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现凤 刘志超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营养科,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在肝硬化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早期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按照常规食谱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进行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营养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4%。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早期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肝硬化;早期治疗;营养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7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181-02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弥散性肝病,病因较复杂。肝硬化的病症潜伏期较长,早期患者多表现为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较严重影响[1]。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强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预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为探讨营养干预在肝硬化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对肝硬化早期患者进行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显著改善,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治疗模式进行对症治疗。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为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3合并组别39~65岁,平均年龄(53.6±2.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52.8±3.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模式进行营养供给,具体包括: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少而优,加强脂肪摄入量的控制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营养干预,干预的具体实现步骤为:①通过讲座等形式,向患者普及营养干预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营养干预的认识水平;②使患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早期肝硬化的可用食物和忌用食物,并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视;③结合患者的病情类型、并发症情况及身体情况,评价患者的营养需求量,并按照患者的饮食习惯,采取恰当的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营养干预;④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进食时细嚼慢咽,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护。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接受上述治疗后,肝功能的有关指标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患者的食欲明显改善,营养不良症状消失;好转:经营养干预后,患者的肝功能及营养不良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患者主诉食欲有所好转;无效:经上述治疗干预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食欲状况无有效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营养干预结束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水、消化道出血及口角炎、夜盲症等营养不良症状[2];将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及住院时间作为该研究的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该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治疗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属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性
观察组3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营养干预后,显效患者17例(56.7%),好转11例(36.7%),无效2例(6.6%),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共13例(43.3%),好转8例(26.7%),无效9例(30.0%),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发生腹水、消化道及营养不良症的病例数分别为1例(3.3%)、1例(3.3%)及2例(6.7%),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在干预过程中并发腹水的患者数量为3例(10.0%),消化道出血及营养不良患者均为5例(16.7%),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满意度和住院时间
在患者出院时统计其住院时间,并利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统计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得分,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水平为(93.72±5.72),住院时间为(7.21±1.68)d;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1.29±9.63),住院时间(13.35±2.46)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营养不良是早期肝硬化患者的多发合并症,会对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免疫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在患者病情的恢复过程中有一定阻碍作用,不利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好转。早期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缺乏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物质、各族维生素、纤维素等,其发病原因具有多元性特点。早期肝硬化营养不良的诱因可分为:营养摄入量不足、消化障碍、能量或营养素代谢异常[3]。部分患者或家属由于认识不足,在治疗过程中盲目控制饮食,或患者的食欲不振等,均将导致患者由于营养摄入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肝硬化不仅会引起患者的消化系统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还可能降低胆汁的分泌量[4],进而影响到正常的消化吸收过程,导致消化障碍。此外,大多数早期肝硬化患者的糖类代谢过程存在明显障碍,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程度也有显著增强,导致患者的机体代谢过程发生异常现象。因此,在对早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时,应按照上述诱因进行病情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患者的营养需求量。
营养需求量的准确判定是确保营养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临床上常用的营养评价步骤为:首先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及病情症状,将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对;其次可按照营养物质代谢公式计算患者的每日基本能耗量;通过上述两个步骤可判定大多数营养不良病症。此外,还可通过观察特定指标水平来判定患者是否发生营养不良,例如可通过观测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含量变化水平,将指标观测结果与肝功能指标相结合[5],可较准确地判定患者是否发生营养缺乏。随着医学研究技术的不断提升,新型营养评价方法有:①利用间接测热法测定患者的静息耗能水平;②通过监测动脉血酮比率,判定患者肝脏细胞代谢单糖的能力是否处于正常水平[6]。
3.2 营养干预方式
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价结果,可制定针对性强的营养干预方法。现按照不同的营养类型将营养干预方式列举如下:①高蛋白营养干预:科学的高蛋白营养干预可降低患者自身的蛋白质降解速度,维持患者体内的蛋白质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患者的治疗阶段,选取合适的干预方式和蛋白质补充量:进食正常患者可通过口服摄入蛋白质,消化障碍的患者可通过氨基酸及蛋白悬浮液静脉滴注的方式补充蛋白质。早期肝硬化患者应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50 g[7]。②糖类营养干预:糖分的充足供应可充当患者的主要能量来源,对肝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糖分的过量供给也会增大脂肪转化量,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可能导致脂肪肝,进一步加重病情。在进行糖类干预时,应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量,每日的糖分供应量≤530 g[8]。③脂类营养干预:肝功能损伤会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且脂肪含量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影响肝功能;但低脂食物或无脂食物会影响食欲。在进行脂类营养干预时应选用含中、长链脂肪酸的食物,并控制脂肪供给量为30~45 g[9]。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干预:通过维生素制剂和饮食摄入等途径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有效预防口角发炎、夜盲症等营养不良症的发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在整个营养干预过程中,应尽量提供易消化食物,并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进食时注意细嚼慢咽,避免食物对消化道的损伤。同时,还应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量,从而有效降低腹水的发生。
3.3 结果分析
该研究结果表明,进行营养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P=93.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水平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肝硬化早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淑芹,孙海英.肠道营养干预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10):378-379.
[2]金玲,赵和平,宋彬,等.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营养干预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5):287-288.
[3]孟庆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及水电平衡[C]//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4]李宾.饮食干预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3,21(3):159-160.
[5]晏堃.肝硬化患者的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409-410.
[6]邹玉,刘晶华,张颖慧.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再出血中的价值探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3):372-373.
[7]周秀琳,顾惠芳,傅亚萍,等.肝硬化患者个性化营养干预效果的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1,27(15):267-268.
[8]黄秋芬.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营养干预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315-316.
[9]郜晓红.针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个性化营养干预69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2,41(20):180-181.
(收稿日期:201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