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护理论文范文,护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三级质量控制在门诊静脉药物配制管理中的应用

  • 投稿蘑菇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391次
  • 评分4
  • 47
  • 0

作者单位:518000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东门门诊部

利惠珍: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三级质量控制应用于门诊静脉药物配置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6月2011瓶加药输液剂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3月加药输液剂987瓶作为对照组,在这期间没有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将2013年4~6月加药输液剂1024瓶做作为试验组,在这期间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对静脉药物进行配置,比较两组药物肉眼可见微粒情况比较。结果:试验组通过对门诊静脉药物配制进行三级质量控制,配置过程中发生的药物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质量控制在门诊药物配制管理中的应用是药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对其运行进行改革和完善能高质量地满足临床静脉用药需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三级质量控制;门诊管理;静脉药物配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86

静脉给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静脉输注给药方式比例高达70%以上,高出国外20%~30%[1,2],且给药错误的发生率约为17%~23%,如错误的剂量、错误的药物、错误的给药方式等。有报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有250万人,死于吃错药的有19万人[3,4]。如何做到安全用药,减少静脉用药给患者带来的不良损害,降低用药出错率,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质量及安全至关重要。我院将三级质量控制应用于门诊静脉药物配制管理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1~6月应用的2011瓶加药输液剂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3月987瓶加药输液配置作为对照组,2013年4~6月加药输液剂1024瓶作为试验组。

1.2方法对照组按医嘱进行配置液体,期间严格无菌操作,配置前后均给予三查七对。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三级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2.1一级质控在坚持“三查七对”双人制查对制度的基础上,同时还查对处方有无配伍禁忌、所用药品有效使用期、用药剂量是否准确等内容。对于需要皮试的抗生素药品必须核对所用药品和皮试液是否为同厂家、同批号。小针剂的质量可直接影响输液的质量引发微粒或内毒素的含量超标,故医院对针剂质量有严格控制。依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配置药液和规范配制环境:(1)各治疗室护士在注射抗生素粉末时应先将其用特定的相应溶液溶解,在静脉滴注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2)掌握药物之间配伍禁忌和各种药物性质,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3)注意规范配制环境的空气质量,二次污染导致药液中产生的微粒,进入人体后,将引起严重后果。(4)配制药液时,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禁止消毒时一签多用及一针一管多次抽吸多种药物,防止药物之间发生交叉污染,降低药物疗效。(5)记录每批制剂均各个环节,按规定归档保存。(6)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无菌配制,减少配制操作人员走动,配药前空间紫外线消毒时间1 h,配制完毕后,应用消毒液清洁工作台面;配制人员需要在配制药物后脱下无菌工作服,开启紫外空气消毒装置,至少消毒30 min。(7)医院配备必须的工具书,如新版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医院制剂规范、药剂学药品检验等相关书籍资料。

1.2.2二级调控护士在配置药物过程中,学习和批评彼此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监督、检查彼此的配置药品质量,提高彼此的配置药物水平和技巧。

1.2.3三级质控配制后由护士长或护理药物配置管理部门进行检查。其检查和观察内容包括是否有混浊、沉淀、变质、透明度、瓶盖有无松动及破损、瓶身有无裂痕、生产日期等。配制后的药物经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若药物不合格,则反馈给护士等下级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改进。

1.3观察指标微粒主要是橡胶屑、玻璃屑等,微粒的产生与加药的多少和穿刺瓶塞次数有关,针头每刺入玻璃瓶胶塞一次,就有橡胶屑脱落,这样大量的微粒混于药液中,有时大的橡胶颗粒肉眼是可以见得到的。比较两组肉眼可见微粒的瓶数。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不溶性微粒的来源输液剂中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金属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微粒的来源除了大输液生产过程和包装容器两大因素外,护理人员的操作过程也有很多环节可造成大量微粒污染,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环境。未经过空气净化的房间、普通的治疗室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纤维和细菌,如操作者身着棉毛工作服装、人员的流动。(2)玻璃安瓿。通常安瓿于制造过程中加热溶解,使安瓿压力小于正常气压或低压状态,在打开安瓿的一瞬间,气流倒吸,将用砂轮锯掉的玻璃碎末吸入安瓿内。(3)载体输液。就是将药物加于液体中本身就是微粒混入过程,针头每刺入玻璃瓶胶塞一次,就有橡胶屑脱落,这样大量的微粒混于药液中,有时大的橡胶颗粒肉眼是可以见得到的。

3.2微粒的危害我国1990年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人体毛细血管直径为7~12 μm,当微粒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毛细血管将填塞。微粒对人体主要危害有以下几方面:引起肺肉芽肿和肺水肿,引起静脉炎,引起过敏反应,引起热原样反应,引起局部组织血栓和坏死,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减低预期的疗效或产生新的毒性物质[6,7]。

3.3加强防范怎样防止用药过程中的差错,临床护士必须提高用药安全风险意识,护理管理者必须提高对用药过程中的潜在的风险问题的重视,防范于未然,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科学管理理念。表1所示,实施三级质量控制前后比较肉眼可见微粒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级质量控制对提高输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提示护理人员在切割安瓿的过程中不当的方式会使溶液中有细小的玻璃屑大量产生;不慎的操作过程,使注射器中进入空气,不但会污染药物,而且空气中的成分可能与注射液反应,造成污染;三级质量控制能够将医、药、护3个方面密切联系,及时发现并解决好静脉药物配制出现的各种问题,促使门诊静脉药物配制的顺利进行及不断完善,杜绝使用不合格的配制成品,降低药物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8,9]。医院开展三级质量控制将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减少药物配置错误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将有助于医院信誉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Cordero Cruz AM,Moreno Villares JM,Gomis Mu?oz P,et al.Pilot study of 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management in adult patients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Nutr Hosp,2012,27(3):943-947.

[2]Nasser SC,Nassif JG,Mahfouz F.Cost reduction associated with restriction policy on dispensing intravenous esomeprazole in Lebanon[J].Pharm World sci,2010,32(6):707-710.

[3]陈舒茵,梁春才,韦斌,等.谈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54-156.

[4]王丽俊,曾宪琴.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45-246.

[5]艾翔.微粒污染与净化台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5-16.

[6]徐燕,杨朋彬,阮志勇,等.利用PASS-PC评价我院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性[J].中国药房,2011,22(46):4340-4342.

[7]苏丽,李冬梅.门诊急救物品管理方法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95-96.

[8]张红鹰.急救物品有效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99-101.

[9]苏素红,吴瀛达,计佩影.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药业,2010,19(8):59-60.

(收稿日期:2013-10-30)

(本文编辑冯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