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05~2019-01收治的肝癌肝切除患者88例,采用摸球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4例。甲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40~76岁,平均58.3±1.7岁;乙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40~77岁,平均58.5±1.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甲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术前1d,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正确指导,使其禁水禁水为手术实施营造良好条件,术前2h给予患者口服5%葡萄糖。术中留置引流管,于术后24h拔除,治疗过程中控制患者体温,避免低体温影响其生命体征,可采用保温毯或温水冲洗;手术操作应尽可能控制切口大小,并控制液体的静脉输液,将中心静脉压控制在4~5mmHg,病房温度则控制在19℃~22℃,有效减少外在环境对患者生理造成的负担;术后早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床上活动,并根据恢复情况制定运动干预计划;拔除引流管后,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及适当走动,根据自身耐受程度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对于存在疼痛感患者,应对其疼痛感觉进行评估,可使用泵辅助氯诺昔康针进行镇痛,以提高治疗体验及干预效果。乙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根据其认知水平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将疾病形成及治疗重要性告知患者,并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疏导,缓解其不安及恐惧等负性心理;稳定其心理状态后,针对其实施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使其以良好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1.3研究指标
出院前1d开展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疼痛评分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变化。采用数字法评分法评定疼痛感,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由护士发放给患者数字评分表或标尺,•让患者标记,护理人员进行记录和统计,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3]。
1.4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无序分类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27%(1/44),低于乙组的20.45%(9/44),其中甲组胆汁瘘1例,乙组出血3例、胆汁瘘3例、膈下感染3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5.528,P=0.019)。
2.2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对比
甲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乙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疼痛评分对比
甲组疼痛评分(1.68±0.11)分,低于乙组的(2.26±0.14)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1.609,P=0.000)。
2.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对比
甲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乙组,血清白蛋白高于乙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肝癌患者多采用肝切除术治疗,通过从腹部建立切口对肝组织及肿瘤情况进行观察,针对坏死组织实施切除以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中,患者受临床症状影响存在严重负性心理,且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患者肝脏功能减退外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极易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故而有必要在治疗中辅以护理干预,改善其身心健康,并确保治疗效果[4]。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及综合护理均是近年来临床广泛采用的护理措施,其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主要应用于手术治疗或骨科患者,通过尽早干预并给予有效指导使其肢体功能及生理功能尽快恢复;综合护理则广泛应用于各内外科疾病中,通过综合评估其身心状态,以其身心状态为切入点,针对心理、心理及治疗等多方面实施护理,促使干预效果进一步提升。本研究结果,甲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其并发症及疼痛感均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2.27%),低于乙组的(20.45%),治疗时间及患者肝功能各指标均处于良好范围之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将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应用于肝切除术治疗中,可有效发挥两种护理模式的优点,综合评估患者身心状态,并结合治疗情况制定护理内容;治疗后则结合其恢复情况制定康复护理干预,积极促进其生理功能恢复,从而协助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综上所述,在肝癌肝切除患者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时间,改善其肝功能及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