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使用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估其临床推广可行性。方法选取进行性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服药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C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各种服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各项生化指标,对比评价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平均凝集率小于对照组,AR及ASR发生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组患者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进行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进行性脑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CSS评分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31-04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软化、坏死,出现各种相应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具有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其中进行性脑梗死属急性脑梗死的一种严重临床亚型。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血小板拮抗药物,但该药物阻断血小板激活途径单一,不能提供完全的血小板拮抗作用,因此临床上多联合其它抗血小板药物辅助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是阿司匹林辅助药物的理想选择之一。现以2011年1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探究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性脑梗死患者98例,经伦理委员会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22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2±11.7)岁,平均病程(11.6±3.2)h;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4±15.3)岁,平均病程(12.4±4.1)h。经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进行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080078),10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J20080090),75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4周。治疗周期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AR(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ASR(阿司匹林半抵抗)发生率等生活指标;在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治疗后14d对两组患者进行CSS评分。
1.3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判断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基本痊愈:CSS评分减少91%~100%,相关神经症状、肢体症状基本得到恢复,患者生活可以自理;显效:CSS评分减少46%~90%,相关神经症状、肢体症状有明显改善,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有效:CSS评分减少18%~45%,相关神经、肢体症状有所改善;无效:CSS评分减少小于1 8%或无减少,相关症状无改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 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可见使用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显效及有效例数多于使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生化指标,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凝集率均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AR及ASR发生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治疗前后CSS评分情况
在治疗中对患者进行CSS评分,对比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SS评分均随治疗进展而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患者更大,治疗周期结束后观测组患者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服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用药后,对比其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进行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损伤渐进性恶化。血小板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和血栓形成的核心环节,故抗血小板治疗是进行性脑梗死的治疗核心。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的代表药物,它能使环氧化酶失活,抑制血栓素形成,但其抑制血小板途径单一,当大量血小板活化时有可能出现治疗失败,单纯加大阿司匹林剂量可能出现阿司匹林抵抗,故使用其它抗血小板药物辅助阿司匹林治疗是理想选择。
本研究针对98例进行性脑梗死患者分组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单一阿司匹林治疗和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进行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凝集率均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AR及ASR发生率也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SS评分均随治疗进展而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患者更大,治疗周期结束后观测组患者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各类出血及胃肠道不适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进行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较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与翟冰兰、严梓乐等观点一致。氯吡格雷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是ADP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h/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ADP受体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能影响暴露于该药的血小板的整个生命过程。血栓素形成和ADP受体激活均是血小板凝集的重要环节,使用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进行性脑梗死,能提高患者的阿司匹林耐受,减少阿司匹林抵抗和阿司匹林半抵抗的发生,因此提高了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同时,氯吡格雷通过拮抗ADP受体的途径抑制血小板凝集,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机制不同,多途径抗血小板凝集,增强了抗栓作用,能有效防止进行性脑梗死的进展及复发。此外,采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的患者产生服药不良反应的例数与单一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并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甚至略低于单一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故氯吡格雷辅助治疗进行性脑梗死是具有良好安全性的。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综上所述,使用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进行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对CSS评分的改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