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急救医学论文范文,急救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65次
  • 评分4
  • 49
  • 0

彭春辉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67.65%、CK值(847.34±304.29)、CK出现时间(15.21±2.08)以及血管再通率73.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病情具有较强控制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0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持续性的缺氧和缺氧导致冠状动脉出现心肌坏死,若不采取恰当的治疗,死亡率较高。为尽快使患者血管出现再通,恢复心脏和动脉再灌注已成为现阶段治疗该病的关键,尿激酶是临床常用溶栓药,对于溶栓具有较好的疗效[1]。该文通过选取该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31~74岁,平均(45.9±2.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8 h;实验组34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32~75岁,平均(46.3±3.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9 h。所有患者均由我国2001年颁布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确诊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注意卧床休息的同时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给予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150万U和口服阿司匹林300 g,疗程为3 d。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尿激酶治疗,将0.9%生理盐水溶液100 mL与尿激酶150万U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时间30 min,患者在治疗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g,治疗周期为3 d,在治疗期间加强心电监护[3]。

1.3血管再通标准

①在治疗2 h后患者胸痛现象基本消失;②在治疗2 h后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③患者心电图ST段在治疗2 h内下降至少50%;④患者血清的酶峰值出现前移。若患者出现至少(包括)2项上述标准则可判定血管再通,但是若患者出现①+②两项不判定为血管再通[4]。

1.4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K值、CK出现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动脉持续性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现代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使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有报道显示现阶段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群至少超过200万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5]。在治疗探索中发现使患者堵塞血管出现再通,心肌灌注恢复,心功能恢复正常是该疾病治疗的关键。

有研究显示尿激酶作为溶栓新生药与低分子肝素和硝酸甘油比较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具有一定优势,且在溶栓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抗体,可多次使用。与相同类型的链激酶比较,有研究显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更佳,副作用更少,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尿激酶的选择性更高[6]。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67.65%、CK值(847.34±304.29)、CK出现时间(15.21±2.08)以及血管再通率73.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也充分表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因为纤溶过程与凝血过程是同步进行,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又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溶栓过程中需口服适量阿司匹林。

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中,心电图ST段变化率、CK值、CK出现时间以及血管再通率均可以判断患者血管血流情况以及心肌再灌注恢复,也是判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该文的研究中具有研究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对病情具有较强控制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胜申.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2例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8):360-361.

[2]戢运春.急诊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0):98-99.

[3]甘梦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3,6(2):307.

[4]吕翠玲.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8):74-75.

[5]王建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47-49.

[6]李耀红,吕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7):165-166.

(收稿日期:20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