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 投稿礼部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420次
  • 评分4
  • 58
  • 0

潘聪云

作者单位:523843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

潘聪云: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颅脑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胭静脉和胭静脉流速。结果:两组相比股静脉和胭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防性干预措施应用于颅脑外科术后患者,对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颅脑外科;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26

静脉血栓形成是颅脑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合适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具有积极意义[2]。我院对患者采取全面的预防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40例颅脑外科术后患者,男194例,女46例。年龄(47.30±13.90)岁。损伤类型:脑挫裂伤并脑内出血88例。硬膜外血肿110例,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42例。合并疾病:冠心病34例,高血压32例,糖尿病26例。术后合并长期昏迷患者16例,合并肢体偏瘫5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术后常规性给予肢体抬高,使其高于心脏平面20~30°,促进血液回流。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肝素、血栓通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密切监测患者肢体的周径、温度、肤色、感觉、肿胀程度、静脉充盈情况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4],定期检测凝血4项、尿量、大小便性状、血压、血气分析指标,检查颅脑CT。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的观察,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胸痛等表现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在进行溶纤和抗凝治疗时,要重点预防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加强巡视频率。对患者相关生理指标和临床表现定期汇总,评估其病情变化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2.2试验组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年龄、性别、颅脑损伤病情、性格特征、基本体质、生活习惯等一般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并对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进行评估,主要包括高龄、肥胖、吸烟、心脑血管疾病、静脉曲张、糖尿病、肢体偏瘫等[3]。根据评估资料,进行总结,制定适合患者的针对性预防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2.2.1饮食护理前期给予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总的原则是低脂,以免诱发或加重栓塞。鼓励适当进食高纤维食物和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高纤维食物有助于加强肠蠕动,降低便秘发生率。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有助于直接降低血液粘稠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水分摄入要考虑和脱水剂的使用相配合,不可一味地追求多饮水[5]。强调按时按量,少量多餐,营养丰富。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对饮食有特别限制的患者,在制定食谱的时候要考虑其限制因素。吸烟患者至少在住院期间要暂时性戒烟。

1.2.2.2功能锻炼强调早期锻炼。能下床者尽量早期下床,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和爱好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散步、广播体操等,注意在早期宜缓,不能下床者可在床上进行适宜的锻炼,如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及内外翻转运动等。昏迷患者给予被动活动,如肢体按摩,要重点加强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按摩;定期翻身,并让家属在护士的指导下,对患者实施适度的被动运动干预。术后2~3 d,根据患者病情和小腿周径,选择合适的梯度压力弹力袜,从足趾至腹股沟逐渐向上穿上,松紧以能伸进一指为宜,以促进肢肢体的深静脉回流。

1.2.2.3其他措施(1)保护血管。相关的穿刺操作尽量快、准、轻,且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上肢穿刺,也要尽量减少在同一静脉处进行反复穿刺,一般选择血管情况较好的锁骨下静脉。加强安全管理,尽量避免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而造成肢体损伤。(2)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情绪表现,及时给予合适的心理安慰,告诉患者已经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只是时间问题,虽然术后还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但我们有严密的监测体系,我们对您顺利康复有信心,您对自己也要保持信心。

1.3评价标准比较两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胭静脉血流速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血液高凝状态,此外,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流速度缓慢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进展成为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6]。因此,临床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主要从上述三方面着手。药物预防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具有起效快、效果显著的特点,可以直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但是仅靠药物预防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加强干预。(1)饮食护理的意义:一是保证患者新陈代谢的需要,改善血流速度缓慢,并尽可能改善体质;二是避免高脂肪或刺激性食物加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2)功能锻炼的意义:一是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神经损伤导致的后遗症;二是改善血流速度缓慢,并在部分程度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3)保护血管主要是加强安全管理和减少静脉穿刺损伤,避免静脉损伤导致的炎症因子和脂类物质在损伤处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4)心理护理虽然无直接的改善效果,但能通过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间接降低生理应激反应,使相关刺激性因子的分泌减少,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资料评估主要是为制定适合患者的预防性护理方案提供参考,特别是筛选出高危因素患者,有助于实施针对性护理。病情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异常,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形成率;另一方面可以在发现异常后及时救治,降低严重后果。本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股静脉和胭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总之,预防性干预措施应用于颅脑外科术后患者,对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妮,刘凌虹,赵佳丽,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与预防[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0-1072.

[2]张雪翠,邬闻文,刘丽,等.颅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0):2776-2778.

[3]董艳.颅脑损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J].中外医疗,2010,29(2):68.

[4]董璐.脑出血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107-108.

[5]李春霞,谢春雷,李爱文,等.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37-39.

[6]张霞霞,杨猛,李先强.脑出血术后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治疗与护理经验[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3(5):280.

(收稿日期:2014-11-03)

(本文编辑 冯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