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医学论文范文,中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刍议中医养生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健康作用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971次
  • 评分4
  • 98
  • 0

陶彩辉1 曾建华2

1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湖北省黄冈市 438300 2 麻城市精神病康复医院 湖北省黄冈市 438300

【摘 要】养生, 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中医养生学是研究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生活起居与疾病发生、演变的联系, 以及与人体健康发展的规律, 并从中提出一定相应的原则和方法, 使人体内外协调统一,达到延年益寿, 以防病于未然和促使病理过程消失, 正常机能得到恢复的一门科学。其学说科学实用, 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医养生;阴阳平衡;气血调和

时下很多人都很注重健康,注意养生保健,有的人锻炼,有的人讲究食疗,有的人泡脚按摩,有的人常年吃中药调理,都是为了使身体更健康。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其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等都是讲的与疾病防治和养生方面的内容。然而,现在网上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没有理论依据,更甚至说中医治好了病是碰巧或那个病不吃药也会好的,你说说反理论不要紧,如果你违背阴阳五行理论,那你可是要吃亏的。有的人喜欢熬夜,有的人酗酒成性,有的人不懂医学知识滥吃滥喝,有的人违背人体的自然规律打破平衡状态······最终导致疾病。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下面从中医的角度谈谈养身之道:

1 阴阳平衡,气血调和,顺应自然养生就是要做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顺应自然。如果你白天劳累,晚上熬夜,或者压力大,时间长了就会打破身体平衡状态,导致疾病。如果身体的失衡能够及时得到调整,就可以避免一些疾病发生。现代人爱美,有的女性穿得很少,或者又喜欢喝冷饮等情况,结果发生痛经等气滞血瘀现象。而如果你注意保暖,防止冷的刺激,注意阴阳平衡,就会避免发生一些毛病。

2 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饮食生活规律,健康的食物,平衡的膳食是长寿的关键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条件差,人们吃不保穿不暖,那时多发生低血糖,低血压,低血脂,营养不良。

现在人们生活质量好了,但是没有养生意识,滥吃滥喝,导致营养过剩,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而应该是做到均衡营养,饮食合理搭配。饮食的不均衡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发生,一个八岁小女孩她爸妈走几天,奶奶照看,因为她爱吃西红柿,天天弄西红柿她吃,结果吃了十来天发生月经来潮······现在人们食物五花八门,各种添加剂、素肉精,促生长素、色素、防腐剂、农药、化肥等等的添加和使用,人们很难吃到天然绿色无污染食品,吃了这样的食品,导致各种疾病。少吃或不吃含添加剂的食品,是我们健康所需。

定时作息也是健康所需。晚睡、或者长期生活不规律、甚至通宵达旦,都是有损于我们身体健康。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的就是晚上十点左右睡觉,早晨六、七点钟起床,做到规律作息。

3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适当的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贵在坚持。无论健康人还是病人都需要运动,特别营养过剩、三高人群需要加强运动。但是运动也是要适度,并不是无止境的运动。一般运动达到平衡能量消耗,活动筋骨,达到气血顺畅适可。运动方式有走路、跑步、打球、打太极拳、瑜伽等等。

4 保持精神中正平和,执掌中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因素可致疾病,中医讲“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五脏情致论是在“形神合一论”及“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情志与内脏相关及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人类大部分疾病与情志因素有关,心神状态因人不同的病理变化而异,因而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皆可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变化特点。就是说当你自己心情处在平静状态的时候,你的气血就会正常的运行,这种正常运行是维持你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

七情致病,一个人若郁闷,不能行以排解,则可导致抵抗力下降或者原有慢性病加重。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事情。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期放在心上,自寻苦恼。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优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

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另外,平时多参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活动,寻找精神寄托,这样预防情志过度,保持脏腑安泰,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5 结束语

中医养生的精髓在于调摄人体的精气,控御人体自身的情志,维持人体自身的平衡,以维持平和的状态,颐养天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吴家骏. 中医养生学雏议[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01).

[2] 易虎. 中医养生学浅说[J].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0(01).

[3] 孙得利. 浅谈中医养生[J]. 中医临床研究,2012(02).

[4] 苏静. 中医养生理论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6).

[5] 李付英, 马萍. 中医养生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国医论坛,2010(05).

[6] 钱晔. 以中医养生提高生活质量之我见[J]. 统计教育,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