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8-23
  • 阅读量67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文章从蒙医药学文献的收集范围和途径、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结合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的实践,阐述了构建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探讨了实现蒙医药学文献检索的自动化、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建设的数字化、蒙医药学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传统医学文献;蒙医药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


  作者简介:程鸿(1966-),女,本科,副研究馆员,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副主任;


  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文化遗产的宝库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蒙医药学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从全面推进蒙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出发,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蒙医药学工作,并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推动蒙医药事业的发展,蒙医药事业也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1]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建设是蒙医药教学、研究和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蒙医药学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内蒙古医学院作为培养蒙医、蒙药人才的高等医学院校以及全国蒙医药学研究基地,抢救、挖掘和整理蒙医药学文献,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体系,使这一宝贵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1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现状


  蒙医药学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辈出,建树卓越。它不仅拥有深厚的实践基础,而且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独具一格的医疗效果。蒙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记载。至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强大,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广泛交流,以及欧亚各国之间相互交往的增多,蒙医药也得到迅速发展。1330年,元世祖忽必烈的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17世纪以后陆续出现了《医药根除病痛甘露方》、《甘露医法从新》、《方海》等蒙医本草和蒙药方剂经典著作。蒙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民族医药的先进经验和精华,同时也不断总结本民族医药学经验,到18世纪末期已形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传统医药学体系,为蒙古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贡献,对北方地区文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我国民族医药学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和地位。[2]


  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教育在总体上还相对落后,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蒙医药文献大多散落在民间和寺庙中。新中国建立后,蒙医药学的教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蒙医药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已经形成,但蒙医药学方面的文献信息既不像西医文献信息那样广泛的交流传播,也不像中医那样传承和广泛收藏在浩繁的典籍巨著之中,蒙医药学文献多数限于蒙古语的典籍文献或者师生口传心授。[3]由于蒙医药学文献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悠久性及生产、发行传播方面的局限性和特殊性等,致使有关蒙医药学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不太广泛,多限于蒙古语言文字中交流传播,为蒙医药学的传承交流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2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通过收集整理和挖掘蒙医药学及相关文献资源,确定蒙医药学文献建设方法、途径和范围,逐步建设相对完整系统的蒙医药学与相关学科文献收藏体系。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蒙医药文献的深层次加工,创建蒙医药学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专家系统知识库和蒙医药学电子文献;并开发整合网上资源,建立网上蒙医药学文献搜索引擎;推进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整体研究;努力构建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中心,为蒙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开发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信息服务。


  3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


  内蒙古医学院有着五十余年的蒙医办学历史,是全国第一家培养蒙医文献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的高等医学院校,现已形成了蒙医药学本、硕、博办学层次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蒙医药学文献建设也相对系统和完整。为切实加强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体系和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建设,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该馆)以此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和开发。首先将学校各二级学院的相关文献进行馆藏资源整合,并从蒙医药学学科发展和科研需求出发,主动走访专家学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建设方案》,开展了有效的工作。结合该馆的具体做法现梳理分析如下:


  3.1加强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建设


  3.1.1明确蒙医药学文献的搜集和建设范围。主要收集蒙医药学古籍文献、图片、录音及电子出版物;蒙医药剂配方、医药图谱、讲义、教案(手稿)等;蒙医临床病例中治疗方案、用药处方;蒙医药学专家、学者采访录音,并加工整理;对蒙医药学文献数字化处理,建立完善的蒙医史、蒙医药学和相关内容的二次文献及全文数据库;建立蒙医药学专家系统知识数据库。


  3.1.2确定蒙医药学文献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在校内各部门收集蒙医药学、蒙医药史及与蒙医药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广泛收集社会相关单位、机构,特别是医院、高校、图书馆等有关文献资料,尤其是蒙医院和医院的蒙医科室;蒙医药学教师或专家等个人手中收藏的蒙医史、蒙医药学相关文献资料。在方法上,包括征集、收购、借用及代保管等多种形式,并开展捐赠倡议活动。


  3.1.3建立稳定蒙医药学文献来源基地。包括与国内有关出版发行单位建立起紧密联系,及时采购最新出版的蒙医药学及其相关文献。与有关院校和知名蒙医药学学者建立起紧密联系,随时了解蒙医药学研究动态。


  经过努力,内蒙古医学院图书馆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已基本形成较完备的体系。特别是收藏了一批蒙医药学珍贵文献,包括手写版《金融》、《观者之喜》,德格木刻版的《甘珠尔经》103卷、《丹珠尔经》213卷,塔尔寺木刻版和北京木刻版的大小《目饰》和《伊希巴拉珠尔全集》及全套大藏经等。蒙医药蒙汉版本文献一万余卷(册),蒙医药及相关文献资料近两万余卷(册)。


  3.2强化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科学管理


  3.2.1促进蒙医药学文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科学管理。对该馆现有的蒙医史、蒙医药学及其相关的医学图书、史书加以整合;利用计算机对蒙医药学文献验收、编目、典藏,实现了对馆藏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科学管理;编制《内蒙古医学院蒙文文献分类编目细则》,实现了对馆藏蒙医药学文献编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3.2.2开展蒙医药学文献的蒙语和汉语的双语编目和管理。引进蒙文处理软件进行文献编目,建立计算机蒙汉文文献MARC著录和管理系统。实现蒙医药学文献的双语编目和管理。


  在多元文化交融渗透的今天,蒙医药学文献的双语编目既促进了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拓展了蒙医药学文献交流传播的局限性。


  3.2.3加强蒙医药学文献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建设独立运行的专业机构和一支蒙汉兼通、具备蒙医药学知识的专业队伍,是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建设的保证和关键。为此,该馆成立了以蒙医药学为主的传统医学文献信息部,形成了从采编到现代化加工服务独立运行管理,馆内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建设格局,并建立以蒙医药学文献为主的专业阅览室。


  几年来,已引进蒙古学文献专业和蒙古学专业硕士各一人,并输送专业人员到内蒙古大学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培训学习,通过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了蒙医药学文献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3.3推进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的现代化建设


  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现代化建设,是加快蒙医药学文献建设,提升蒙医药学文献利用率的根本途径。该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协同开发”的蒙医药学文献数字化建设规划,积极开展蒙医药学文献资料的数据挖掘、深层次加工以及数字化处理等工作,努力推进蒙医药学文献检索手段的自动化、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建设的数字化以及蒙医药学文献信息服务的网络化。


  3.3.1初步实现蒙医药学文献检索手段自动化。对蒙医药学文献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建立了馆藏蒙医药学二次文献数据库。该馆现已通过计算机对蒙医药学文献进行MARC著录,建立馆藏蒙医药学文献书目数据库。读者利用馆藏OPAC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所需的蒙医药学文献。


  3.3.2积极推动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3.3.2.1重视馆藏珍贵蒙医药学的电子文献的开发。针对蒙医药学古籍文献历史悠远,不易保存,不易推广的特点,积极推进蒙医药学文献数字化的进程。该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馆藏部分珍贵的蒙医药学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提高对珍贵文物的保护,扩大蒙医药学的影响力。增加采购蒙医药学的电子出版物(图书、期刊、多媒体资料)的比重,着手建立蒙医药学文献的光盘数据库系统。


  3.3.2.2建成馆藏蒙医药学特色文献数据库。积极争取与国内著名的数字图书公司超星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先进设备、技术,共同开发建成《蒙医药学及其相关文献全文数据库》,在蒙医药学文献数字化建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3.2.3着手建立专家系统知识数据库。充分发挥内蒙古医学院拥有蒙医学院、药学院和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院大批蒙医药学知名专家学者的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对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较高的蒙医药学文献进行解析标注,将带有各种标注信息的文献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建立起蒙医药专家数据库,从而更方便地对知识点、研究点进行蒙医药学文献的检索利用,提高蒙医药研究的效率。[4][5]


  3.3.3开拓蒙医药学文献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建设。网络化建设将提升蒙医药学特色文献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服务理念,为用户跟踪蒙医药学发展动态、领略蒙医药学的精髓,了解蒙医药的发展过程,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3.3.3.1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网络化建设。把蒙医药文献资源作为一个特色和重点内容,在该馆网站中建立独立网页,为蒙医药学教学科研服务;同时开发和利用多个蒙医药学信息网,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立蒙医药学网络导航系统,指导师生检索网上蒙医药文献资源。


  该馆还加大开发力度,利用CNKI数字图书馆平台,创建了学院蒙医药学机构数字图书馆,及时将最新蒙医药学文献信息及研究成果推送给师生和相关研究单位。


  3.3.3.2推进蒙医药学书目数据、全文数据资源共享工作,加强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共享建设。该馆利用标准的MARC格式,通过网络将其它馆的编目数据进行套录,同时更改馆藏项,在网络环境下,建立方便和利于更新的蒙医药学文献书目数据库,使二次文献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蒙医药学文献信息编目数据的资源共享。[6]


  推进蒙医药学全文数据资源共享工作。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对蒙医药学研究开展有针对性服务。该馆利用二次文献,在学校范围内通过E-mail开展全文数据传递,为下一步在全区范围和全国蒙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蒙医药学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该馆努力把蒙医药学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以及蒙医药学文献深层次开发等,与蒙医药学信息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文献保障,为蒙医药学这一特色专业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自治区蒙医药学研究方面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已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蒙医温针调节疲劳大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复杂机制研究》、国家科技“十五”攻关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苏荣扎布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等科研课题的立项和完成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该馆现已成为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学医疗、教学、科研开发及领导决策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


  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证明,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注重蒙医药学传统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以及蒙医药学文献深层次开发,必须注重蒙医药学文献服务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只有不断深化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开发和创新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模式,才能提高蒙医药医疗、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为新世纪蒙医药事业的腾飞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