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睡眠剥夺对网俗游戏成瘾者脑机制的影响研究

  • 投稿菠菜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822次
  • 评分4
  • 35
  • 0

彭尊瑀

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网俗游戏成瘾者脑机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8月医师临床诊断分为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各40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剥夺睡眠24 h清醒、安静、闭目状态下的脑电图,对其应用目测阅图法进行分析。结果:剥夺睡眠24 h后,两组受试者脑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网络成瘾组相比,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其额区是脑电异常变化的主要区域。结论:网络成瘾者睡眠剥夺24 h后脑电机制发生明显的改变为戒除方案提供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成瘾;脑电图;比较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83

网络成瘾作为当前一种在青少年中发病较为普遍的行为成瘾病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趋严重,临床以心理上过度依赖互联网甚至达到成瘾为主要表现。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功能紊乱等[1]。据相关数据的粗略估计青少年中超过80%为网络“瘾君子”,这是由于青春期少年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好奇心特别重,对具动感、赌博、互动等方面网络游戏不能抵挡诱惑,出现上网成瘾现象。青少年的神经系统与心理机制与成年人比较,还处于不够健全阶段,因此更易发生神经系统的损害,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者结束自己的生命。当前临床对网络“瘾君子”的研究几乎都关注其心理问题,很少见涉及神经学方面的报道,因此导致对其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严重滞后。本研究将从神经生物学角度阐明网络成瘾的危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8月我院诊断网络成瘾和正常青少年共80例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20例。年龄15~21岁,平均年龄(17.52±2.2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名,初中52名,高中及以上25 名。涉足网络时间3~7年不等。按照遵循Young的网络成瘾测评量表[2],所有网络成瘾青少年总分均超过60分。纳入标准:(1)年龄处于15~30岁,且无如抑郁症、癫痫等精神疾病和家族病的青少年。(2)脑及其神经系统无损伤或疾病,且对药物无依赖性和对酒精无特别嗜好的青少年。(3)无其他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阻的青少年。(4)右利手[2]。(5)经MRI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情况者。(6)所有青少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机体存在严重病症且通过MRI检测可见异常的青少年。(2)有网络成瘾病史且经心理或药物治疗无效者。(3)不配合完成实验者。网络成瘾者的成瘾时间为0.7~12年,平均(4.37±3.11)年。非网络成瘾者对网络无依赖。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各40例,两组青少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网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受试者同时玩网络游戏24 h,中途监督受试者不能睡眠,组建剥夺睡眠24 h模型。检查时间为:9∶30~11∶00和15∶30~17∶00,确保受试者检查前头皮清洁,在安静与头脑清醒状态下闭目测试。采用95%的乙醇行头皮脱脂处理。实验运用美国Cadwell脑电监护分析仪测试,依据国际10/20系统要求安置电极。记录电极为FP1、FP2、F3、F4、C3、C4、P3、P4、01、02、F7、F8、T3、T4、T5、T6共16个导联。将参照电极分别放在测试者双耳垂处,并将FPz作为地线。脑电采集频率为128 Hz,采样频宽为1~30 Hz,描计时间≥30 min,脑电信号经转换后贮存。

1.3评价指标分别对两组剥夺睡眠24 h后脑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青少年被剥夺24 h睡眠后的脑电图正常和异常比率,以脑电图诊断为准;比较两组剥夺睡眠24 h后脑电图异常部位分布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青少年剥夺睡眠24 h后脑电图变化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青少年脑电图异常部位分布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3.1网络成瘾的危害青少年由于自控力弱,是非判断不清,抵御诱惑的能力差,容易被不健康的网络内容侵害,尤其是色情类、偷盗类、欺诈类的网络内容和游戏类的动漫内容使少年痴迷网络,并形成人格和心理问题[3]。

3.2研究网络成瘾青少年脑电图的意义目前社会对网络成瘾青少年发病机制探究还停留在仅重视其心理发展变化方面,几乎临床未见关注其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报道,这就制约了临床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病症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本研究从神经生物学角度阐明网络游戏的危害性,通过对受试者脑电图检查结果表1、表2显示,网络上瘾的青少年其额叶与脑区成瘾系统相关,与网络痴迷程度有关系。台湾学者曾采用“魔兽”这款网络游戏的影像数据分别刺激上瘾和未上瘾的正常青少年,并行MRI检查发现上瘾者受到刺激后右前、中的额叶皮质与邻近的优势额叶皮质等脑区有明显启动现象。本实验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的脑电图变化情况中,网络成瘾组异常占57.50%、非网络成瘾组异常占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网络成瘾性患者脑部机制出现问题,脑功能存在异常。

4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网络游戏成瘾者脑功能进行研究,并剥夺睡眠24 h后发现,网络成瘾会引起机体脑电机制发生改变,脑功能存在异常,提示网络游戏成瘾者脑功能与结构异常可能参与了成瘾的形成,并且在对成瘾者进行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机制的深入有利于网络游戏成瘾性的预防与治疗。通过异常部位分区研究能够在脑内寻找到与网络游戏成瘾密切相关的脑敏感区——额区,有助于帮助在随后的研究中构建出网络游戏成瘾的神经环路,进而有助于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揭示网络游戏成瘾的神经机制,为进一步探索网络游戏成瘾者心理疏导、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及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戒除方案提供依据。这就为临床采用额前脑电波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耿丽丽,金志成.犯罪青少年与在校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9):1082-1084.

[2]李校星,王进.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及心理成因理论介绍[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10(3):19-20.

[3]孙志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63):135-138.

(收稿日期:2014-02-24)

(本文编辑冯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