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肾上腺素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70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两组,开展常规急诊抢救35例(归入对照组),常规急诊抢救+小剂量肾上腺素35例(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不同时段院前急救评分、临床总疗效、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率等。结果 经统计,较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院前急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0、30 min研究组院前急救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可有效控制病情及改善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血氧、心率等指标,且安全性有保障。
关键词: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急救护理 小剂量 肾上腺素
支气管哮喘属于常见、高发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是由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引起气道慢性炎症,致气道高反应性、呼吸气流可逆性受限。患病后典型表现有呼气性呼吸困难、憋喘、反复咳嗽、喘息等,部分还伴随咳痰症状。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类型,在支气管哮喘中占比较高,患者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率占82.0%。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易引起支气管痉挛,造成呼吸困难、肺功能下降,甚至引发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故临床需给予及时救治。临床治疗哮喘主要从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气道、抗炎等方面入手。本次研究以70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样本对象,对小剂量肾上腺素临床应用价值开展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时段内70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49.32±2.48)岁;病程6~14年,均值(10.19±0.2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48.29±2.24)岁;病程4~15年,均值(8.26±0.69)年。两组基线资料均保持一致在研究范围中(P>0.05)。
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均与重症哮喘诊断标准相符,经实验室检查等确诊;(2)双肺听诊示肺部哮鸣音,并伴有呼吸困难、嗜睡、昏迷等症状;(3)事先知情研究内容、风险,具有良好配合性;(4)研究已获取本院相关部门审批。排除标准:(1)并发其他重大内科疾病;(2)伴有认知缺陷、精神障碍等问题;(3)患有重大器官病变;(4)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者;(5)妊娠、哺乳等特殊阶段女性;(6)对本次研究选择用药过敏;(7)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心源性哮喘;(8)病历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或治疗中途或随访失联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抢救,严密患者体征(血压、脉搏、血氧)及病情变化,给予面罩吸氧,快速开通静脉通路,实施心电监护,在患者转运时,给予者甲强龙(肌注、80 mg)、氨茶碱(0.5 g混合生理盐水500 ml, 静滴)。研究组:对照组基础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剂量为0.3 mg, 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尽量鼓励患者讲出自我感受,如症状无明显好转,重复给药,每10 min给药1次,前后总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总剂量不可大于1 mg。30 min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总疗效:较治疗前症状基本消失,心率<100次/分钟,呼吸频率<24次/min, 血氧>90%,判定为显效;较治疗前症状显著好转,心率控制100~120次/min, 呼吸频率控制24~30次/min, 血氧改善至90%判定为有效;症状无显著变化,或呈加重趋势判定为无效[1]。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100%。(2)体征变化:监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 min、治疗30 min开展院前急救评分,分值越低表示院前急救效果越佳[2]。(4)观察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血压波动、心率加快。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n,%),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经统计较之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n,%)
2.2 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比较(x¯±s)
2.3 两组院前急救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院前急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0、30 min研究组院前急救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院前急救评分比较(x¯±s,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n,%)
3 讨 论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造成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呼吸道高反应性,通过有效治疗(解痉、抗炎、舒张气道等)措施可良好控制疾病,但一旦及时发展至重症阶段,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引发哮喘的过敏因素越来越多,如动物表皮屑、尘螨、乳制品等。机体侵入过敏原后会快速引发过敏反应,生成免疫复合物,肥大细胞在刺激下脱粒,并释放大量介质,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引发气道高反应性,出现过敏性支气管哮喘[3]。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若病情长时间未得到改善时,易引发气道高反应,致症状反复发作,危及患者生命。对该病临床治疗主要从抗炎、扩张气道、改善毛血管通透性等方面入手,对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予以有效缓解,甲强龙、安茶碱均为常用药物。甲强龙属于糖皮质激素类,用药后可快速发挥药效,可穿透细胞膜,结合受体生成蛋白酶,有效缓解症状,该药物可发挥抗炎、免疫抑制效果,炎症病灶周围免疫活性细胞活化抑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呼吸道平滑肌β2受体活性,改善哮喘症状。氨茶碱属于茶碱类药物,起到调节机体免疫作用,促进支气管充分扩张,两种药物联用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发挥显著疗效,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改善症状。但研究指出,应用于重症哮喘急诊救治中易引发过敏、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窒息或病死[4]。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肾上腺分泌,可提高心肌收缩力,促进肝脏及心脏血管有效扩张,多用于临床危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在用药后,可快速释放到血液循环中,通过对肾上腺素β受体与α受体的直接作用,促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舒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通气功能。同时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用肾上腺素,可快速缓解气道阻塞现象,用药5 min即可发挥效果,30 min后可达到血药高峰,且药效维持时间4 h左右[5]。本次研究结果:经统计,较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更优(P<0.05);治疗前两组院前急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0、30 min研究组院前急救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充分证实,小剂量肾上腺素应用于急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率,稳定生命体征,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原因是,在常规急诊救治基础上联用肾上腺素,该药物为儿茶酚胺激素,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有效缓解气管痉挛,舒张支气管,改善支气管通气情况,进一步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抓概况,同时还可对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具有平喘作用,且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加快纤毛运动,以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释放[6]。
本次研究: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肾上腺素大剂量使用极易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等,故推荐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素,用药安全可得到保障。
综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在急诊救治中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在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稳定患者体征,且用药安全性可保证,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俊,周纯.肾上腺素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2):268-271.
[2] 邓申慧,贺振秋,戚思华.去甲肾上腺素在感染性休克期间对脑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20,40(6):527-531.
[3] 金昌滔.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在急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2):3 339-3 341.
[4] 王旭颖,何新梅.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与普米克令舒治疗门急诊小儿急性喉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93.
[5] REITER PD.小剂量肾上腺素推注治疗PICU内急性低血压[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8,25(3):195.
[6] 何俊峰,王晓兵,张云,等.血必净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回心血量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2):16.