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昊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胆道蛔虫病的临床特征.方法:研究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弹道蛔虫病患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采用TOSHIBA-SSA58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观察小儿胆道蛔虫病的临床特征.结果:80例患儿当中发现胆总管蛔虫、胆总管至胆内胆管蛔虫、胆内胆管蛔虫、胆囊蛔虫依次是42例(52.50%)、18例(22.50%)、7例(8.75%)、13例(16.2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胆道蛔虫不仅快速、便捷、有效,是临床上的首选检查方式,而且还能够对蛔虫存在的位置以及对于蛔虫的变化和动态进行了解,检查出蛔虫存在于胆管内而胆道无扩张等情况,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小儿胆道蛔虫病;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31-02
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即引起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疾病一般多见于6岁~8岁的小儿,是小儿常见的寄生虫,同样也是临床上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一般农村较多于城镇患儿,其原因是农村卫生条件较差,如不注意卫生均有可能引发胆道蛔虫[1].胆道蛔虫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腹部疼痛,并且疼痛程度难以忍受,患儿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威胁的患儿的身体健康.而临床上对于诊断胆道蛔虫病的常用方法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不仅能够对于钻入胆道内的蛔虫进行直观的探查,还能够及时发现胆道蛔虫病所引发的并发症.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胆道蛔虫病的临床特征,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大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属均满意诊断结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弹道蛔虫病患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35例,年龄5~12岁,平均7.23岁,其中农村患儿43例,城镇患儿37例,发病时间为30min~5d,平均2.12d.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不断呻吟,严重者甚至可吐出胆汁及蛔虫,但是在间歇期患儿如同常人.
1.2 检查方法
采用TOSHIBA-SSA58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探头频率为3.5MHz,在进行检查的时候患儿需要空腹检查,特殊情况除外,依据情况让患儿采取右侧卧位、仰卧位、右前斜位,对于胃肠气体多的患儿,让其口服肠道消气剂或饮水300ml左右,利用探头经上腹部多角度、多切面对于胆囊、肝内外胆管、肝内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患儿胆道是否已经梗阻,若发现梗阻,确定梗阻程度、位置以及性质,观察胆管是否扩张、胆囊大小、壁厚等,并对其进行记录.
1.3 评价标准
观察80例患者的检出情况情况,以及对80例患者的胆道蛔虫特征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试验过程中全部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0例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胆道蛔虫情况
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80例患儿当中发现胆总管蛔虫、胆总管至胆内胆管蛔虫、胆内胆管蛔虫、胆囊蛔虫依次是42例(52.50%)、18例(22.50%)、7例(8.75%)、13例(16.25%);详情见表1.
2.2 超声检查胆道蛔虫特征
本次研究中蛔虫位于胆总管以及胆总管至肝内胆管并且胆道扩张的患儿57例(71.2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测量,发现胆总管内径大于0.7厘米,且伴有肝管以及肝内胆管的同步扩张.
蛔虫位于胆囊内13例(16.2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探测,超声提示胆道没有扩张,胆囊内可见双线状强回声,且部分能够见蠕动.
蛔虫存在于胆管内而胆道无扩张的患儿3例(3.7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胆总管内径为0.5厘米~0.7厘米,胆总管长轴切面显示虫体为双线状强回声,中间可见假体腔回声.
蛔虫位于肝内胆管内7例(8.7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探测,提示肝内多分段、叶胆管呈条索样增粗,直径小于0.5厘米,回声增强.
3 讨论
蛔虫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体内的虫体,蛔虫喜欢在人体的肠腔进行捣乱,并且蛔虫生来有一种癖性,即喜欢钻孔[2].另外,由于人体肠内的环境偏碱,而蛔虫有喜碱恶酸的习性,因此是蛔虫喜爱的环境.但是如果当环境发生变化,比如腹泻、过冷过热、驱虫不当、消化功能紊乱、饥饿等因素,使得蛔虫钻入人体胆道,从而使得患者上腹剧烈疼痛,并且疼痛难以忍受,患者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脸色苍白、坐立不安、大汗涔涔,十分痛苦,患有胆道蛔虫病的患儿可能会营养不良,面黄肌瘦,食欲不振.但是胆道蛔虫的另一特点是病情为间歇性发作,疼痛持续的时间不固定,当蛔虫退出胆道疼痛变消失了,在间歇期间患者又如同常人[3].此外,胆囊蛔虫病也十分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由于蛔虫本身具有细菌,钻入胆囊后容易使患者并发胆囊炎症,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病情一旦加重,便容易出现胆道出血、肝脓肿等,最为严重的情况是威胁到患者生命.目前胆道蛔虫是农村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主要原因是何饮食与卫生部洁相关,但是目前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4].
在临床上诊断蛔虫病的重要办法是检查粪便,彩色多普勒超声则是主要用于诊断移位蛔虫症.曾有相关研究对40例胆道蛔虫病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患者的胆总管均出现轻微扩张,胆囊内的蛔虫声像情况和胆总管蛔虫的声像情况无太大差异,因此,临床上对于诊断胆道蛔虫可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其次,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能够让临床医生准确直观的明确蛔虫在胆道中所存在的位置,知道蛔虫在动态和变化情况,从而更好的进行治疗[5].本次80例患儿当中,检查出蛔虫存在于胆管内而胆道无扩张的患儿有3例,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管无扩张的病例也具有颇高的诊断价值.此外,本次研究中蛔虫位于胆总管以及胆总管至肝内胆管并且胆道扩张的患儿57例(71.2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测量,发现胆总管内径大于0.7厘米,且伴有肝管以及肝内胆管的同步扩张[6].扩张的胆管腔内能够清楚显示虫体双线状强回声,呈条形或者蜷曲样,能够观察到蠕动.蛔虫位于胆囊内13例(16.2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探测,超声提示胆道没有扩张,胆囊内可见双线状强回声,且部分能够见蠕动.蛔虫位于肝内胆管内7例(8.7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探测,提示肝内多分段、叶胆管呈条索样增粗,直径小于0.5厘米,回声增强,官腔内可见虫体填充,关闭以及周围肝组织有类似炎症回声增强[7].蛔虫存在于胆管内而胆道无扩张的患儿3例(3.7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胆总管内径为0.5厘米~0.7厘米,胆总管长轴切面显示虫体为双线状强回声,中间可见假体腔回声.因此可以知道蛔虫通常情况或者多数情况下都位于胆总管内伴有胆管扩张,只有少数蛔虫位于胆总管内不伴有胆管扩张[8].胆道蛔虫病的最典型的声像是胆道内双线状强回声带或者等号养强回声,实时超声如果能够看到活体蛔虫的蠕动就基本能够确诊.
需要注意的是肝外胆管蛔虫时常会并发胆管炎症或者胆囊炎症,此种情况一般存在于胆道蛔虫反复发作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肝总管和胆囊、肝管等器官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胆道蛔虫如果一直存在胆道,十分有可能致使出现并发症,即受病毒感染或者阻塞,其次是容易引发肝脓肿以及胰腺炎.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或者愈合后应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复查[9-10].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小儿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十分重要,定时口服驱虫药,预防胆道蛔虫的发生,是避免小儿患有胆道蛔虫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胆道蛔虫不仅快速、便捷、有效、对患者无任何创伤,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胆道蛔虫的首选检查方式,而且还能够对蛔虫存在的位置以及对于蛔虫的变化和动态进行了解,检查出蛔虫存在于胆管内而胆道无扩张等情况,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傅英,刘健.胆道蛔虫的超声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5):344-345.
〔2〕姚慧.胆道蛔虫的超声表现[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8):312-312.
〔3〕傅英,刘健,李敬东,等.胆道蛔虫病的超声诊断再认识[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07(10):1718-1721.
〔4〕田野,陈雨.B超诊断48例胆道蛔虫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3(28):66-67.
〔5〕肖菁.胆道蛔虫病的超声检查[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77-3078.
〔6〕王彩丰.胆道蛔虫病的超声诊断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02(12):75-76.
〔7〕王文平.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7):177-177.
〔8〕邱元林,黄艳萍,高咏梅,等.对胆道蛔虫症超声图像的再认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2,02(17):91-93.
〔9〕林雁,戴宗耀.胆道蛔虫超声诊断体会[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3(5):306.
〔10〕董彦,王立,绞条玉,等.超声在肠道及胆道蛔虫症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6):83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