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甘肃宝石花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各项评分,值得普及。
关键词:阿司匹林;氨吡格雷;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种类,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常见,最近几年因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的患者呈逐年增高趋势,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中,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为29%[1]。与一般脑卒中相比,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致死率、致残率更高的特点,预后较差,而且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集中在同一血管区域,疾病发生后的12 h至7 d,病情仍持续性加重,直至神经功能严重受损[2]。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该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会在斑块中聚集,引起血栓形成,而且斑块脱落也可以引起血液循环紊乱,故而在缺血性脑卒中选择适合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与改善临床症状的重点[3]。本研究选取甘肃宝石花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或氯吡格雷单独治疗,总结与探究两组患者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甘肃宝石花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9.61±3.42)岁。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0.15±2.9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降血脂、改善微循环、脑组织保护等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氯吡格雷治疗,口服,1次/d,每次75 mg,连续服用30 d。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为口服,1次/d,每次75 mg。阿司匹林初始用药剂量为0.3 g/次,1次/d;后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降低剂量至0.1 g/次,1次/d。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采用显著、显效、有效、无效表述,显著:疾病治愈,病残等级为0级,生活可以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递减幅度为9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病残等级为1~3级,NIHSS评分递减幅度为45%~90%;有效:临床症状改善,NIHSS评分递减幅度为18%~44%;无效:上述情况均未达到。总有效率=(显著+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价,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3)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评价,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能力越佳。(4)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皮疹、食欲减退、腹痛、消化道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n(%)]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多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升高趋势[4]。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疾病进展速度快、疾病急促的特点,患者会因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不同,出现无法自理的情况,情况严重者甚至发生意识障碍[5]。为此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氯吡格雷是噻嗯吡啶类衍生物的一种,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三磷腺苷),通过不可逆、可选择性给药,能够抑制ADP相关血小板受体和避免ADPⅡb/Ⅲa受体激活与Ⅱb/Ⅲa纤维蛋白原二级结合,实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虽然氯吡格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作用不太理想,为此临床多选择联合阿司匹林进行共同治疗[6]。阿司匹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抗红细胞压积药物,可以通过分布在血小板中的529位环氧合酶-1长丝对传递氨乙基邻苯二甲酸化,进而抑制血栓素AZ的合成,并形成抗凝血酶,从而产生抗血小板功效。据临床有关资料结果证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够抑制斑块内的巨噬细胞增殖和迁移,二者结合可阻断血小板活化途径,对炎症介质表达和释放均可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进而实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说明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各项评分,值得普及。
[1]饶世俊,苏微微,吴宝水,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1,34(6):55-59
[2]钱凤丹,高岸,汪硕闻,等.阿司匹林与氨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现状分析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J].中南药学, 2021,19(5):1019-1024.
[3]刘巍.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137-138.
[4]陈杰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 14(11):57-59.
[5]曾敏怡。阿司匹林联合氣吡格雷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1, 19(4):94-95.
[6]尚红晓。依折麦布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21 ,30(3):495-497.
[7]张竹,李东仕,刘新通.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7):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