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基础医学论文范文,基础医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对门诊西药房处方合理性的分析

  • 投稿Leay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679次
  • 评分4
  • 75
  • 0

刘 婷

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摘 要】目的:加强处方管理,改进药学服务,保障大众用药科学合理。方法:随机抽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月某院门诊西药房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结合药物使用说明进行处方的合理性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1680 张,其中,不合理处方共124 张,占7.4%。结论:提高医药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加强药师对处方干预力度,规范处方,保证处方科学合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门诊西药房;处方;合理性

处方是指由医师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师审核、调配、核对,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具有法律、技术及经济意义。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和经济。[1] 体现在处方上,表现为用药与诊断相符、价格低廉、配药准确、用法用量(剂量、次数及间隔)正确。[2]

处方合理是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不合理的处方不仅会误导患者的用药,影响疗效,增大的不良反应的风险,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定期对处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是掌握临床用药情况以及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基础。[3] 保证处方的合理性对于大众合理用药意义重大。其次,由于处方具有法律效力,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处方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因此,规范的处方对于规避医药工作者的风险有积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 对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在某院门诊西药房随机抽取的1680 张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根据以下要素进行审核:

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中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剂量及用法正确与否;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合理与否;有无重复给药现象;有无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其他,如处方书写不规范或不能判定合法与否性。

2 结果

经审核,发现不合理处方124 张,占7.4%,具体数据见表1。

3 原因

3.1 医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临床医师的药学知识相对欠缺,尤其是对不同药物的药理学及药物动力学特征等认识较浅,对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认识不清,对于特殊群体的代谢特征考虑不足,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存在用药与诊断、用法用量错误、重复给药或者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情况。[3, 4

3.2 药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医师开具的处方需经具有临床知识与经验的药学专业人员审核。调配处方的药师,应具备纠正不合理用药的能力,然而,许多药师尚未达到要求。其次,在医院“重医轻药”的氛围的影响下,药师对于处方的审核不严,即使发现不合理用药或处方书写不规范,通常不会反馈给医师,加重医师的不自知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4 措施

4.1 丰富临床医师的药学知识,加强处方规范性管理

医师应丰富自身的药学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及处方的书写规范正确开具处方,切勿仅凭个人的经验用药。

4.2 加强药师的干预

审核处方是药师调剂药品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药师最基本的职责,同时,也是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药师应充分意识到处方干预的重要性,转变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划价、调配逐渐转变为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3]

药师应不断丰富个人的药学知识,牢记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及其药理学和药物动力学特点,实时更新相关临床知识,向患者普及合理用药相关知识,耐心讲解用药须知。同时,可通过说明书讲解、处方分析、特殊案例讨论等方式的学习[5],提高药师审核处方的能力,加强药师对处方干预的力度。在审核处方的过程中,需严格核对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药物之间配伍禁忌等。在发现不合理用药或书写不规范的处方时,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医师重新配药。

5 讨论

合理的临床用药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减轻患者的负担,节约药品,对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严谨的处方管理是合理用药的基本保障,只有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才能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朱功新, 李景文. 门诊药房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审核[J]. 医药产业资讯,2005,2(18):119.

[2] 廖庆权, 严惠明, 陈彩云. 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9):125-126.

[3] 戴丽心. 本院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02-503.

[4] 纪丹参. 对门诊西药房37 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40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