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医学论文范文,中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医溶液外治法探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05-16
  • 阅读量79次
  • 评分0

摘    要:中医溶液外治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作为有效成份,采用溶液剂型外用的一类治疗方法。其来源于传统的药浴溻渍疗法,也包括了一些借助现代科技创新的新工艺、新用法的创新疗法,如:新型透皮技术、中药超声雾化等。本文通过梳理中医溶液外治法的历史发展、现代研究及典型临床应用,系统阐述其中西医治疗机理,期望在临床中进一步发展中医溶液外治法。


关键词:中医溶液外治法;发展源流;机理;临床应用;


作者简介:孙世娇(1996—),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学皮肤病。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External Treatment of TCM Solution

SUN Shijiao XU Ke ZhOU Guang


1 中医溶液外治法概述

中医溶液外治法使用的中药溶液[1]包括传统单味、复方中药水煎取得的中药药液及中药鲜榨取汁外用或各种以中药有效成分作为溶质,以动植物油、乙醇或其他高透性载体醇作为溶剂的中药溶液,通过湿敷、熏洗、熏蒸、浸浴、超声雾化及淋洗等方法直接施用于皮肤、粘膜,使药液经肌肤毛窍、经络、穴位、腠理等部位吸收、发挥药效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溶液外治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直接作用于皮损、局部药物浓度高、不需经过上消化道的吸收,无肝脏首过效应且毒副作用小的特点[2],在中医临床治疗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中医外治发展的热点方向之一。


2 中医溶液外治法的发展源流

《素问》“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认为“渍”可通调腠理,发汗疏邪,解肌退热,首次提出了外治法透皮的外治机理,后世医家以此为理论基础并不断发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述及百合洗方曰“以百合一升,以水一升,渍之一宿,以洗身”,认为洗其外可以通其内;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刘涓子鬼遗方》中提到“夫痈坏后有恶当者,以猪蹄汤洗其秽”,认为可以使用外洗的方法治疗痈疽。但北宋以前外洗汤剂只被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3];宋·太医院编《圣济总录》认为渍浴法能“宣通形表,散发邪气,疏其汗孔,宣导外邪,使邪毒外泄”,是对溶液外治法治疗机理的初步阐释,自此汤剂外洗始成独立的疮疡治疗方法。至元朝,齐德之对外用方药在外科治疗中的机理作了分析研究,其在《外科精义》中述及渍疮肿法时认为“夫溻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水有荡涤之功……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后明清时期溻渍已成为中医外治法中重要的外治门类,正如明代申拱辰著《外科启玄》所云:“故先贤所立补泄汗下针灸淋溻敷贴炙烙等法治之,盖取其合宜之用也。”清代吴谦著《医宗金鉴》认为:“洗有荡涤之功,涤洗则气血自然舒畅,其毒易于溃腐,而无壅滞也。凡……夏且要明窗以避风凉。”《医宗金鉴》述及敷贴类方曰:“不时用原汁润之,借湿以开窍,干则药气不入。”说明因湿用药,使汗孔开张,吸附药汁,使药汁入内而达到目的。其后顾世澄在《疡医大全》中总结前人成就,将溻渍、汤洗作为独立门类专门设卷论述,至此,溶液外治法已成为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独立门类。


3 中医溶液外治法的中医作用机理

3.1 溶液外治法的临床病症的病机特点

中医溶液外治法在内、外、妇、儿各科中均有广泛的适应症[2],其所对应的临床病症病机特点主要表现在血脉玄府不通、气血津液不荣及邪滞毒蕴等方面。


3.1.1 血脉玄府不通

《素问玄机原病式》云:“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4]腠理闭塞,气血宣通失常可以导致诸多内外科疾病,如局部气血壅滞,化热化腐发为坏疽、腠理闭塞,水汽不得宣发则病为水肿及神气不泄,热郁于目,发为目盲等。


3.1.2 气血津液不荣

《素问》云:“血气者,人之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荣卫不能荣养肌肤,表现在外则多发为肌肤及附属器官的干燥。皮肤科常见的血虚风燥型的湿疮、体癣,内科常见的干燥综合征多为此因。长期的不荣还会造成末梢循环障碍,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


3.1.3 邪滞毒蕴

外感六淫邪毒及感受外来特殊之毒是此类病机的主要致病因素。如饮食不洁、湿热火毒之邪瘀滞于肠府则发为肠痈,采用灌肠疗法每多有效;感受湿毒邪气,邪气聚于足趾则发为脚湿气,临床多以苍肤水剂加减外洗。


3.2 溶液外治法的理法方药特点

溶液外治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类别,各位医家对其作用机制多有阐述,总结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袪邪:邪气郁于表发为疽、痈、脓、癣等,通过淋洗等方法直接作用于体表患处,可以直接达到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的目的;(2)通血脉: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遂,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通过熏洗等治疗方法可以达到开腠理助疏泄,条畅气机则血脉通畅,百病得消;(3)调节皮毛:“病先从皮毛入,药即可由此进”,溶液外治法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改善皮毛的润泽状态,使滞者通、结者散、虚者养;(4)调节脏腑:“外治非谓能见脏腑,皮肤隔而主窍通,不见脏腑而直达脏腑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药物由皮毛入腠理,进而通经贯络,充五脏通六腑。


溶液外治法的立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大纲:如血虚风燥者多以润法为主,选方遣药多注重养血润燥;以湿热蕴结者选方遣药则以清利湿热为主;以风热火毒者则多选清热泻火方药为主。但外治法不同于内治法的重要一点在于,外治法依托于腠理发挥治疗作用,需注重皮肤的“疏泄”这一基本功能,在配伍时每多配伍辛味药。刘完素曰:“辛热之药,能令郁结开通,气液宣行,流湿润燥,热散气和而愈。”而在《珍珠囊》中也有“辛主散……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的描述。故中医溶液外治法遣方用药时每多配伍防风、荆芥及白芷等辛散药物[5],发挥其辛香轻扬发散之性,以助开腠理,通毛窍。腠理疏泄得畅则精气流通、气血调达、脏腑和调。


4 溶液外治法的现代作用机制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溶液外治法也不断的推陈出新。一方面植根于传统,不断发掘古籍文献中的相关用药,同时优化古籍中传统溻渍疗法的用药配比、用药时机等细节;胡薇等[6]通过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采用溻渍疗法可以明显缓解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皮损和瘙痒症状,且37℃时临床效果最佳,且未发现用药频次之间的明显效果差异。另一方面,借助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创新优化提纯传统溻渍疗法中的中药有效成分,并不断开发新用法、新剂型。例如中药溶液超声雾化治疗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7]。如王洪云等[7]通过对比中药雾化熏眼和常规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发现中药雾化熏眼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治疗周期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溶液外治法的现代作用机制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


4.1 抗菌、抗炎

此类主要针对一些皮肤感染性疾病,采用具有抑菌、抗炎疗效的中医溶液配方直接浸泡、冲洗,杀灭局部感染病灶的微生物,达到治疗作用。如羊菲等[9]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发现复方透骨草溶液对多种常见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同时也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其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肿胀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赵一丁等[10]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溻洗散对多种皮肤浅部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胡静等[11]通过观察自拟中药熏洗方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腐肉脱落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发现采用去腐生肌法拟定的中药熏洗方可以显著缩短肛周脓肿术后腐肉脱落及切口愈合时间。


4.2 透皮吸收

中医溶液外治法通过皮肤给药途径,药物经皮肤吸收利用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提高患者依从性、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方面具有其它给药途径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差。根据经皮吸收的原理,如何开发各种促透剂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新型促透技术包括物理促透技术、化学促透剂及其联合应用正在不断发展[12]。


4.3 改善皮肤代谢

中医溶液外治法可能通过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汗孔开合,营养末梢神经等方式达到改善皮肤代谢的作用,从而缓解症状。张新霞等[13]采用自拟足浴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发现通过足浴的方式患者肢端发凉、麻木疼痛、色素沉着、感觉障碍及红肿热痛的症状明显改善。认为采用中药足浴的方式对糖尿病足的早期干预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4.4 神经反射及免疫调节

采用溶液外治法的治疗方式可能通过刺激特定的皮肤感受器反射性调节神经系统,从而达到全身调节的作用[14]。而林武等[15]的研究也发现采用消癥化积方灌肠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结直肠术后肠道微生态及粘膜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5 小结

中医溶液外治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并且经过不断的临床优化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创新多样的应用形式及显著临床疗效的中医特色外治法。不仅在传统优势皮肤科等领域不断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其在内外妇儿各科中也同样大放异彩。相信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溶液外治法一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涛,王子静,杨益,等.中医药物外治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1,16(6):996-999.

[2] 曹思思,史磊,王磊,等.药浴的中医源流及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8):4101-4105.

[3] 鞠上,高瑜,杨博华,等.中医外科溻渍法的历史源流及现实意义[J].北京中医药,2016(10):931-933.

[4] 崔笛.玄府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述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5):571-572.

[5] 范洪桥,刘丽芳,周亮,等.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探讨溻渍法的作用机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345-347.

[6] 胡薇,张苍,刘冬梅,等.不同温度及频次中药溻渍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9(9):855-858.

[7] 李先文,陈昳冰,崔元璐.中药超声雾化给药研究进展[J].中成药,2020(4):996-1000.

[8] 王洪云.中药雾化熏眼对促进病毒性角膜炎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6):981.

[9] 羊菲,金若敏,范斌,等.复方透骨草溶液抑菌和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82-85.

[10] 赵一丁,田改苗,孙丹,等.溻洗散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抑菌实验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4):240-244.

[11] 胡静,胡玫湘,应佳莉.自拟中药熏洗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1):123-125.

[12] 董王明,江昌照,叶金翠,等.经皮给药制剂促透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20(18):2089-2097.

[13] 张新霞,谢春光,郭保根.自拟中药浴足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患者4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2):2608-2609.

[14] 孙秀娟,周春祥.药浴疗法作用机理探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5):25-26.

[15]林武,邱志泽,陈建光,等消癥化积方灌肠联合双歧杆菌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微生态及黏膜兔疫功能

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1):1163-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