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急救医学论文范文,急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30
  • 阅读量230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当下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便捷,也让流动人群也开始增多,各种突发事件群体伤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个急救医学就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急救医学的论文范文,一起来欣赏吧。


  第1篇:创伤急救手术见习在急救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向强,文亮,刘明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救部,重庆400038)


  [关键词]急救医学;临床;教学


  由于学科专业性不强,缺乏稳定、可控的临床示教病例等因素,急救医学的临床教学工作尚未普遍开展[1]。我校是较早开展该学科临床教学工作的单位,近年我们根据学科特点把创伤急救手术见习纳入了临床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初步总结如下。


  1急救医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常规临床教学安排不适合急救医学学科特点


  急救医学是以各类危重急症患者为诊治对象,以培养学生正确急救理念,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为教学目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经历各种抢救现场、在实践中学习体会。但现有教学时间的安排与学科临床工作性质和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危重急症患者来院就诊的随机性、突然性和偶然性大,具有夜间、节假日发病率高的特点,急诊抢救工作也往往是白天清闲,夜晚繁忙,大量的救治工作都在夜间进行[2]。参照传统的时间安排教学,就会出现白天见习无合适病例,有合适病例时学生已回去休息,带教老师常常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收获也不大。


  1.2缺乏稳定、可控的临床示教病例


  近年来,急救医学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传统学科相比仍是弱势学科,学科的建设还很不完善。许多医院的急诊科没有固定的病房,急诊、急救患者在抢救室经短期救治后即分流入其他专科。在这种模式下,临床见习只能是“靠天吃饭”,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也纯属“碰运气”。


  1.3学生难于融入到急救现场的学习实践中


  与平诊病人的诊治不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具有病情急、时间紧、患者与家属的情绪急,要求高,场景开放(家属在场),处理手段的不可等待和不可重复等特点,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既定的时间从容地面对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学生也鲜有实践训练的机会。


  2开展创伤急救手术见习教学


  2.1调整临床教学时间


  根据危重急症患者就诊的特点,我们把急救医学临床教学时间调整到每学年的七、八月份,也是急救创伤病人入院的高发时期,这可为临床教学提供更多的学习病例,学生也有更多的见习机会。同时把白天的见习时间调整为晚间18:00至凌晨2:00,同学们分成5~6人的小组跟随带教老师学习急救创伤病人的接诊、紧急处治、急诊检查、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手术救治,术后观察等内容。


  2.2开展创伤急救手术模拟教学


  这一步是为学生参与临床急救手术作准备,我们借助医院的临床模拟培训中心,模拟各类创伤急救手术情景,让同学们分组操作体会人工通气、心肺复苏、电除颤、深静脉穿刺置管、止血、固定等急救技能,熟悉常用急救器材的使用。模拟教学的开设减少了学生参与临床救治时出现的无所适从、手足无措的情况。


  2.3参与创伤急救手术


  完成了手术模拟教学培训,在教学期间我们安排了每位同学跟随老师参加一次创伤急救手术,学习伤员的术前评估、准备,手术救治和术后的观察处理。经过这种亲身经历的体验,同学们既感受了创伤急救手术的紧张气氛,也对急救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充分领会到了1h黄金抢救时间、10min白金抢救时间等现代急救理念[3]。


  我院急救部是以创伤救治为特色的学科,年开展各类创伤急救手术1000余例,完整的创伤急救手术包括了术前急救,急诊手术和术后治疗三个过程,深静脉穿刺置管、人工通气、心肺复苏、电除颤、止血、固定等基本急救技能的应用贯穿于手术的全过程。把创伤急救手术纳入临床教学中不失为培养学生正确急救处理,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的有效途径。随着这门学科临床教学工作的推广和深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更好地把急救理论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这门学科。


  第2篇:CBL教学法在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梁栋梁1,李平法2(1.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卫辉453100;2.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目的:探讨适应现代医学教育需要的急救医学教学方法。方法:在2003~2005年级本科急救医学教学中,随机选取两个大班作为试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CBL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载体,以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治为线索,围绕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确定和预后分析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病例设问-讲授点拨-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依据教材进行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急救治疗等授课。结果:调查问卷和期末考试成绩均显示,试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能力、学习成绩比传统教学法明显提高,并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结论:使用C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急救医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急救医学;CBL;教学


  急救医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多学科、多专业高度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急救医学涉及到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为理论和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1]。特别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下,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分散在各专业课程来完成的,如果按照现有的教材编写方式,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急救医学理论知识体系和技能,也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救死扶伤精神的培养[2]。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些弊端,探索适应现代急救医学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模式,从2006年开始,在2003~2005年级本科急救医学教学中进行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003~2005年级学生,每年级按照课表安排随机选取两个大班,分别作为试验班和对照班,每班112~120人。两班级的人数、年龄、性别分布和高考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沈洪主编的国家规划教材《急诊医学》,其他教学资料、教学准备和教学运行统一按照学校有关制度进行。各年级学生均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副高以上同一组教师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急救治疗、预后分析等授课。试验组采用CBL教学法,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2.1教学内容有机组合:病例是CBL教学的基础。在病例选择和组合上,对每一章节内容,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典型病例为载体,以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治为线索,结合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确定和预后分析安排教学内容[3]。同时依据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制定授课和讨论提纲。提纲要求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易于理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同时结合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增加学生救死扶伤、献身医学的职业精神。


  1.2.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病例设问-讲授点拨-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法[4]。其中病例设问基本上在课前1周完成,后两个阶段在课堂完成,大约各占课堂时间的一半。课前向学生提供病例和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课前准备,查阅资料,制定讨论提纲,课堂启发讲授。教师在大课开始后利用较短时间回顾病例,提出悬念,然后紧紧围绕病例和相关问题简单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特征、急救原则和具体措施。在每个部分中注意突出急诊医学“急、危、重”的特点。然后以病例为基础开展课堂讨论。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让准备充分、训练有素的同学登台讲解,答辩其他同学提问。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可以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部分过于宽泛或深奥的问题可以在课下继续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完毕,由教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总结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


  1.2.3教学效果评价:对各年级两组学生分别通过问卷调查、书面理论测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理论测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及病例分析[5]。操作考核包括模拟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清创缝合、中毒急救及呼吸机应用等常见急诊救治技术操作,制定统一的评分规则。


  2结果


  通过学生座谈会发现,三届试验组学生均认为CBL教学法课堂气氛活跃,既系统地掌握了该学科的理论知识,也锻炼了自学能力、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能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而对照组学生普遍认为讲授内容与相关学科重复较多,重点不够突出,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学习效率不高,课后还需另花时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对该课程感性趣和很感性趣的百分比分别为65%和31%,不感性趣仅占3%,而对照组该三项的百分比依次为62%、13%和25%。认为该方法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提高有明显帮助的百分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和85%。期末采用相同方式和难度的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核,其中理论满分70分,技能考核满分30分,各部分成绩及总成绩平均分见表1。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显示,采用CBL教学法的3个年级比对照班各项成绩均明显提高(P<0.01),且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效果逐年明显[4]。


  3讨论


  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等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急救医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独立学科,涵盖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学、现场抢救、创伤急诊、灾难医学、急性中毒、各科急症、环境因素急症及危重症监护等有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继承了问题中心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优点,以临床病例为中心优化组合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特色组织教学,加强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已得到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的认可,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6]。实践表明,运用新教学模式的三个年级试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基础知识牢固,实践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注重病例的选择和讨论提纲的制定,要把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7]。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巩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重点,通过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精神。对教师来说,通过PBL问题的编写,加强了自身对不同医学课程之间关系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通过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急救医学采用CBL教学法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必须清楚,急救技术是临床急救技能培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纯理论的教学不能替代急救技能动手训练,对医学生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以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此外学生人数过多,教学班较大,教师精力不足,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和少数教学管理部门不予支持等,也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