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肿瘤医学论文范文,肿瘤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肿瘤医学教学作用研究与开发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4-09
  • 阅读量549次
  • 评分0

  导读:肿瘤医学可以说是现在大多数人都特别重视的一门学科了,所以很多人也都是会选择进修这个专业的,而撰写肿瘤医学论文就是不可或缺的,那么肿瘤医学论文应该怎么写呢?本论文分类为医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肿瘤医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肿瘤医学随访系统研究与开发


  摘要:现代社会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肿瘤患者数量的增加。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许多肿瘤患者在生病期间伴有疼痛,或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导管进行化疗药物的输注,往往需要多个周期的反复治疗才有可能减轻患者的病情。因此,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可及时地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用药、饮食、病情变化、诊疗效果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定期复查,经过多个诊疗周期使患者逐渐康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化解医患矛盾,提升医院的随访效率,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时代的发展促进了随访形式的快速演变,随访已从最初的传统纸质化随访方式发展到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的随访模式。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品牌形象,推行以随访为手段的方式去关爱患者。


  关键词:肿瘤患者医学随访电话盒


  一、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人群疾病谱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群中肿瘤、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预测未来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会上升到每年2200万,癌症死亡病例将上升到每年1300万,而亚太地区的癌症负担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285.91/10万人,平均每天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未来肿瘤将越来越成为疾病防控中的重大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统计得出,恶性肿瘤患者中,有30%~50%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接受抗癌治疗的成年人中有50%存在程度不等的疼痛,晚期肿瘤患者中有70%会伴有疼痛,且严重患者机体多器官功能的损害会导致晚期患者生活能力和生理功能的严重丧失,这给患者生理、心理、精神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另外,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静脉化疗方法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为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常被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周期化疗、全胃肠外营养等患者,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但肿瘤患者的病程较长,常会多次入院接受化疗,其进行PICC置管的时间常在4个月以上。研究发现,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在出院后其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30%~40%。再加上肿瘤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的特性,很多肿瘤患者需要多个周期的治疗。所以,对患者治疗间歇期或治疗出院结束后的心理状态、用药、饮食、定期复查情况、治疗效果、复发转移情况、生存状况等进行指导用药和观察,已成为医院医疗、科研、管理中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医院特别是肿瘤医院整体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访作为医院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可将医生、患者、病案室、医院管理者有效的关联起来,是指医院对曾在医院就诊的病人以通讯或其他的方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观察方法。对已经康复出院的患者,或者是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进行随访,可以有效地掌握病人出院后的情况,不仅有利于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真正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方便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而且若患者病情复发,能够尽快安排病人重新治疗,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访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形式,从最早的传统门诊随访、书信随访、家庭随访、流动车随访、手机短信随访等,到目前以网络移动平台为主的信息化随访系统。


  门诊随访是在固定时段内对患者进行初诊、复诊等诊断治疗的过程。此过程可通过医患之间询问、辅助医疗检测等手段达到零距离接触,使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发展情况,从而为患者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特殊患者随诊不变、随诊数据保存困难、因医生流动性问题造成的诊断过程无法连续等一系列问题。为克服传统门诊随访的弊端,医院利用书信及服务卡以纸质方式分类别记录记录患者的病情,从收集到的患者信息中进一步挖掘出同类型病人的治疗效果,为医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服务支撑。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些显著的缺陷,如书信回复率低,回复周期长,及后期数据处理工作量大等情况。有研究表明,癌症病人在出院以后通过随访和信访的回访率仅仅不到40%,收效甚微。随之取代的是家庭随访和流动车随访,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便利,对一些重症患者特别有效,患者病情数据的收集也变的更为便利,但其随访成本代价太高,对众多患者家庭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无法承受,最终导致这种随访方式的实际操作性得不到保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固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的逐步推广,随访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通过短信、通信等功能医生可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患者也可根据自身病情变化及时地将病情反馈给医生,这为医生和患者都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操作性。加上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普及,医患沟通更加快捷、便利,并逐步以随访系统的形式出现,更加体现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缓解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康复指导、心理治疗和情感安慰,增加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息和改变其不良行为,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访系统中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远程医疗随访。而远程医疗是使用远程通信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特殊环境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是对医学服务数据、文本、图片和声像资料进行远距离传输、存储、查询和显示的远程医疗服务活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提出了第一代远程医疗的概念,而直到80年代后期,第二代远程医疗才逐渐取得较大的突破。随着远程医疗在美国的成熟应用,英国、日本、韩国、墨西哥、德国、挪威、俄罗斯等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逐渐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远程医疗的研究,通过随访平台的打造,将各种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整合,開展大规模数量远程医疗服务应用的研究,推动远程医疗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远程医疗服务的积极推广始于卫计委于2014年发布的一份文件,该文件提出“基于网络通讯技术,运用智能化医疗服务手段,向异地患者直接提供与医疗相关的服务”。关于远程随访的研究中,相关学者先后出现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如医生患者对远程随访模式的不同看法、随访的消费成本分析、随访效果的调查分析对比、协同随访理念、随访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等,正是由于这些相关研究的逐步推进,才促使远程医疗服务造福于更多的患者,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健康、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而且缓解了医患矛盾,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业务流程分析


  肿瘤患者经过专科治疗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医学观察期,即随访。医务人员通过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的缓解情况,便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后续治疗的指导和健康教育。随访平台的构建,可有效提升随访的成功率,缓解患者病情,实现肿瘤患者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同时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为此,诸多医院专门成立了随访科室,完成医院的随访任务,为医院和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随访科室的医务人员在用户名和密码验证成功后,登录系统。随后应查看到普通肿瘤患者的随访待办列表,列表中需列出所有待办随访患者的档案信息、随访时间、患者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同时可电话联系该患者,进一步记录患者的个人详细信息、康复状况、随失访次数及本次随访结果。


  随访疼痛患者和PICC患者,需要分别记录患者的疼痛治疗状况和PICC留置情况。最终,需根据患者类型,分别按照随访结果进行统计;或者,依据患者类别按照月份统计应访人次、实访人次、失访人次、随访率和失访率等情况。其中,在普通肿瘤患者中,需要按照正常随访、失访、拒访、死亡、终止随访、电话号码错误、电话空号等随访结果进行统计;而对于PICC患者,需要按照正常随访、院内换药、患者住院或转院、把管、电话号码错误、无人接听、无法接通、电话空号等随访结果统计;疼痛患者则需要按照正常随访、患者死亡、患者住院或转院、失访、其他、电话号码错误、拒访、未服药、电话空号等随访结果统计患者情况。具体消毒业务流程如图3-1所示。


  在图3-1中,判断一个患者的随访过程是否结束,可通过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判断,但患者出现非正常随访(如失访、拒访、死亡、终止随访、电话号码错误、电话空号等)3次及以上,则认为患者随访结束。


  四、系统设计


  1.总体架构设计。


  为缓解医患矛盾,及时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发现治疗的副作用及不适之处,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指导意见。在充分分析系统需求的基础上,本文基于WCF框架和EF框架遵循MVC设计模式,采用C#语言设计了B/S模式下的Web肿瘤医学随访系统(如图4-1所示),并和医院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充分共享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医务人员及患者的信息数据,为本系统的运行发挥其最大价值。


  从图4-1中可以看到,该系统分为三层。最底层是数据层,和医院管理系统对接,是随访系统的数据基础,主要是访问医务人员信息、患者信息、电子病历、出院信息等数据。然后利用数据通信接口为上层服务层提供着基础数据服务。服务层提供着本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从数据方面利用用户认证管理、隐私保护机制、数据加密算法为业务功能的访问提供着数据安全;通过WCF框架和EF框架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完成医院管理系统各业务之间的协同工作,最终实现医患信息同步、肿瘤患者随访、随访周期计算、智能电话机访问模块、随访统计图表等功能,为表示应用层提供功能支撑。最上层为表示层,以Web门户网站方式实现,便于随访科室医务人员的操作,提高随访效率。


  2.随访内容设计。随访内容设计是随访系统中比较重要的环节,随访内容设计的是否合理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因而应根据临床中患者出现的症状、表现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询问,包含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可疑暴露、遗传史、疾病史、诊断意见等。由于基本情况、遗传史、疾病史等信息可从医院管理系统中获取,所以主要是对患者的出院后的临床表现、可疑暴露等情况进行问询,然后根据患者反映的情况形成诊断意见,供患者参考。临床表现包含头晕、呕吐、便血、呼吸困难等;可疑暴露包含患者的饮食、运动、工作环境、作息、吸烟等。


  对普通肿瘤患者,可根据上述随访内容再结合历史随访记录信息判断出患者的卡式评分值;疼痛患者则需要重点关注患者使用神经类药物的名称、剂量、不良反应等情况,再结合疼痛指数指导患者用药;PICC患者主要关注导管的使用是否良好等情况。


  对患者的随访不是一次就能结束的,是有周期性特点的。只要患者没有康复、无死亡或无失访多次后情况存在,就应该持续对患者进行访问。因此,系统需根据患者的随访周期对患者及随访医务人员进行提前提醒或过期提醒,保证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治疗。但出现随访患者较多时,可通过患者姓名检索完成随访工作。


  五、结语


  本文基于MVC设计思想,利用WCF框架和EF框架,设计了B/S模式的Web肿瘤医学随访系统,该系统的构建改变了传统纸质的人工随访模式,规范了随访工作行为,提高了医院的随访效率,满足了医院医疗随访服务的需求。通过医生与患者的及时沟通,不仅降低了肿瘤患者的就医成本,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院的好评率。同时,随访系统的应用及推广为后期肿瘤患者的治愈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大量随访数据的积累,为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提供了支撑。


  作者簡介:李龙(1986—)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智能处理。


  第2篇: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0月,将78名在胃肠肿瘤外科学习的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6名,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42名,采用循证医学理念联合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教学后,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病历书写以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实习学生在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增加肿瘤学习兴趣、增强肿瘤综合治疗理念以及增强循证医学理念等方面对临床教学评价获得的肯定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医学理念;PBL教学模式;胃肠肿瘤外科带教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10(b)-0133-02


  循证医学理念是伴随着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概念,通过结合临床经验找出循证问题后,制定出具体的方案。PBL教学模式,则是在情境中构建问题,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整合[1]。胃肠肿瘤外科在医院中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在以往临床带教中,由于传统教学法,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2017年2月—2018年10月选取78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到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78名在胃肠肿瘤外科学习的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6名,观察组42名。对照组男学生14名,女学生22名;年龄23~28岁,平均年龄(25.5±4.8)岁;大专学历12名,本科学历24名。观察组男学生19名,女学生23名;年龄为22~29岁,平均年龄25.1~4.5岁,大专学历18名,本科学历24名。上述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课堂讲解,学生听课,依据教师指导对患者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理念联合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模式,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应对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评估,继而依据具体情况制定问题式学习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肿瘤综合治疗以及循环医学理念。教师通过选择临床特殊病例,在课前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并按照患者实际的病情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另外,教师还应定期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并记录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


  1.3观察指标


  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考试成绩,采用考试形式对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病历书写进行评分,总分100分,60分及以上及格,得分越高表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充分。


  ②统计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效果评价。


  1.4统计方法


  研究在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病历书写以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教学后,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病历书写以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实习学生在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增加肿瘤学习兴趣、增强肿瘤综合治疗理念以及增强循证医学理念等方面对临床教学评价获得的肯定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匡泽民等[2]研究结果指出,在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传统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让学生的知识有所增加,但无法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行为,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循证医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通过让每位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让其带着疑问寻找证据支持,这样的教学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寻找到证据之后,通过相互交流讨论,不但巩固了学生循证的意识,还有效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其以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采用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教学后,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病历书写以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该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方式。


  与传统临床带教教学方式相比,接受过循证医学以及PBL教學的实习学生在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增加肿瘤学习兴趣、增强肿瘤综合治疗理念以及增强循证医学理念等方面对临床教学评价获得的肯定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阐明了循证医学与PBL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3-4]。其教学效果以及带来的积极效应显著高于传统教学、在传统模式教学下,学生在遇到疑问以及困惑问题时,仅仅是翻阅手中的教学材料,而教科书中的知识可能会和临床实际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让学生在学习时变得很迷惑,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通过循证医学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寻找证据,有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且在带教老师正确的指导下,能够让其接触到最新、最贴近临床实际的证据,然后在通过与教科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可以起到培养其探究精神[5]。学生在查找证据的过程,也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胃肠肿瘤的知识,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受到了国际学者的重点关注。如刘畅等[6]人员临床研究表明,通过教学实践就认为,接受过循证医学与PBL结合教学的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通过该次研究结果表明,将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有价值,能够有效增强疗效,深受患者认可。


  综上所述,循证医学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胃肠肿瘤外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