尿激酶静脉溶栓应用于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0):27-28.
[8]谢意.静脉溶栓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脑出血发病率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3):63-65.
[9]宋磊.早期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7):104.
[10]李敏.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急诊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3):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