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析

  • 投稿张十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1018次
  • 评分4
  • 71
  • 0

田井文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该院收治的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7患者采用腺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且均无死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3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061-02

甲状腺肿瘤为一种常见的头颈部肿瘤疾病,女性患者比较多发,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一种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疾病[1]。为有效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该研究2011年2月—2014年4月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果,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收治的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男7例,女30例,年龄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44±1.1)岁,病史为1个月~7年,平均病史为(2.6±1.5)年,单侧癌30例,双侧癌7例,肿瘤直径为0.4~3.1 cm。观察组30例,男6例,女24例,年龄为24~66岁,平均年龄为(45±1.2)岁,病史为1个月~6年,平均病史为(2.2±1.5)年,单侧癌24例,双侧癌6例,肿瘤直径为0.4~2.9 cm。

1.2 临床表现

术前均给予患者实施彩色超声检查,可见有甲状腺囊性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25例,内部有点状强回声或点状钙化29例,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据国际甲状腺TNM分期,其中Ⅰ期32例,Ⅱ期25例,Ⅲ期10例,Ⅳ期0例。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腺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取仰卧体位,垫高肩部,颈部过伸位,待麻醉结束后,消毒铺巾,于胸骨切迹横指处沿着顺皮纹方向做出一个弧形领式切口,依次将颈阔肌、皮下组织以及皮肤切开,在组织钳的牵拉下将颈阔肌牵开,保护皮肤。保留甲状腺峡部,采用多把血管钳夹住甲状腺组织,钳夹同时实施切除,将右侧甲状腺约85%切除,并保留背面少量被膜。结扎切面出血点,对切面进行缝合,仔细实施止血治疗,对器械进行清点后保证无误后依次对各层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均给予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实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并在颈前沿着皮纹方向做出一个弧形切口,并充分游离上下皮瓣,根据手术情况切断或游离颈前肌群,若有必要将胸锁乳突肌 切断,清晰明确上下甲状旁腺,并注意保护甲状旁腺血运情况。在保证喉返神经以及甲状旁腺完好前提下,不伤及腺体背面囊壁,将甲状腺组织切除,并将其余被膜切除。

1.4 术后处理

术后忌食含碘的食物以及药物,术后30 d给予患者采用131I核素治疗,并将甲状腺全切术后残留的功能性残留组织清除干净,采用甲状腺激素实施抑制治疗,并根据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调整采用甲状腺激素的使用剂量,以促甲状腺激素值下降到低于0.5 μIU/mL为佳。

1.5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肿瘤复发以及远处转移情况。

1.6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2.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癌残留,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为:单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双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为单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双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均为术中受到压迫、牵拉或钳夹而导致的水肿发生,术后10~20 d可自行恢复。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为一种临床严重的恶性甲状腺肿瘤疾病,肿瘤生长较慢,极易被忽略,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侵犯影响血管,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3]。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据统计,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后,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但采用何种方法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临床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时,一些学者认为仅将患侧的峡部以及甲状腺部切除即可,对策甲状腺疾病可采用次全切除术方法治疗[4]。但当前临床研究学者,更多主张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因乳头状癌多为多灶性,甲状腺全切术可有效清除癌症病灶,可有效防止癌组织出现转移以及复发,可有效减少二次手术实施的风险,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5]。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分化型癌,且有多个发生中心。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时,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效果显著[6-7]。总结概括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一次性清除双叶多中心癌灶;可避免实施二次手术治疗;可通过检测甲状腺球蛋白监测复发情况以及转移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清除癌症病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少疾病复发、死亡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甲状腺全切除术实施容易伤及甲状旁腺以及喉返神经,会危及患者生活质量水平[8-10]。该研究中,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后,均无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以及甲状旁腺损伤等恶性并发症。因此,在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术者应注意防止甲状旁腺、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同时医生应注意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水平[11-12]。该研究中,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临床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可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可有效清除癌症病灶,减少疾病复发以及转移,临床预后效果良好,手术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13]。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富生,陈荣海,张劲.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42例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1636-1637.

[2] 梁健雄,陈德明,源刚晖,等.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43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4):58-59.

[3] 解喜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 34(29):6095-6096.

[4] 严赟.不同年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转移淋巴结超声诊断结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8):1225-1226.

[5] 王致玮,殷德涛,李红强,等.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HIT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4-7.

[6] 吴颖,王秀娣,曹淑彦,等.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134.

[7] Wang L,Xia Y,Jiang Y.Likelihood ratio-based differentiation of nodular hashimoto thyroiditis and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sonographically evident diffuse hashimoto thyroiditis: Preliminary study[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2012,31(11):1557-1558.

[8] 郦秀芳,吕艳婷,张海勇,等.CD56、TPO、p63及CK19联合检测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4,44(3):205-208.

[9] 冯勇,石继红,张建新,等.桥本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乳头状癌诊疗的回顾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8):985-987.

[10] 廖铭兴.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手术方式[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3):133.

[11] Liao KT ,Cheng JT,Li CL.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utated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DNA using square wave stripping voltammetry method and amplified gold nanoparticle biomarkers[J].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2009,24(7):1025-1026.

[12] 石曦雯,金贺,罗卫民.核基质结合因子SAF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4(2):145-147.

[13] Ertek S,YIlmaz NC,Cicero AF.Increasing diagnosi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follicular variant in south-east anatolian region: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papillary and follicular variant thyroid cancers[J].2012,23(3):522-523.

(收稿日期:201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