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兰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5 787例采用传统的急诊分诊方法,以2013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8 9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及分区标准进行急诊分诊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投诉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即分诊护士运用系统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使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使急诊有限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提高了急诊分诊准确率及工作质量,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了保证,进一步优化了急诊分诊流程,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护理程序;急诊分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86
急诊分诊是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环节,其作为急诊护理工作的第一关, 分诊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急诊患者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1],影响着急诊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对整个急诊科的运作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急诊分诊管理中,旨在更加有效的确立急诊分诊目标、步骤,根据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标准对急诊患者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分级,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治速度及患者与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85 78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急诊内科50 004例,急诊外科24 295例,急诊妇科7394例,分诊至其他急诊科室的患者4074例。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88 9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直接分诊至抢救室(红区)进行抢救的患者2604例,分诊至急诊监护区(黄区)的患者72例,分诊至急诊内科(绿区)45 174例,急诊外科(绿区)24 184例,急诊妇科(绿区)7245例,急诊儿科(绿区)4953例,其他急诊科室47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诊分诊方法,分诊护士主要依据患者主诉和生命体征指标,再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将患者分诊至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妇科、急诊儿科及其他相应的诊室,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急救或去普通诊室,基本是按顺序及分诊护士对患者的经验判断就诊,诊疗室医师边诊查、边处理,发现危重患者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然后再对较重患者、一般患者进行诊疗。此分诊流程缺陷在于未能在第一时间将患者准确分类,延误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易造成医疗纠纷和事故;医师护士重复预检分诊工作,浪费医疗资源;抢救室、诊断室、观察室常再次询问病史,降低工作时效,造成“急诊不急”,不能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2]。
1.2.2观察组患者到达急诊科以后,由急诊分诊护士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分诊,即首先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观察和护理体检等方法,同时可充分调动眼、耳、鼻、手等感官配合快速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并要求在2~5 min完成简单系统的护理评估。二是进行护理诊断。分诊护士根据评估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诊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以确定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及就诊区域(注:我院急诊科从2013年1月根据2012年4月5日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急诊科规范流程》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我院急诊患者的分级分区标准,见表1)。三是计划与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将患者分流至相应的就诊区域,实施相应的救治、检查与护理措施。四是分诊护士不仅需要对急诊患者到来时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分级与合理分区,对1、2级患者迅速安排至红区进入医院急诊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外;对3、4级等待就诊的患者需认真观察,评价分诊工作的准确性或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患者的病情可能在候诊过程中发生变化,因此多次评估对于确保分诊的准确率、患者安全非常重要[3]。对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的患者,要及时对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分级、分区就诊。
定义濒危患者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包括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无脉搏患者,急性意识改变患者,无反应患者,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危重患者是指病情有可能进展至生命危险和致残危险者,应尽快安排救治急症患者是指患者有急性症状和急诊问题,但目前没有危及生命和致残危险,应在一定时间内安排患者就诊非急症患者是指轻症或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情况,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注: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上调1级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和投诉率。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研究期间的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月各随机抽取100例,两组分别抽取1200例。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投诉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抽查患者满意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3.1护理程序在急诊科的应用,使急诊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急诊患者分诊,同时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及分区标准进行急诊分诊管理。经1年的观察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优化了急诊分诊流程,确保了危重患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他患者的医疗需求能够得到合理的关注。分诊护士运用系统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使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可使急诊有限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急诊室过度拥挤、医疗资源有限和患者的不合理滞留,在目前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的急诊科仍比较普遍[4]。据国外文献及国内急诊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中只有20%患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急诊患者,80%的患者是“非急诊患者”[5]。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分诊, 直接关系到濒危患者(1级)、危重患者(2级)能否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影响着急诊有限的人力、空间等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使用;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3.2急诊分级、分区标准在急诊分诊中的执行与应用我院从2013年1月急诊科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急诊分诊管理,同时较好地将我院确定的急诊患者的分级分区标准运用于急诊分诊之中,提高了急诊分诊准确率及工作质量,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了保证,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分级、分区即将急诊就诊的患者根据病情评估分为1~4级(濒危患者、危重患者、急症患者、非急症患者);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3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急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同时拟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3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3级患者,绿区即4级患者诊疗区。有了较为准确的分级分区标准,为护士应用护理程序科学分诊提供了良好基础。
3.3急诊分诊系统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护理程序的应用规范了急诊分诊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医疗安全[6]。通过把护理程序应用在急诊分诊中,能够迅速判断就诊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使濒危、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使3、4级患者得到恰当的安置与诊疗,对候诊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的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和救治,使急诊分诊工作更趋规范化、标准化,有效的保证了医疗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患者对急诊标准认知意识的模糊,急诊患者人数的日益增多,医院医护人员等人力资源的缺乏,医疗环境设施及硬件配置相对不足等因素均制约着急诊分诊系统的进一步完善[7]。如何使危急重患者能够得到最快速、最有效的分诊与救治,急诊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如何使更多虽非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的急诊患者能够尽可能少的体验就医等待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等,均需要我们根据医院患者的需求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滨,李晓娟,吴冰.浅谈加强急诊分诊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159-160.
[2]顾巧云,李晓燕,范晓,等.优化急诊就诊流程与分诊标准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2上旬):3163-3165.
[3]王学庆,秦秀芳,董金彦.完善急诊就诊护理流程与分诊标准全面提升分诊质量[J].全科护理,2011,9(11B):2980-2981.
[4]叶立刚,张茂,周光居,等.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室抢救患者滞留状况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41-44.
[5]李春盛,李宁,高居忠.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运用ABC模式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59-661.
[6]张卫青.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3(9):173-174.
[7]杨珂欣.对改善急诊分诊模式的思考[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103-104.
(收稿日期:2014-05-23)
(本文编辑崔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