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抗高血压药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短期降压疗效的对比研究

  • 投稿Lanc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500次
  • 评分4
  • 98
  • 0

杨紫鸽

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康复科,河南长垣 453400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类抗高血压药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月,临床确诊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患者50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1组予双氢克尿噻,12.5~25 mg/d;2组予阿替洛尔,12.5~25 mg/d;3组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40 mg/d;4组予卡托普利,25~50 mg/d。治疗4周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4组患者舒张压均下降到正常范围,排除年龄等一般因素影响,四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5.2%、93.6%、95.2%、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组和3组收缩压下降超过10 mmHg,较2组和4组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氢克尿噻等4种降压药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调控效果都比较明显,尤其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不影响收缩压和心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抗高血压药;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短期降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078-02

高血压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尤其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患病率逐年上升。据研究,高血压有三种类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和收缩、舒张双期高血压[1],前两种多见于初发者和中青年患者,后者多见于老年人。本病的直接表现是脉压差改变,其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其它心血管疾病,血管硬化,致死、致残率程度较高。近年研究提示,发病初期有效控制升高的收缩压或舒张压,可以有效降低危险,临床常用的控制血压药物主要有4类,即双氢克尿噻、阿替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卡托普利,为研究哪种药物对收缩压和心率影响最小,笔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随访,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月,临床确诊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患者500例,按照2009 年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2]进行诊断,即收缩压小于140 mmHg,舒张压高于90 mmHg,即可诊断为舒张期高血压。入组时,分别在1个月的不同时间内,用符合医疗器械审核标准的水银柱测压计进行3次血压检查,检查条件是在清晨7:00-9:00,患者无其它明显的劳累、情绪激动、过饥过饱等,之前6个小时未服用任何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持续安静状态40 min以上,取坐位平心脏水平面量取左肘静脉血压,分别量取三次取平均值为准[3],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糖尿病者、严重心脑血管病者、对治疗药物有禁忌或有不良反应者、中途有其它疾病发作退出实验者和不能达到实验要求者。将入选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平分为4组,4组的性别比例均为4:1,即男性100例、女性25例,有吸烟史的患者4组分别是78理(62.4%)、80例(64%)、82例(65.6%)和75例(60%),有饮酒史的患者4组分别是47例(37.6%)、50例(40%)51例(40.8%)和49(39.2%),年龄和体重指数比较见表1。

各组患者的自然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研究方便,4组患者均单纯给药,参与本次实验前,停用其它对心脏、血压有影响的药物2周以上,治疗同期未服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或参与其它药物实验。1组给予双氢克尿噻(西南药业),国准H11022946,12.5~25 mg/d;2组给予阿替洛尔(中央药业),国准H12020158,12.5~25 mg/d;3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成都药业),国准H20064195,20~40 mg/d;4组给予卡托普利(施贵宝制药),国准H31022986,25~50 mg/d[4]。初始计量为最低治疗量,按产品说明书每日口服,服药方法相同,药物更换统一包装,隐藏药名和代码,如连续应用两周舒张压无变化,剂量加倍,视血压下降情况调整药物用量,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4周后,逐渐减量直至最小维持剂量[5],治疗期配合统一的食疗方案和运动方案,加强社会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

1.3观察内容 

在院期间每天测患者血压,如实记录。要求患者出院后每周在情绪稳定的静息状态测血压、心率2次,每次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记录,要求如实记录,定期汇报给主管医生。

1.4疗效标准

正常舒张压范围在60~90 mmHg。根据血压值变化,制定疗效标准为: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5~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5~15 mmHg,未降到正常范围;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以标准差(x±s) 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疗效比较,具体见表2。

4组对舒张压的控制均很明显,1组与其它3组分别比较,χ2分别是0.774,0.687,0.694,所有的P>0.0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各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下降情况比较

各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变化情况比较,具体见表3。

注:t1是1组与2组的差异,t2是1组与3组的差异,t3是1组与4组的差异。1组与其它3组舒张压变化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组的收缩压变化大,1组与2组、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组与3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3讨论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所以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已引起各国的高度注意。主要手段是防治,对初发人群或有家族遗传、过度肥胖、嗜烟酒的人群应加大力度监测和宣教,指导患者从饮食、运动方面协调,帮助血压恢复。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因自觉症状少,未引起足够重视,待发现时多需要药物调控,这方面的人群以男性青壮年、肥胖、酗烟酒居多。本病属于高血压病早期,主要形成原因是动脉弹性差,受外周血管阻力影响大,动脉僵硬导致舒张压值变化。治疗以长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降压药最常见[6]。本研究分别应用双氢克尿噻、阿替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卡托普利作对比治疗,从结果看出,4组患者舒张压均得到有效调控,其值从治疗前高于90mmHg下降到正常范围,排除年龄、性别和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四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具体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看,双氢克尿噻、硝苯地平缓释片对收缩压和心率的改变更明显,阿替洛尔、卡托普利未产生明显抑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如果无收缩压升高,选择阿替洛尔、卡托普利治疗更有效。

在高血压的早期阶段意单纯舒张期升高时进行早期控制,能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并发症。本次实验选择的此4种药都属于长效钙拮抗剂,是临床常用药,半衰期长,通过扩张小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7],更适于高血压敏感性患者,用药后24 h内血压控制好,能有效预防抗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而且用药时禁忌证少,安全性高,耐受性好,适合作为基础治疗用药。

很多患者认为舒张压降低时,除应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更是控制程度越低越好,甚至未降至70 mmHg以下都擅自增加剂量[8],这是不符合医学生理学指征的,甚至因为舒张压过低,下降幅度过大,成为导致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本次实验的1组和3组,应用双氢克尿噻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收缩压、舒张压降低程度大,治疗后和脉压差大,其变化明显高于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的治疗结果,说明其效用低于后两种用药。

降压治疗的一个主要原则是降压的速度和程度,在治疗中根据各种药物的特点应用,是维持血压平稳性的主要指标。本次实验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在治疗期间随血压的值的变化调节药物剂量,优于坚持同一剂量持续治疗的患者,但具体效果需要临床前瞻性研究验证。

总之,双氢克尿噻4种降压药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调控效果都比较明显,尤其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不影响收缩压和心率,更适合长期治疗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克鹏.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偶侧血压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2]唐玉清,杨颖林,赵秋玲,等.坎地沙坦酯分散片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158-159.

[3]韩运峰,付晓红,樊晓寒.四种抗高血压药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短期降压疗效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3):208-211.

[4]韩运峰,王颖琦,樊晓寒.抗高血压药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短期降压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4):352-354.

[5]王广增,侯在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43例诊治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6):3454.

[6]王敬东,刘一民.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单用或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高血压杂志,1997,5(4):267-269.

[7]余天浩,李瑜辉,陈武奇.厄贝沙坦与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用药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16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14-416.

[8]沈飞燕,洪斌.比索洛尔治疗中青年舒张压高的降压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334(10):1603-1604.

(收稿日期:201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