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优化急救护理路径的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急诊科滞留时间、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质量、精神健康、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优化急救护理路径;急救效率;并发症;生活质量;护理;
Influence of optimizing emergency nursing path on emergency efficiency and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EI Tingting
The Afliated Hospital of Putian University
Keywor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optimizing emergency nursing path; emergency efficiency; complication;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安全[1]。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式,可快速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病人生命,但仍有部分病人因种种原因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实施规范的急诊护理流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确保良好的急救条件,对于提升急救效率有所裨益[2,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优化急救护理路径的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经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②均为首次发病;③无重要脏器器质性损伤;④病人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②伴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③伴有恶性肿瘤;④无法良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指示。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49~72(60.15±2.24)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研究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50~73(61.37±2.07)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接诊后评估病人病情,告知病人家属挂号缴费,对病人进行急诊分诊后实施急救措施救治,初步救治后协助病人做好相关检查,并引导家属办理住院,同时联系相关科室会诊,转入专科病房接受系统治疗。
1.2.2 研究组
实施优化急救护理路径。①开辟绿色通道:接到急诊消息后,第一时间开启绿色通道,包括急救器械、平车、监护仪器、药品等准备工作,并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工作。②接诊:病人入院后立即送入抢救室,抢救室医护人员尽快做好交接、接诊等工作,然后再处理与急救无关的手续,如挂号、缴费等;入院后协助病人取平卧位,快速检查病人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并完善血糖、心电图等检查。③急救处理:始终保持急诊室内急救器械和物品的完整性,为病人营造一个绝对安静的急救环境;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主动协助医师完成操作,遵医嘱予以病人硝酸酯类药物;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身体反应,病人出现严重疼痛时,遵医嘱予以镇痛干预,必要时可使用吗啡止痛。④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最佳介入治疗时间为发病后0.5~1.0 h内,因此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可能在1 h内完成介入治疗。⑤会诊病情复杂的病人:护理人员及时联系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尽早明确治疗方案,并通知导管室做好介入手术准备,同时积极与病人家属沟通,缓解其负性情绪。⑥手续办理:急救完成后,协助病人家属办理挂号缴费、办理入院手续等,并予以病人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并发症预防指导等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①急救效率:记录两组急诊科滞留时间及抢救时间。②并发症:记录两组尿潴留、疼痛、穿刺部位出血、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③生存质量:出院前,采用本院自制生存质量量表评估病人生存质量,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714,包括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质量、精神健康、活力6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病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效率(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效率比较(x¯±s)
2.2 并发症(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x¯±s)
2.3 生存质量(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x¯±s)
3 讨论
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术和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式,可快速疏通阻塞血管,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病人生命。经皮冠脉介入术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密切相关,病人越早接受治疗,获取的治疗效果越好。因此,临床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缩短抢救时间,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
传统急救护理尚未形成具体化、标准化程序,各个环节均可能会发生延误,从而延长病人发病到处理的时间,导致病人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且传统急救护理方法较为单一,不仅无法保证护理效果,还易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5]。优化急救护理路径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急诊护理模式,相较于传统急诊常规护理模式,该模式护理程序更加规范化,通过将每项护理内容整合形成一体,并制定有效的急诊护理流程,在短时间内为病人提供有利的治疗条件,从而提高急诊效率、救治成功率[6,7]。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急诊科滞留时间、抢救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出院时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质量、精神健康、活力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优化急救护理路径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分析原因在于,优化急救护理路径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在接到急诊消息后,可在第一时间做好急救相关准备工作,入院后以抢救病人为中心原则,及时协助病人完成相关检查,并做好治疗相关准备工作,将不必要的手续放在病情稳定后再办理,避免耽误急救时机,从而缩短急诊科滞留时间[8]。在急救时为病人营造一个绝对安静的救治环境,并确保急救物品的完整性,医护人员默契配合为病人提供相应的治疗,且对于病情复杂的病人,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并进行会诊,尽快确定治疗方案,并告知相关科室做好治疗准备,从而缩短抢救时间[9,10]。且急救完成后,引导家属补办相关手续,并予以病人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并发症预防指导等,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4 小结
综上所述,优化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新超,于学忠,陈凤英,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J].临床急诊杂志,2019,20(4):253-262.
[2] 马静.急诊程序化路径护理干预对冠脉综合征急诊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1):3504-3507.
[3] 蔡洪,尹莉莉,王翊,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6):737-742.
[4] 陆莹颖,孙斌.能级分区护理模式对抢救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2):72-74.
[5] 秦慧慧.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5):556-559.
[6] 刘文红,马丽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1):55-58.
[7] 孙香君,祖晓军.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和预后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5):592-594.
[8] 李爱霞.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S1):73-74.
[9] 傅华,孙媛.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AMI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8):2706-2708.
[10] 王慧.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