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检验医学论文范文,检验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2-17
  • 阅读量55次
  • 评分0

摘    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使用参麦注射液发生ADR的住院患者70例,统计ADR发生时间、患者相关信息、临床表现、转归情况等。结果:ADR累及器官主要有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全身性损害等;多于用药30 min内发生ADR;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60岁人群居多。单因素分析显示,给药途径、合并其他中药注射剂、年龄、性别均与发生ADR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给药途径、联用其他中药注射剂、年龄、性别均是A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参麦注射液有一定的ADR发生风险,以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全身性损害居多,用药30 min内要加强对患者(特别是女性、高龄患者)的观察,尽量避免参麦注射液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用,临床医生、药师要重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液。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较多,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凝、抗血栓;增强膈肌收缩力以改善肺换气及通气功能;肿瘤化疗中保护胃黏膜、减少胃肠道反应,调节免疫;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血流灌注进而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1]。该药物在慢性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等方面均应用较多。该药物对改善患者的免疫力具有一定作用,应用于化疗治疗中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2],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使用参麦注射液发生ADR的住院患者70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男29例,女41例;年龄9~79岁,中位年龄62岁。
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天数、给药途径、ADR表现、用药与发生ADR时间、ADR严重程度、转归等进行分析。
观察指标:观察ADR发生的一般情况,包括累及系统及器官、发生时间、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转归。观察ADR的相关危险因素。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单因素分析显示有差异的进行Logistic分析,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ADR发生情况:共有70例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发生ADR。ADR累及器官主要有呼吸系统13例(占比18.57%,具体表现包括发绀、呼吸急促、气短、水肿、憋气、呼吸困难等),中枢神经系统12例(占比17.14%,具体表现包括睡眠障碍、神志不清、焦虑不安、嗜睡、抽搐、局部麻木、头晕),皮肤及附件15例(占比21.43%,具体表现包括血管水肿、脱发、多汗、荨麻疹、皮肤瘙痒、斑丘疹),全身性损害12例(占比17.14%,具体表现包括无力、面色苍白、过敏性休克、头痛、胸痛、寒战、发热)。除此之外,心血管系统5例(占比7.14%,包括胸闷、高血压、低血压、面色苍白、晕厥),胃肠系统系统6例(占比8.57%,包括腹痛、口干、腹泻、呕吐、恶心),肌肉骨骼系统5例(占比7.14%,包括腰背痛、肌肉痛),其他2例(占比2.86%,注射部位痛、视物模糊)。
多于用药30 min内发生ADR。30例患者于10 min以内发生ADR,构成比42.86%;28例患者于用药10~30 min发生ADR,占比40.00%;7例患者于用药31~60 min发生ADR,占比10.00%;3例患者于60 min后ADR,占比4.29%;2例患者于用药结束后发生ADR,占比2.89%。
0~20岁人群的构成比为5.71%(4/70);0~20岁人群占比5.71%(4/70);20~40岁人群占比10.00%(7/70);40~60岁人群占比20.00%(14/70);>60岁人群占比45%(64.29)。男性患者占比41.43%(29/70),女性患者占比58.57%(41/70)。
患者经及时处理,治愈41例(58.57%),好转27例(38.57%),未见死亡,不详2例(2.86%)。
单因素分析:女性的ADR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60岁人群的ADR发生率高于≤60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P<0.001)。联用其他中药注射剂人群的ADR发生率为62.86%(44/70),高于未联用其他中药注射剂人群的2.86%(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33,P<0.001)。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为91.43%(64/70),高于肌肉给药的8.5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14,P<0.001)。用药时间>15 d的ADR发生率51.43%(36/70)与≤15 d的ADR发生率48.57%(34/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5)。
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给药途径、联用其他中药注射剂、年龄、性别均是ADR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多因素分析

讨论

参麦注射液含有较多种类的中草药,其制备、提纯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时常存在一定微粒或杂质残留,其进入血液系统可引起机体发生变态反应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参麦注射液的给药途径、剂量、患者的状态以及个体状态等都会对不良反应的发生造成一定影响[3]。
本次研究发现,女性应用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要高于男性,且性别是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论与多个报告相符[4-5]。分析原因在于女性多为易感体质,贫血、气阴两虚均在女性身上多见,因此其对药物敏感性较高,给药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男女对该药物的耐受不同,可能与药物在人体的代谢、排泄、分布以及吸收有关。就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上,本次研究发现60岁以上群体居多,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气阴两虚性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等均多见于老年人,其余年龄阶段相对少见,因此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老年人使用该药物更常见。另一方面与老年人的代谢特点有关,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其肝肾的代谢功能有一定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比较差,容易出现药物蓄积,这也造成老年人用药后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就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上,本次研究发现不良反应发生以给药30 min内居多,其中给药10 min内的构成比达到42.86%,给药30 min内的发生率为40.00%。参麦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多为头晕、头痛、皮肤损害等,而此类不良反应主要是速发反应,首次用药30 min内最为集中。这也提示临床治疗时,参麦注射液使用30 min内要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观察。
本次研究发现,参麦注射液可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不良反应,其中以皮肤、附件不良反应最为常见,主要为血管水肿、脱发、多汗、瘙痒以及皮疹等。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常见。变态反应有最为突触的全身性损害,其发生与患者的体质密切相关,中老年人体质较弱,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变态反应的发生还与参麦注射液的成分、生产有关,该药物的成分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有效成分,还含有色素、鞣质、多肽以及蛋白质等,这些大分子都可能作为潜在抗原而引起变态反应,生产制剂时有一定引入杂质及残留试剂的可能。
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严重损害患者身体,有一定遗留后遗症的可能。因此对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做好预防,轻微不良反应要重视,及时停药;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停药抢救。
除了性别以及年龄外,给药途径、联用其他中药注射剂也是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肌肉注射给药,静滴的优势在于有效成分直接入血,可迅速发挥疗效,生物利用度较高,但药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也会进入血液进而引起过敏反应;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同样可以引起不良反应。肌肉给药时药物经肌肉吸收进入循环,吸收缓慢,起效相对较慢,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严重程度较低,药物的治疗效果随之降低。参麦注射液成分复杂,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不溶性微粒、泡沫等明显增加,用药安全性降低。
综上所述,参麦注射液有一定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全身性损害居多,用药30 min内要加强对患者(特别是女性、高龄患者)的观察,尽量避免参麦注射液与其他中药注射剂联用,临床医师、药师要重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液。

参考文献
[1]刘宝堂,敬永强,郭荫飞.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8,29(14):2049-2051.
[2]向东,黄渊,邓丽,等.参麦注射液1533例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4):393-396.
[3]王平,宏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2575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4):1737-1740.
[4]李响明,孙胜斌,姜国志.参麦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毒性及临床配伍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9,42(11):2294-2300.
[5]赵保红,张慧芝,赵春丽.中药注射剂致198例严重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9,25(1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