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5-10
  • 阅读量166次
  • 评分0

摘    要:

综述了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湿化液的选择及用量、湿化的方法和湿化效果的评定标准。认为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痰液的量及黏稠度选择适宜的湿化液,并制定个性化的湿化方案,以提高湿化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护理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方式。人工气道的建立为呼吸道的有效引流和机械通气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但与此同时,会造成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湿化、过滤和加温功能,以致呼吸道分泌物水分丢失增加,使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甚至堵塞气道,引起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1]。据相关临床研究指出,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和患者结局,故加强人工气道湿化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临床护理研究者对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涉及湿化液选择、湿化方法等多个方面[2]。因此,本文就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湿化液的选择

1.1 氯化钠溶液

目前,临床常使用氯化钠溶液作为人工气道的湿化液,分别是生理盐水和0.45%的氯化钠溶液。①生理盐水。即0.9%氯化钠溶液,是最基础的气道湿化液,多用于痰液稀薄的患者。但在黄颖[3]研究中,检索Cochrane图书馆、知网等数据库,共纳入3篇研究文献,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对纳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在人工气道湿化中采用生理盐水,具有较高的痰栓形成率,易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同时生理盐水湿化过程中还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氧饱和度下降等。由此可见,生理盐水不宜作为人工气道湿化液。②0.45%氯化钠溶液。0.45%氯化钠溶液是将灭菌注射用水和生理盐水按照1∶1的比例配制而成。焦瑞娟等[4]研究中,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文献数据库,纳入标准0.45%氯化钠溶液和生理盐水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对照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10个临床对照研究,包括6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0.45%氯化钠溶液气道湿化效果与生理盐水的效果相当,但0.45%氯化钠溶液气道湿化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说明采用0.45%氯化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不仅可减少对气道的刺激,还可确保气道湿化效果。


1.2 灭菌注射用水和蒸馏水

灭菌注射用水和蒸馏水均属于低渗溶液,易于渗透和进入细胞。其中灭菌注射用水对气道无刺激,可有效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性,具有经济、方便、安全的优点。宦海燕等[5]研究中,采用灭菌注射用水持续气道湿化,发现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反应,且痰液易于排出。而蒸馏水对气道刺激较大,如过量使用,则会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增加气道阻力,故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控制蒸馏水的量。


1.3 碳酸氢钠溶液

目前,临床普遍应用1.2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人工气道湿化。1.2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皂化功能,易形成弱碱性环境,有利于促进痰痂软化及痰液排出。王艳莉等[6]的研究中,将60例经气管插管且痰液黏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选用1.4%碳酸氢钠溶液与0.2%甲硝唑交替用静推泵精密持续气道湿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较低。说明与传统湿化液相比,采用1.25%碳酸氢钠溶液的湿化效果较优,且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李海燕[7]研究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和1.25%碳酸氢钠溶液对40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发现,1.25%碳酸氢钠溶液湿化痰液的效果优于生理盐水,降低了痰液黏稠度,提高了气道湿化度。


1.4 联合用药

现阶段,临床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气道湿化。以往常使用生理盐水+抗菌药物+地塞米松的配伍,但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不仅容易降低患者抵抗力,还会产生耐药菌株,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张伟珍等[8]在研究中,将9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湿化,观察组使用0.45%氯化钠+氨溴索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湿化不足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较低,说明0.45%氯化钠溶液与氨溴索联合气道湿化,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儿痰液黏稠度,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近年来,0.45%氯化钠溶液联合沐舒坦也逐渐用于气道湿化[9],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湿化液的量

湿化液的量应高于呼吸道水分丢失量,正常情况下人工气道呼吸道水分丢失量约为200 ml/d, 故湿化液的量宜250~300 ml/d。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病房温湿度、患者体温、通气量及患者痰液量等,并适当调整湿化液的量[10]。


3 湿化方法

3.1 间断气道湿化法

间断气道湿化法是指间断性向气管滴入湿化液的方法,即使用5 ml注射器向气道内注入湿化液(3~5 ml),每次间隔1~2 h, 可明显缓解气道干燥,但无法持续湿化气道。且相关研究指出,间断气道湿化法中一次性滴入液体较多,可引起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造成气道阻力增加,降低湿化效果,故临床不推荐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法[11]。


3.2 持续气道湿化法

持续气道湿化法是指持续性向气管滴入湿化液的方法,临床常使用输液器、微量泵或输液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黄德斌等[12]的研究使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2008年期间维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会议论文等数据库,纳入采用微量泵或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与注射器推注间断气道湿化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间断气道湿化法相比,持续气道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较优,能减少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符合人工气道患者的生理需要。


3.3 雾化吸入湿化法

雾化吸入湿化法是指利用超声声能或氧气将湿化液变为微小颗粒,随着患者呼吸进入气道内,进而达到湿化的目的。雾化吸入湿化法有两种,即超声雾化吸入法和氧气雾化吸入法。相对于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更具有优势,不仅雾滴小、均匀,能进入气道深部,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唐杰等[13]将94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观察组采用氧动力雾化吸入法,结果发现,与超声雾化吸入法相比,采用氧动力雾化吸入法,不仅可有效湿化气道,减少肺部感染发生,还可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及通气功能。


3.4 热湿交换器

热湿交换器,又称人工鼻,是模拟鼻的功能制作而成的过滤装置,由数层吸水和亲水材料编制的细孔网纱结构组成。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湿交换器因其高效的湿化作用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徐希红等[14]在研究中将72例气管切开脱机后行气道湿化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间隔交叉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间断氧气驱动雾化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法,观察组采用气管切开导管接一次性湿热交换器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法,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呛咳次数、吸痰次数及湿化导管脱出次数及痰培养阳性例数均较低,气道湿化效果较优。由此说明,与氧气雾化吸入湿化法相比,热湿交换器的气道湿化效果较优。但人工鼻只是利用呼出气体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不提供额外的水分,故对于脱水或低温引起分泌物潴留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4 湿化效果的评定标准

目前,临床衡量气道湿化效果主要是根据痰液黏稠和吸痰通畅性来评价。湿化效果一般分为3级[15],湿化满意,即痰液稀薄,吸引顺畅,气管听诊无痰鸣音,患者安静,呼吸通畅;湿化过度,即痰液过度稀薄,吸痰次数较多,患者烦躁,可出现缺氧症状;湿化不足,即痰液黏稠,不易吸引,气管听诊有痰鸣音,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15]。


5 小结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湿化液和气道湿化方法各式各样,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痰液的量及黏稠度选择适宜的湿化液,并制定个性化的湿化方案,以提高湿化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包惠荣.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对重症患者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4):1949-1951.


[2] 乔娟娟.不同湿化方法对老年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7):51-53.


[3] 黄颖.人工气道湿化液和湿化方式的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19,5(9):811-814.


[4] 焦瑞娟,申哲,张艳芝.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2015,7(4):284-288.


[5] 宦海燕,李晶,张丹,等.ICU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8):8-10.


[6] 王艳莉,刘明涛,张旭霞,等.碳酸氢钠与甲硝唑在人工气道建立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06-1008.


[7] 李海燕.微量注射泵联合碳酸氢钠液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15,29(6):342-343.


[8] 张伟珍,周秀红,郑醒云,等.建立在充分补液基础上的气管插管气道湿化方法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4):84-85.


[9] 刘素彦,林梅,梁宝风,等.不同湿化液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7):92-95.


[10] 李晨红,费培利,姜晨黎.湿化液剂量对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粘稠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135-136.


[11] 项海青.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法新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6):9-11.


[12] 黄德斌,陈务贤,宁传艺.国内持续气道湿化对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18):1603-1605.


[13] 唐杰,陈蕾.超声雾化吸入与氧动力雾化吸入在人工气道湿化治疗中对SaO2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6):157.


[14] 徐希红,吕秀春,霍鹏飞,等.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法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1):170-171.


[15] 孙哲,王晓静,王冠朋,等.不同气道湿化护理干预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7):6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