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生1 靳海丽2 贾剑锋3
1.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超声科,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300;2.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体检科,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300;3.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内科,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300
[摘要] 目的 对比长期过量饮酒者与少量或不饮酒者糖尿病、上腹部彩超、血生化、血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提示两部分人群间在脂肪肝、糖尿病、甘油三酯(TG)、谷氨酸转肽酶(GGT)、嗜酸性粒细胞(EO)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长期过量饮酒者62例及不饮酒或偶尔饮酒者52例,分析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炎、肾结石,生化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尿酸(UA)、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常规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A);尿常规中尿蛋白、尿红细胞的结果。结果 饮酒组脂肪肝高于非饮酒(χ2=6.24、P=0.013);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饮酒组(χ2=7.216、P=0.008);甘油三酯高于非饮酒组(t=2.57、P=0.011);谷氨酸转肽酶高于非饮酒组(t=2.26、P=0.026);嗜酸性粒细胞低于非饮酒组(t=-3.156P=0.002),62例饮酒者的脂肪肝、糖尿病、甘油三酯、谷氨酸转肽酶、嗜酸性粒细胞方面与少量或不饮酒者有明显差别,提示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有危害,建议饮酒者控制饮酒量。结论 产期过量饮酒对人体的血脂,肝脏、血糖、免疫细胞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饮酒者需控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饮酒;糖尿病;腹部彩超;实验室检查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005-03
[作者简介] 田长生(1965-),男,蒙古族,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及健康教育工作。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个别蒙古族聚居地,酒文化底蕴深厚,作者所在的乌拉特中旗,饮酒已成为亲朋好友聚餐的常见形式。O´Keefe等指出,饮酒与心血管病呈现J型曲线,酒精摄入过量与一系列健康问题 (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痴呆、雷诺氏综合症等)都相关[1]。适量饮酒,可以防治代谢综合征,酒精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但饮酒不当,对身体和心理都有损害。尤其是长期过量饮酒,可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许多器官都会有影响。为分析长期过量饮酒者与少量或不饮酒者糖尿病、上腹部彩超,血生化,血尿常规检查的情况,明确饮酒者各项体检指标的异常,告诫人们长期大量饮酒的危害,对健康体检中62例长期过量饮酒者与52例不饮酒者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5~9月在我院体检的正常人员中,选取3个不同工作性质的单位,从中选择年龄在30~65岁之间的人员,排除体检项目不全,他人替检,近期发生恶性肿瘤、脑卒中、心肌梗死、严重外伤等疾病,通过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名族,有无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炎、胆囊结石、肾结石等病史等主要内容)中饮酒调查的内容,将体检人员划分为饮酒组和非饮酒组。参考O´Keefe定义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男性平均每天饮用纯酒精量超过20g,女性超过15g定义为过量饮酒。根据酒精摄入量的通用计算公式:酒精量=饮酒量×酒精浓度×0.8,结合本地区习惯饮用38°和42°的白酒,选取饮酒时间超过5年,平均每周饮用38°及以上白酒男超过1斤,女超过7两为饮酒组,不饮酒者或偶尔饮酒者(平均每月饮酒小于2次,每次少于1两)为非饮酒组。饮酒组62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4.3±7.54)岁,其中男54例、女8例,汉族53例,蒙古族9例。非饮酒组52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3.9±8.13)岁,其中男45例、女7例,汉族45例、蒙古族7例,2组年龄统计t=0.248、P=0.805;性别统计χ2=0.026、P=0.872;民族统计χ2=0.008、P=0.930,饮酒组与非饮酒组年龄、性别、民族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日立牌preirus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观察肝、胆、胰、脾和双肾,主要探查各脏器的大小、回声、形态、管道、血管血流以及胆囊壁厚度、肾脏的先天发育、结构等。
体检者前一天保持平常的生活习惯,晚饭清淡,保证睡眠充足。体检当天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留取中断晨尿检验。血常规采用SYSMEX牌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尿常规使用SYSMEX UF-500i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生化采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判断标准
脂肪肝分为均匀性脂肪肝和非均匀性脂肪肝,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表现为肝脏轻度或中度增大,轮廓较整齐平滑,肝内回声增多增强,前场细密,后场衰减。非均匀性脂肪肝肝脏的形态、轮廓无明显改变,肝段或肝叶内片状高回声区与正常肝组织有一条平直的界限,高回声区内可见正常走向的管道结构。
胆囊结石声像图典型表现为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团,改变体位回声团移动,分为单发和多发,非典型表现包括充满型结石、颈部结石、泥沙样结石及胆囊壁内结石。
胆囊炎均为慢性胆囊炎非急性发作,一般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严重可出现增殖型或萎缩型。
肾结石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及其后方的声影。
尿常规分析尿潜血和尿蛋白,只要尿中有红细胞即为尿潜血阳性,尿蛋白从±到++++均归为阳性。
通过问卷调查,有糖尿病病史者可确定糖尿病,新增糖尿病患者,均是1~3年前的空腹血糖受损者,本次体检空腹血糖≥7.0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进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腹部彩超对比脂肪肝、胆囊炎、胆囊结石、肾结石;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本次体检空腹血糖的数值,确定糖尿病患者。结果饮酒组糖尿病、脂肪肝的患病率高于非饮酒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组胆囊炎、胆囊结石、肾结石患病率与非饮酒组结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肝功对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其中饮酒组谷氨酰转肽酶高于非饮酒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对比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饮酒组甘油三酯高于非饮酒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饮酒组与非饮酒组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对比,饮酒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非饮酒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饮酒组与非饮酒组尿常规中尿红细胞、尿蛋白结果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国内外对长期过量饮酒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血脂,肝功,脂肪肝上,近几年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也逐渐被确定,赵家军、高聆等教授研究认为饮酒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2]。本研究发现,长期过量饮酒者甘油三酯、谷氨酸转肽酶、脂肪肝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非饮酒组,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非饮酒组。
酒精进入人体后,大约80%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20%在胃内吸收。吸收后的酒精,约90%~98%由在肝脏氧化成乙醛,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约2%的酒精由肺、肾排出。
本研究显示饮酒组甘油三酯高于非饮酒组t=2.57、P=0.011,脂肪肝的患病率高于非饮酒χ2=6.24、P=0.013,谷氨酸转肽酶高于非饮酒组t=2.26、P=0.026,原因在于,乙醇与肝细胞内蛋白质分子共价结合,影响肝对脂肪酸的利用,从而使甘油三酯形成增多,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肪肝,乙醛可与肝细胞膜结合形成新抗原,产生相应抗体,后者与肝细胞的多种成分起作用,从而造成肝细胞损伤[3]。Edouard Bardou-Jacquet等认为过量饮酒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从而发展为严重的肝癌、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4]。已经证实,酒精的摄入量与GGT之间的关系随着性别、种族、年龄而改变,但不论性别和种族,饮酒者的GGT有相等的升高比值[5]。徐烨也指出,饮酒与γ-GT相关,饮酒越多,γ-GT值越高[6]。
邱伟等研究表明,每周饮酒量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关联[7],本研究显示,长期过量饮酒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或偶尔饮酒者χ2=7.216、p=0.008,郝丽萍认为“酒精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存在U型关系,长期规律性适量饮酒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而长期过量饮酒却增加患糖尿病尤其是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酒精通过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使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8] 。王晋认为长期大量酒精摄入可诱发2型糖尿病的发病,其发病机制可能通过11β-HSD1介导GR调节肝糖异生和抑制糖原合成的关键酶,引起肝糖输出增多和糖原合成减少实现的[9]。
长期过量饮酒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低于非饮酒者t=-3.156、P=0.002,考虑与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糖皮质激素的量有关,乙醇可以刺激肾上腺,从而分泌糖皮质激素,当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乙醇长期刺激肾上腺,使体内嗜酸性粒细胞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是否会影响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或者还会引发其他反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的血脂,肝脏、血糖、免疫细胞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而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趋于利用饮酒等方式释放压力[10],建议长期大量饮酒者减少饮酒的次数和每次的饮酒量,逐步变为规律适当饮酒,减少酒精的副作用,增加酒的正能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冯凤英,张晓燕,张俊丽.长期过量饮酒者戒酒前后血脂变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1):41-42.
[2]李素英.湖北省电力女职工6832例妇科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11(3):160-161.
[3]丁汉.双辽市2009年-2011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465.
[4]Edouard Bardou-Jacquet, Ludivine Legros, Draman Soro, et al. Effect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liver stiffness measured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3,19(4):517.
[5]Matthew T Haren, Ming Li, John Petkov, et al. Alcohol, metabolic risk and elevated serum 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GGT) in Indigenous Australians[J].BMC Public Health,2010,10: 454.
[6]徐烨.饮酒与γ-谷氨酸转肽酶关系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227(12):49.
[7]邱伟,江丽霞,罗晓婷,等.赣州市中老年人吸烟、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0(304):791.
[8]吴洪敏,娄培安,陈培培,等.徐州市≥15岁居民过量饮酒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2,(10):1304-1306.
[9]罗新.6243例体检人员B超检查脂肪肝患病率及病因的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 2011(1):90-92.
[10]张瑜华,王程明.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害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6):159.
(收稿日期: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