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外科学论文范文,外科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8例护理对策

  • 投稿ze r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210次
  • 评分4
  • 66
  • 0

刘迎春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辽宁丹东 118002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开展妇科盆腔手术的156例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将病患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病例仅开展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病理则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开展预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样本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给予护理满意度调查,依据统计学处理结果判断预防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2.6%,临床调查中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3.6%,护理态度满意率为92.3%,并发症预防满意度为96.2%,整体预后效果满意度为9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患认可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下肢深静脉血栓;妇科;盆腔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96-03

在妇科盆腔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1],相关研究报道表示其临床发生几率约为10%左右[2]。并发症出现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中便会发生明显的血液凝结与堵塞情况,引发血运循环障碍,抑制正常回流情况[3]。由于盆腔手术在妇科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已成为当前妇科医师面临的首要难题。存在并发症表现病患不但会影响到正常的下肢功能,也会伴随血运循环障碍程度的加深引发其他器官严重病变[4]。该研究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针对78例手术患者开展了该项干预措施,旨在证实该种护理模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为日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性建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124例盆腔手术病例均为该院所收治,依据数字随机法将病患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78例患者年龄26~63岁,平均(47.1±5.2)岁,单纯子宫手术者45例,单纯卵巢手术者21例,子宫合卵巢手术者12例,同期伴随生殖器官恶性病变者2例,高血压者5例,高血脂者7例。对照组78例患者年龄27~62岁,平均(46.8±5.4)岁,单纯子宫手术者43例,单纯卵巢手术者22例,子宫合卵巢手术者13例,同期伴随生殖器官恶性病变者1例,高血压者6例,高血脂者7例。

1.2 方法

对照组病例仅给予手术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与手术知识宣教、心理抚慰、手术期间护理配合、术后常规观察与处理等内容。干预组病例的基础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开展手术前首先针对全部病例开展风险评估措施,依据评估情况来合理制定开展方法。分别记录患者以往疾病史,针对存在多发症与危险因素的患者着重加强干预技巧,在普通病例的基础上深入护理方法。②术前宣教:详细整理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知识,包括引发诱因、临床表现以及自我预防等,叮嘱病患与家属术后一旦存在不良表现需及时上报院内医护人员,确保及时纠正。③术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以及下肢运动等内容,确保术后病患能够正确开展各项身体运动,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④术前用药:针对风险较高患者可酌情给予复方丹参液、右旋糖酐等药物。

1.2.2 术中护理①术中基础干预:手术过程中各种协助操作措施需要保证轻柔、缓慢,避免由于按压患者身体引发不良反应情况。②针对性干预: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盆腔手术时间长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由于其手术自身要求较高的精细程度,大多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120 min以上。针对手术时间超过120 min者,护理人员需有效降低病患的头部平面,尽量保证低于手术平台15°左右,在下肢部位加用垫高用具,约高于手术平台5 cm左右,全面保证手术期间的良好静脉回流状态。同时,针对手术时间略长病患选用低分子葡萄糖酐500 mL给予静脉滴注。

1.2.3 术后护理①日常干预:患者术后主要采用半流食,临床护士需着重要求病患增加饮水量,促进静脉血液稀释。同时,要求病患尽量避免便秘与咳嗽情况,通过自身调节来减轻下肢静脉压力。②体位干预:卧床休息阶段临床护士保证有效的定期体位调整措施,严格避免应用枕垫,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正常状态。③运动干预:手术结束后继行康复锻炼措施,临床护士正确指导病患进行足踝翻转与屈膝运动,单次锻炼时间保证在30 min以内,每日锻炼3~4次。床下活动时要求病患穿着弹力袜,保证正常静脉回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髂股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小腿静脉血栓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出院前针对两组病例与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方式,主要包括治疗效果、护理态度、并发症预防效果以及整体预后效果4方面。综合各项指标完成比较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计数数据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分析

临床手术后患者经常会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状况,其主要诱因为术中静脉穿刺等措施损伤了血管内膜,血管内膜上逐渐出现血小板附着与凝聚情况,进而引发了血栓形成[5]。而针对妇科盆腔手术病例该种并发症发生情况更为严重。除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原因外,局部特征、长期卧床、血液年度升高等情况也是引发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6]。盆腔内部还具有大量的静脉分布,并且均具有管壁薄的特征,手术实施后病患盆腔容易发生淤血情况,使得血运状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7]。术前的麻醉措施要求病患术后接受6 h以上的卧床休息,由于床上休息时间较长,病患的腰椎与下肢均会受到压迫,也会影响到下肢血运情况[8]。同时,围术期禁食要求与术中出血状况均会导致机体液体大量流失,致使血液粘度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几率。

3.2 预防护理干预可行性分析

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该次研究中针对78例样本开展了并发症预防干预内容,为体现该种护理方法的实际效果与同期常规护理病例进行了临床比较。研究过程中依次在术前、术中与术后分别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护理结束后本组病例仅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而对照组病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0%,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证明预防干预可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叶为群等[9]的研究中针对80例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围术期并发症预防干预措施,通过与未接受干预病例进行比较可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该研究针对两组病例均开展了临床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病患对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3.6%,护理态度满意率为92.3%,并发症预防满意度为96.2%,整体预后效果满意度为94.9%,均明显高于对照患者。赵涤[10]的相关研究中也证实通过预防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病患的满意程度,提示通过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病患与家属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进而保障了护患关系的稳定程度。

综上所述,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提高病患认可程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霞.低分子肝素与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6):440-442.

[2]伍香姑.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118-119.

[3]于玲玲.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06-207.

[4]王继红.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113-114.

[5]康晓丽,周鲜艳.妇科盆腔手术后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8,2(4):227-228.

[6]王小平.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77.

[7]李构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4):37-38.

[8]刘延宏,李诗光.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31):29-30.

[9]叶为群,凌琳,李学华,等.围手术期干预对高危人群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7):76-79.

[10]赵涤.妇科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J].中国病案,2013,19(6):80.

(收稿日期:201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