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康复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4例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胃肠外科常规健康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架构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康复护理;急性阑尾炎;术后康复;生活质量;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临床可表现为疼痛、发热呕吐等症状,对患者危害较大[1]。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有效干预,可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发生穿孔及坏疽的风险。但术后恢复也十分重要,耐心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其住院时间和减轻其家庭负担[2]。跨理论模型(TTM)重视患者的行为改变及需要,分多阶段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干预,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其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护理效果[3]。本研究通过探讨以TTM为基础架构的康复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改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4例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1~70岁,平均年龄(45.53±9.6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2~48 h,平均时间(27.25±8.62)h;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8例,传统开腹术14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11~70岁,平均年龄(45.48±9.6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1~48 h,平均时间(27.78±8.85)h;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例,传统开腹术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结合辅助检查、临床症状等确诊急性阑尾炎[4]。(2)符合手术指征。(3)年龄在11~70岁,性别不限。(4)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同意书。(5)发病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3)手术不耐受者。(4)依从性低者。(5)因患者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随访不及时或失访者。(6)无麻醉禁忌证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胃肠外科常规健康行为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环境消毒、饮食管理等。术后指导包括院内健康宣教、出院前注意事项讲解等,并对健康行为内容进行个性化指导,如有需要可对活动锻炼动作进行示范,及时解决患者疑问。出院后定时电话随访患者康复情况,并督促其按时门诊复诊。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架构的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前期:采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向患者讲解急性阑尾炎术后的相关知识,并结合临床的成功案例进行正向强化,根据患者意向多与其进行沟通,解答患者困惑。
(2)意向期:(1)引导患者进行自我表达,协助其找出不良行为的诱发因素,认真讲解相对应的临床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行为改变的积极性。(2)定期举办病友交流会,让预后较佳者对健康良好行为在康复中的作用及其自我护理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
(3)预备期:由临床医生、康复医生、护士帮助患者共同制订个性化术后康复计划,并明确具体干预措施和干预目标。
(4)实施期:(1)疼痛护理。观察患者面色、神态及表情等,结合患者自身表述,评估其术后疼痛程度,进行针对性干预。对于疼痛程度较轻者,以音乐疗法、加强沟通等进行缓解;对于疼痛程度较高、面色苍白甚至血压降低者,及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诊疗,并根据医嘱服用药物止痛。给患者讲解正确的咳嗽方法,防止伤口崩裂,若有需要也可行止咳化痰治疗。(2)并发症护理。定时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切口感染;对于易发生切口感染者需立即拆线清创,引流换药;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警惕肠梗阻、肠粘连的发生,若有需要可行抗生素治疗。(3)留意患者的分泌物、脓液情况,及时引流,做好护理配合。(4)饮食管理。排气后,尝试饮用5 m L温水,若无不良反应发生,可给予适量流食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过渡至正常饮食,饮食应以高热量、低脂肪为主并辅以新鲜水果、蔬菜。(5)康复训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改善预后的重要价值。最早可在术后6 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并可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适当调整。评估患者恢复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可逐渐开始进行床旁站立、下床活动,告知患者在训练期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指引其控制动作幅度,避免滑倒等不良情况发生。
(5)保持阶段:指引家属参与护理干预中,发挥其对患者的监督作用,督促患者改正不良健康行为,并鼓励患者坚持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肠粘连、切口感染、肠梗阻、静脉血栓、腹胀。(3)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随访时生活质量水平。该量表可分为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共24个条目,每个维度的标准化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1)P<0.05。
3 讨论
目前针对急性阑尾炎手术围手术期的传统护理模式多将所有患者视为同等的个体采取相同的干预策略,容易忽略不同行为转变阶段患者的个体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全程、连续、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可为患者提供显著的护理效果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可有效促进患者的身心恢复,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5]。由此可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跨理论模型是由Prochaska提出的一种健康行为改变方法,通过在不同阶段对研究对象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从而产生连续的动态变化,最终形成并维持健康的行为方式[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康复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术后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可明显影响患者预后,且还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7]。因此,急性阑尾炎术后健康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锻炼和健康的饮食等,均有利于降低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由于:一方面,健康行为的多阶段干预需先让患者从主观上接受,再从行动上实施,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而多数患者对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康复措施及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并不熟悉;另一方面,本研究通过将跨理论模型融入急性阑尾炎术后的康复护理,为其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架构和理论指导,并点明了不同时间段的侧重点,从而使干预效果更显著,更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给予跨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这可能由于其更有利于激发患者积极性,使患者在建立健康行为后更能自觉保持,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从而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
综上,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康复护理,可根据患者不同时间段健康行为改变的特点,结合患者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同时还重视其自身、家庭成员、病友、医护人员以及周围环境等影响,能使护理干预效果更显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1]马颖,闫慧.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儿围术期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5):821-824.
[2]雷丽云,王璐,宣向荣,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儿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干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 45(6):1142-1145.
[3]奚志英,祁艳萍,雷静.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1):4003-4006.
[4]子卫,魏正强,蔡建辉,等.小病不可小视一 《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解读[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2(4):17-18.
[5]李婷,俞鹏飞,严燕燕,等.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58(5)-:179-182.
[6]段宏为,王筱筱,林航,等.跨理论模型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8, 18(2):249-252.
[7]杜嘉原,汪富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2)-179-182,207.
[8]杨凯。基于跨理论模型构建的护理方案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 18(6):85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