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希望水平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法,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并且掌握了自我护理方法,疼痛感明显缓解,疾病预后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肺癌;针对性护理;生存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疼痛评分;
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发病之后对于患者有致死的风险,在临床治疗中建议使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由于手术治疗本身属于一种有创治疗方式,经治疗后会损伤到患者的身体,不利于术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1]。为了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效果及质量,建议在肺癌手术之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该种护理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以便能够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使手术治疗效果得以提升。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35~71岁,平均(53.4±2.8)岁;病程3~16个月,平均(9.5±2.2)个月;病理分型:鳞癌26例,腺癌12例,其他7例。观察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6~72岁,平均(54.5±2.6)岁;病程4~15个月,平均(8.6±2.4)个月;病理分型:鳞癌27例,腺癌11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与肺癌手术指征相符合;(2)患者未出现心、肝及肾器官障碍者;(3)语言交流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正常者;(4)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者。
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2)心、肝、肾功能不全;(3)严重精神疾病;(4)手术禁忌证。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2)为肺癌疾病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讲解内容包括肺癌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3)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营养干预,促使患者在手术之后能够尽快恢复健康。(2)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1)环境护理:温度一般控制在20℃,湿度控制在55%~60%,护理人员每日需要进入到病房中为患者通风3次,将每次通风的时间控制在0.5 h。(2)心理护理:对于出现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来完成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并鼓励患者将自己的顾虑说出来。为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治疗的案例,使患者的心理安全感得以提升,促使患者的心情更为舒畅。(3)康复护理:在术后的当日,护理人员需要以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指导患者参与被动运动训练。若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参与简单主动运动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床上活动和坐起活动。术后2 d,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参与排痰训练,训练之后有助于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但是运动量需适量,在刚开始训练期间训练幅度应小,给患者提供适应的过程,若患者的身体能够承受这一运动方式,可逐渐增加运动训练的强度,也要避免由于运动量过大而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4)疼痛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之前,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疼痛护理方案。可采用以下几种疼痛护理方法:a.松弛干预:对患者的肌肉收缩、舒张训练给予指导,并要求患者规律呼吸,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情绪。b.注意力转移法:通过与患者聊天的方式,谈论的问题可放在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兴趣爱好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注意力向其他事物转移,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c.体位疼痛:要求患者保持半卧位、仰卧位及侧卧位姿势,对患者各个体位的舒适程度进行询问,建议患者保持静卧姿势,并按摩患者的肢体。d.音乐疗法:为患者播放舒缓类的音乐,给予患者以力量和希望,使患者的痛苦得以减轻,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
观察指标:(1)使用生存质量评分量表(SF-36)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情绪功能方面,每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2)使用希望水平评价量表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行动态度、积极态度及亲密关系3项内容,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越具有较高的希望水平。(3)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使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护技能、自护概念及自护责任感4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疼痛评分,使用VAS进行评估。0分:患者无疼痛感;1~3分:患者出现轻度疼痛;4~6分:患者出现中度疼痛感;7~10分:患者出现重度疼痛感。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s,分)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s,分)
讨论
以往肺癌手术治疗之后主要是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但是该种护理方法将医生和护士作为主导作用,不重视对患者的自我护理[2]。为了能够解决常规护理方法存在的不足,建议给予肺癌手术患者针对性护理,该种护理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疾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护理,保证了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护理效果更为显著[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希望水平评分、自我护理能力疼痛评分两组对比无差异;护理后,生存质量、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展现出了突出的护理效果,通过给予患者环境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身体舒适度,使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治疗。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有助于预防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防止在不良心理影响之下,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通过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护理人员会给予患者科学的运动训练方式指导,使患者经过康复训练的过程,对疾病康复起到推动性作用。通过给予患者疼痛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避免患者身体出现极大的不适感,使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明显提升[4,5]。
综上所述,在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法,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并且掌握了自我护理方法,疼痛感明显缓解,疾病预后恢复效果显著。
[1]官美慧,蓝三露针对性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和疼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 18(23)-:19-21.
[2]郭董.疼痛护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 ,32(18):2988-2990.
[3]郭婷婷,周玲珍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 2021,37(32):140-141.
[4]刘昱昕,高小华黄艳延续护理模式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21 ,22(5):52-57.
[5]于淼肺癌术后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