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比较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投稿二哥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24次
  • 评分4
  • 35
  • 0

郭鹏举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放射线科CT室,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患者影像学检查,比较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组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88例,随机分成CT检查组与核磁共振检查组各44例。结果 CT检查组结果显示24例患者确诊,占CT组总人数的54.55%;核磁共振组35例患者被确诊,占该组总人数的79.55%,核磁共振组明显高于CT检查组(P<0.05)。结论 CT与核磁共振相比,核磁共振检出率更高,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CT;核磁共振;股骨头坏;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162-02

[作者简介] 郭鹏举(1973-),男,长春市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影像医学。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的一种,又常称其为无菌性坏死[1]。在患者患病后如不采取及时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很可能会使患者伤残不能痊愈[2]。其发病机理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其发病原因通常是由于股骨头坏损以及股骨头内部不能保证血液流畅,诱发骨细胞死亡,致使股骨头塌陷及骨骼结构的改变,最终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临床上患者常表现出髋关节以及受到牵连的组织疼痛剧烈等症状[3]。现如今,CT和核磁共振(MRI)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两种方法在诊断上都有较好的灵敏度及准确性[4],本组就研究了2013年7月—2014年7月分别采取CT检查与MRI检查的88名患者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之间来本院就诊的88例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40例,其年龄在32~75岁这个区间,平均年龄53.5岁。患者的病程在1~46个月之间不等。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8例患者随机分成CT检查组和MRI检查组,各组4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CT检查组:44例患者都需要采取仰卧位,通过CT扫描仪进行平扫做相关扫描检查。选用Philps MX 4000Dual型双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扫描,层厚可达20 mm,层间距离也可达10~15 mm左右,对患者病灶处施以扫描,采取病灶处5 mm厚度或者加层扫描。MRI检查组:44例患者均需要采取仰卧位,体线圈,这样利于成像,通过磁共振仪施行相关检查。应用Marconi0.23T机检查扫描,体线圈,扫描层厚度可达4~9 mm。患者病灶部位施以4 mm 薄层或者采取加层扫描[2]。

1.3 CT及核磁共振的作用机理

在目前的临床扫描检查中,有两种仪器对患者的病灶处扫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一个是CT扫描另一个是核磁共振扫描。其中CT扫描仪主要应用于对患者采取全身的扫描,来观察及辨别患者的全身情况。另一种核磁共振扫描重点应用于对机体的软组织进行扫描,进行观察判断。采用此两种仪器进行相应扫描后,医生可以通过相应的成像图像,获得一些患者的临床信息,并对患者进行病情的观察及诊断,通过得到的三维人体剖面图可以清晰的辨认机体的微弱变化,从而和正常的组织相比较和对比,判断出机体存在哪些问题,这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很充实的证据。虽然CT扫描仪与核磁共振仪在外观上非常雷同,而且所获得的三维成像效果图也十分相近,但是,此两种器械的作用机理是截然不同的。CT扫描仪主要由X射线发生器及相应的平移探测器组成。其作用机理是人体被X射线穿过,其穿过人体的作用强度及其作用程度是和被穿过物体的厚度成正比的关系。随后经过相应的探测系统将这种X射线的信息转变成相应的电信息,在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得到数字矩阵,在通过计算的图像系统进行处理,最终输出图像,得到三维图像信息。核磁共振技术又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其作用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将人体放置于相应的磁场中,通过电磁波激发体内的氢原子核,氢原子核吸收电磁波能量,使氢原子核发生核磁共振。终止电磁波发射后,氢原子核会按照吸收的能量在释放出不同频率的电信号,并且释放出一些吸收的能量,这些释放出来的信息会被相应的接收装置吸收,在经过相应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转换成相应的三维图像[5]。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患者股骨头坏死病情分期

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评价指标选择Harris评分方法[6],通过对患者采取相关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评分差异进行分级制定标准,其影像学内容采取ARCO的分期等级,即股骨头坏死可分为Ⅰ、Ⅱ、Ⅲ及Ⅳ期四个等级。Ⅰ期是核磁共振、CT检查以及X 线片三种检查都能发现异常。Ⅱ期则是虽然磁共振、CT检查以及X 线片三种检查都能发现异常,但是患者的股骨头形态没有发现异样。在Ⅲ期,只有在X线影像检查中可以发现股骨头有轻度塌陷。在X线片中若能够见到股骨头塌陷变平则为Ⅳ期。

1.6 CT与核磁共振的优势比较

和CT相比较而言,核磁共振不需使用X射线,也不使用造影剂,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尤其对股骨头坏死等病症,对机体的骨骼没有游离的辐射损害。就此看来核磁共振技术是一项相对安全而且绿色的检查手段。在检查速度方面,也有较明显的优势,传统的CT检查速度相对较慢,尤其对骨科等疾病病灶区检查面积及范围有一定限制性。对于股骨头坏死这种较难通过成像来判断的疾病,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来进行判断,因为其可以扩大病变区的诊断范围,应用价值更高。核磁共振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成像,而且成像清晰准确,可以清楚的显示出人体组织,对病灶部位更好的辨认及确定,提高临床准确率[8]。

2结果

见表1、2。

3 讨论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股骨头坏死通常是由于长期供血不足,血液不流畅而引起的。很多患者自身对股骨头坏死这类疾病的重视程度不足,正是因为这种自我意识不足,大都延误病情,耽误治疗[9]。为此在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已经处于股骨头坏死的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10]。为了调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能够及时的发现病情,本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借助临床各种影像手段更早的,更及时的诊断出患者的疾病[11]。这对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来说,可以早点发现病情,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为此可以及时的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针对这种早期诊断,临床上惯用的方法是运用影像学的技术进行诊断[12],诸如用X线进行检查,虽然此种影像学技术虽然操作简单,成本比较低廉,操作方便,但是此项技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X线对股骨头坏死早期病变诊断体现出技术不足和限制。这和CT与核磁共振技术相较而言,通过X线进行的诊断漏诊率或假阳性的几率更大,为此股骨头坏死这类疾病的诊断多采取CT及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CT扫描仪主要应用于对患者采取全身的扫描,来观察及辨别患者的全身情况。核磁共振扫描重点应用于对机体的软组织进行扫描,进行观察判断。在检查结果方面显示,CT的检查结果能够较准确的体现出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这是CT这项技术的优点所在。在CT的影像上可以看到骨小梁结构出现异常,还能观察到特别细微的骨折或判断出有无坍塌的关节,以及坍塌的面积及大小等,给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治疗给予了十分有利的根据。磁共振技术较CT技术要有更为广阔的技术前景及应用价值,因为核磁共振技术拥有多方位立体成像的性能,和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对比度的优势,因此,这在对分辨股骨头坏死的病变部位的解剖学形态时,能够有更加清晰的分辨率,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为此,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受到相关专业人士的一致认可,目前已成为诊断早期病变的首选措施。到目前为止,核磁共振技术任然在不断进步更新,技术在多方面应用上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这对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以及评价分级都会有更大的应用价值与实际价值,能够提供更好的诊断服务。综上所述,CT检查及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的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与此同时,这也为更早及时诊断出股骨头坏死给予相关影像资料及根据,通过本组的报告研究显示核磁共振组44例患者,有28例患者被诊断出患有股骨头坏死,占总患者数的63.64%;44例CT检查组的患者,经过检查得到的诊断为20例患者患有股骨头坏死,占总患者数的45.45%,以上结果均与张多,李鹏[11]等在关于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比较分析中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具有临床意义,且核磁共振的诊断率要比CT的诊断率更高些,更显著,说明核磁共振技术确诊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熊昆.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92-193.

[2]李明国.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0):126-127.

[3]张多.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2011,8(2):4096-4097.

[4]刘伟平.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661-662.

[5]王文兵.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CT和MRI 杂志,2012,10(6):102-103.

[6]李可歆,曲晓峰.磁共振弥散成像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3):51-52.

[7]熊昆.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 9(1):129-220.

[8]李明国.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0):192-193.

[9]莫少锦.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比较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548.

[10]吴东辉.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8):244-245.

[11]张多,李鹏.CT与核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8):4096-4097.

[12]李广明.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300-301.

(收稿日期: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