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的SAQ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护理满意程度的S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病情更稳定,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所增加,对护理干预过程更满意,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护理;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10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55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高,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易恶化为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因而临床治疗该疾病,除了给予必要的药物外,还应对患者实施全面的、细致的综合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辅以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20例;年龄35~66岁,平均(51.1±1.7)岁;变异型心绞痛14例,劳力性心绞痛9例,自发性心绞痛8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53.4±1.2)岁;变异型心绞痛11例,劳力性心绞痛15例,自发性心绞痛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积极展开药物治疗,做好血压、血脂控制工作,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营养心肌、心肌缺血、吸氧治疗,口服硝苯地平。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时刻关注患者疾病变化情况,包括患者的发病时间、心率变化与发病次数等,若有异常,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及时处理。让患者少走动,多卧床休息,保持愉悦心情,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等,并做好记录。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用药护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心绞痛次数频繁,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但严格控制滴注速度,以免引起低血压。若患者表现出剧烈疼痛,则可遵医嘱给予60~100 mg哌替啶肌肉注射。用药期间不定期询问患者疼痛情况、有无其他不适等[2]。(2)适当运动。心绞痛直接影响患者运动情况,心绞痛患者应多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从事慢走、慢跑等体育运动,但若出现胸痛、脉搏剧增、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则需即刻停止运动,口服药物硝酸甘油或给予吸氧治疗[3]。(3)饮食护理。心绞痛患者需合理饮食,纠正之前的不良饮食习惯,不可过饱,以免出现消化不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维生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食用热量过高、胆固醇偏高、不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4]。(4)心理护理。心绞痛患者因担心疾病发作,时刻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恐惧、担心等心理,害怕自己的病情会恶化,思想负担沉重,情绪低落,思想上的包袱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加重病情[5]。因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告知患者只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接受治疗,疾病是可以痊愈的,增强患者与疾病对抗、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讲故事、讲笑话、听音乐等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此外,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认识,进而更好的预防、治疗该疾病。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2个月后,利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次数等进行评定[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的SAQ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护理满意程度的S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临床综合性疾病,该疾病受情绪的影响相当大,若要减少疾病发作次数,关键在于保持愉悦的心情[7]。相关文献[8]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心理压力较大,因不知何时会发作,精神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恐惧感,反而会增加疾病发作次数,因而在治疗的同时,需给予其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而本研究从用药、运动、饮食、心理等多方面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涉及患者治疗全过程,范围面广,有较强的针对性,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评分明显减少,病情更稳定,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所增加,对护理干预过程更满意,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可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患者对病情的认识,有利于该疾病的科学防控、治疗,让患者更有信心战胜该疾病,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凤,王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149.
[2]焦红玉.预见性护理在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5):111-113.
[3]汤艳君.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58-59.
[4]王静.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45-46.
[5]黄淼.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2(3):232-233.
[6]白素春.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5):214-215.
[7]王淑兰.心理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9):341-342.
[8]高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16(14):223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