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罗红霉素对慢性鼻-鼻窦炎血清中TNF-α和IL-8释放的影响

  • 投稿南木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938次
  • 评分4
  • 87
  • 0

程 阳

沈阳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 目的 探讨罗红霉素对慢性鼻-鼻窦炎血清中TNF-α和IL-8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例体检健康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胶囊治疗12周,并采取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罗红霉素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VAS、Lund-MackayLund-Kenned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8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8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研究组治疗前其TNF-α含量比正常组高,治疗后其TNF-α的含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NF-α和IL-8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罗红霉素可通过抑制TNF-α和IL-8的水平来发挥其抗炎作用,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有利于评估患者的用药效果及预后的判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慢性鼻-鼻窦炎;TNF-α;IL-8;罗红霉素

[中图分类号] R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84-02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较高。虽然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都较简单,但是其手术治疗后鼻粘膜功能的恢复和疾病的复发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难题。通过对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药物治疗能明显的控制慢性鼻-鼻窦炎粘膜炎症的发生和发展[1]。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细胞因子,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关系[2]。IL-8属于一种多功能性的细胞因子,具有显著的趋化作用,其能特异性的诱导中性粒细胞进入炎性中心,促使中性粒细胞在炎性组织中脱颗粒,产生大量的炎症细胞因子,进而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文献报道,TNF-α和IL-8参与了慢性鼻-鼻窦炎粘膜炎症发生和发展,是慢性鼻-鼻窦炎炎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炎症细胞因子[3]。本文通过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并观察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含量变化,探讨罗红霉素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过程中的意义。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34.1岁,病史6个月~34年。同时选取门诊体检健康患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0.1岁。病例选取标准为:①符合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标准,同时分别记录患者VAS、鼻窦CT检查的Lund-Mackay、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②排除鼻窦、鼻腔其它病变;③所有患者年龄16岁或16岁以上;④无相关鼻窦炎治疗史以及无胃、肝、肾等病史,无支气管、肺部、哮喘等疾病;⑥无药物过敏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不影响研究的进行。

1.2 治疗和观察方法

抽取研究组患者2 mL外周静脉血,不加抗凝剂,分离血清后放入-20 ℃保存待用。对照组患者体检后同样抽取2 mL外周静脉血,不加抗凝剂,分离血清后放入-20 ℃保存待用。研究组患者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150 mg,2次/d,连续服用12周。

对照组患者不给药。服药12周后,再次对患者VAS、鼻窦CT检查的Lund-Mackay、鼻内镜Lund-Kennedy进行评分,且同样抽取2 mL外周静脉血,不加抗凝剂,分离血清后,放入-20℃保存待用。采取ELISA双抗夹心法对上述所得到的标本进行TNF-α、IL-8含量的测定;所有检测试剂盒均购置于Santa Crux公司(美国),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OD值。以TNF-α、IL-8的标准含量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将所测OD值代入标曲计算血清中TNF-α、IL-8的实际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数据经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评估

罗红霉素治疗前后进行患者VAS、鼻窦CT检查的Lund-Mackay、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与罗红霉素治疗前相比,经治疗后患者VAS、Lund-MackayLund-Kennedy评分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及正常患者TNF-α、IL-8含量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8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8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研究组治疗前其TNF-α含量比正常组高,治疗后其TNF-α的含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头晕。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多脓涕、伴有嗅觉减弱等;较严重的通常表现为易疲倦、食欲不振、精神较差、失眠等多种症状[4]。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占耳鼻喉科疾病的13.02%,同时该病病程时间较长,可从数年至数十年不等,通常反复发作,较难治愈[5]。慢性鼻-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窦炎,其与鼻窦引流受阻、变态反应体质、人体抵抗力减弱或病菌毒性强等密切相关。慢性鼻窦炎常常与慢性鼻炎伴发,因此经常称为慢性鼻-鼻窦炎,它与鼻腔和鼻窦粘膜的炎症病变有关[6]。鼻和鼻窦炎通常情况下是连续的,鼻腔粘膜炎症往往会引起鼻窦粘膜同样产生炎症反应,其病因可能与粘液纤毛系统受到损伤、感染、过敏以及其它原因导致的粘膜肿胀等有关。

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理较复杂,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普遍同意的观点为慢性鼻-鼻窦炎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在鼻腔、鼻窦粘膜引起的一种长期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在该发病机制过程中,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形成引起持续慢性炎症反应的复杂循环过程。

TNF-α和IL-8是目前已经的两个重要的早期细胞反应因子,又称之为前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因为它们两者都可以通过募集更多的免疫细胞因子参与自身的免疫反应。研究发现,TNF-α和IL-8同时参与了慢性鼻-鼻窦炎粘膜炎症发生和发展,是慢性鼻-鼻窦炎炎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炎症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重要的生物学功能。TNF-α是巨噬细胞在静止状态下由细菌内毒素、内源性干扰素及病毒等刺激下活化后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其具有趋化作用,能直接或促进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聚集,进而引发炎症介质之间的级联反应。TNF-α是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生成的一类重要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和调节作用,其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若体内具有一定浓度的TNF-α,能起到抗感染免疫的作用,有利于对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但是TNF-α水平升高会使免疫网络平衡处于失调状态,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过程。一定浓度的TNF-α对机体具有相应的保护作用,然而过量的TNF-α可能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因此TNF-α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慢性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过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的治疗后,其血清中的TNF-α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表明罗红霉素可能通过抑制TNF-α的生成,使鼻腔和鼻粘膜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减少,进而调节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过程。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TNF-α的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IL-8属于一种多功能性的细胞因子,具有显著的趋化作用,其能特异性的诱导中性粒细胞进入炎性中心,促使中性粒细胞在炎性组织中脱颗粒,同时其还能激活炎性细胞(吞噬细胞、内源性致热源、炎性介质细胞)产生大量的炎症细胞因子,进而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研究发现,IL-8能促进炎症的反应进程,参与多种炎症反应疾病,与多种炎症反应(肿瘤、免疫性疾病)有关。文献报道,小剂量的红霉素能明显的抑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粘膜的IL-8的生成,从而使得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鼻粘膜中的浸润受到抑制,这表示,IL-8的过度增多与慢性鼻-鼻窦窦炎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中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过口服小剂量罗红霉素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血清中的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表明罗红霉素可能通过抑制IL-8的分泌,使鼻腔和鼻粘膜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进一步减少,最后调节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反应过程。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IL-8的水平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小剂量且长期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方面被《2007欧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诊疗指南》推荐作为首选药物,但是我国的临床应用却一直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就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研究发现,TNF-α和IL-8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而罗红霉素通过抑制TNF-α和IL-8的水平能发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作用。总之,罗红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炎药物在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会使其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牛丽娟.白细胞介素-5和肿瘤坏死因子-a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12, 39(19): 19-20.

[2] 王鹏举,沈莹,吴莉,等.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血清和鼻腔分泌物中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1, 17(5): 366-370.

[3] 艾红辉,许立东,吴英华,等.罗红霉素对慢性鼻-鼻窦炎血清中TNF-α和IL-8释放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 28(2): 151-152.

[4] 陆汉强,黄秋生,朱习文.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血清中总IgE、ECP表达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1): 3368-3369.

[5] 艾有琴,赵青,陈金湘.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慢性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中的变化[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 12(11):85-87.

[6] 吕品,李胜涛,邙玲玲,等. 针氧疗法对慢性鼻-鼻窦炎兔血清中IL-8、TNF-α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 2011,30(8):574-576.

(收稿日期: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